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专业型、技能型艺术类人才需求迫切,模块化教学的研究与应用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通过对视觉传达设计模块化教学系统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岗位技能和就业创新能力,满足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设计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 标签: 岗位能力 视觉传达专业 模块化
  • 简介: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具魅力的社会文化现象。奥林匹克视觉形象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标志,而奥运会标志又是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系统中的核心因素。本文通过对百年来奥运会会标的设计题材及设计理念的发展进行研究、对其创作题材的归类和表现形式及手法的分析,来探索其发展规律。

  • 标签: 现代奥运会 设计要素 形式研究 标的 奥林匹克运动 社会文化现象
  • 简介:中国历来的器物设计,基本上都以"对称饱满"为基本特色。而日本人在艺术中尽量避免"对称和饱满",在遇到功能要求左右对称的物体时,也尽量采用非对称性的设计手法。中国人对"对称饱满"的执著和热爱,一方面是由于人的形体左右对称这一生理特点所决定,另一方面是文化与政治所决定的。长期的农耕文化和以儒家为基础的伦理观念,导致了一种追求圆满、尚全忌缺的审美要求。而日本的地理格局导致了自然灾害较多,日本人对这种巨大的且根本无法预防的自然灾害感到束手无策,因此开始祈求自然神灵的保护。日本人对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怀有景仰之心,在日本人生活中,也是处处仿照大自然,避免对称公正的造型和格局。日本对"倚斜残缺"的偏爱,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文化的很重要的特点——"物哀美"。

  • 标签: 非对称性 民族审美意识 设计手法 农耕文化 自然灾害 日本人
  • 简介:从视觉塑形角度研究中国当代城市电影,可以发现其具有纪实性空间塑形和假定性空间塑形两种不同的美学倾向。前者重写实,排斥虚假性,强调对城市视觉形象的逼真再现;后者强调影像空间的象征化、寓言化,更侧重对城市精神隐喻的视觉转化。它们共同丰富了电影将城市社会现实空间转换为审美空间的叙事功能。

  • 标签: 城市电影 视觉塑形 纪实性 假定性
  • 简介:中文专业有关中华美学的教育由来已久,而非中文专业却一直对此有所忽视。其实,非中文专业开设中华美学课程意义重大,而且是可行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传承和弘扬包括中华美学在内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的大政方针;二是全国各个高校正稳步贯彻和落实这个政策,并把它当作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来对待;三是大学生也把传统文化、中华美学当作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态度积极。

  • 标签: 非中文专业 中华美学 可行性 意义
  • 简介: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重要的是将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不仅要对其核心文化价值进行继承,还要在形式、工艺、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徐州香包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徐州马庄香包在工艺发展方面积累了一系列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香包工艺产品产业化,打造品牌;传承方式机动灵活;传承文化内涵,适应时代发展;运用互联网拓展营销途径;发展香包文化旅游产业。这些成功经验为其他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徐州马庄 香包 民间工艺 传承 发展途径
  • 简介:湖南湘西聚居着26个少数民族,各民族都创造了各自文化独特而又技艺精湛的民族传统手工艺:蜡染、刺绣、织锦、银饰、彩扎、藤编、草编、竹编、木雕、石雕、剪纸、挑花等,现已分别入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在当今以机械化与工业化为特征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民族地区也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急剧转型期,民族传统手工艺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式微甚至消亡的危机,因而加强民族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成为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从动态的创意产业开发角度来推动民族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不仅传承与保护了湘西民族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在发展湘西文化产业新业态、延伸文化旅游的产业链结构、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为当地政府提供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制度设计与实践指导价值。

  • 标签: 精准扶贫 湘西 民族传统手工艺 文化创意 产业开发
  • 简介:王旭晓教授从事美学的研究与教学已经三十年了.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她以美学为自己的志业,以马克思主义为哲学基础,研思不辍,著述良多.在美学之旅中,王旭晓先生把美学原理、美学史研究与美学实践融为一体,尤其重视美学原理对美学各部门的阐释能力.

  • 标签: 美育研究 王旭 美学原理 风化 马克思主义 美学史研究
  • 简介: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神韵,这些兵马俑的出土记录着古代中国的服饰魅力,饱含了中华民族的服饰艺术和审美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正走向普及,高校专业的设置与开设也日趋相同,因此,发挥高校教育地域性特点已成为高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陕西位于中国的中心部位,更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兵马俑的出土为陕西高校服装艺术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艺术资源,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人类文化的一项宝贵财富。陕西高校的艺术教育应该发挥地域性优势,挖掘地方艺术文化资源,探索新的艺术教育方法,形成陕西地区艺术教育的特色模式。

  • 标签: 秦兵马俑 地域性 服装设计教育
  • 简介:学生社团活动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在学生"三自"教育中起积极作用,它有效地活跃了高校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手段,社团也是高等院校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社团在管理上却存在着堵如以识偏差、结构失衡等问题.应该提高认识、健全制度、倡导科研和利用好网络工具,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育人方面应有的作用.

  • 标签: 大学生社团 建设管理 新形势下大学生
  • 简介:土布是我国农耕文明社会的重要遗存,曾在传统社会物质生活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土布既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也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曾是传统社会平民家庭谋生的重要方式。由于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土布业一度衰微,但随着传统社会回归思潮的兴起,土布已再次回到人们的现代生活中。

  • 标签: 土布文化 女红 创新
  • 简介:电影是叙事与造型相结合的艺术。中外电影在叙事与造型方面有较大差距,国外电影比较注重叙事与造型的结合,相对来说造型是重心;而国内电影则要么注重叙事,忽略造型;要么注重造型,而冷落叙事,相对来说,叙事是重心。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电影在叙事与造型相结合方面的良性发展,就要在新技术、教育、观念认知等方面向国际看齐,弥补自身的不足,更好地进行作品创作,才能真正了解叙事与造型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才能使电影成为叙事与造型相结合的艺术。

  • 标签: 数字媒体 叙事与造型 差距与结合 文化元素
  • 简介:王诚的《香雪园诗话》是清嘉庆年间的一部诗话著作。虽然通用文学史著作未提及作者和著作的情况,但是这部诗话不乏可取之处。《香雪园诗话》收录了众多南汇地方文人的诗作,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王诚的选诗立场和评诗主张对研究乾隆、嘉庆年间的文坛诗风和诗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王诚 《香雪园诗话》 南汇诗人 诗学思想 价值
  • 简介:在数字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视觉传达设计正在经历一场数字技术的革命。为人们带来了革命性的视觉感受,视觉传达课程只有主动迎接信息时代的变化并不断探索.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视觉传达学科的发展。项目教学法是视觉传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这种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使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需求.设计出更加贴近市场、贴近生活的优秀作品。

  • 标签: 数字媒体 项目教学法 视觉传达设计
  • 简介:赣古桥颇多,承载许多古文化,古桥重建或修缮一般是以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重点是营造法式。通过对唐代遗存铅山澄波桥桥基、桥墩数据按唐尺和清尺换算,可知该桥的设计运用了“压白尺”文化,也进而证明了江西铅山湖坊镇在唐代就开始使用“压白尺”文化。

  • 标签: 压白尺 澄波桥 文化保护 桥基
  • 简介:梁平蓝印花布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印染工艺品,其图案在当代的传播和发展,必须要以新的途径和新的载体让大众接受和喜爱。通过在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创新运用,探索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审美结合方式,使民间艺术在当代仍然可以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 标签: 梁平蓝印花布 传统图案 装饰设计
  • 简介:以中国台湾地区历史文化街区中发展成熟的鹿港镇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研究、实地探查、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探究鹿港镇地区的公共艺术介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四种模式:趋于生活化及应用性的模式、结合政府政策与行为的模式、与文创产业园区相结合的模式、短期性及节目性的模式。这些模式促进了当地经济、政治、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 标签: 公共艺术 介入模式 历史文化街区 鹿港镇
  • 简介: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作为科学的方法,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研究中卓有成效,但不是普遍有效,而有一定条件。美学史的经典文本表明,它并不适合美学研究。美学研究应慎用“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

  • 标签: 美学 学科特性 方法选择 逻辑 历史
  • 简介:儒家思想在几千年文化和思想积淀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和谐为基本点的美学思想。儒家的和谐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心与身的和谐关系等问题上,同时也深深影响着隆回小沙江的花瑶居民。花瑶服饰的挑花图案纹样以及审美情趣突出表现的追求圆满、完美、完整的民族审美情趣,即崇尚"大""美""满""全"的思想,其实质即为花瑶民族对子孙昌盛、圆融和谐生活的向往。准确把握花瑶传统服饰和谐之美的内涵,把民族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设计,不但有助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精神和审美形态的提升,同时也可推动整个花瑶民族文化的传承、繁荣和发展。

  • 标签: 儒家 和谐美学 花瑶挑花 民族元素 审美研究
  • 简介:公共艺术主要是指存在于公共空间,具有公众参与性的一切艺术形式。浙江莫干山镇顺应国家振兴乡村经济政策的要求,改变目前乡村经济发展和产业急需转型的窘态,在保护好本土生态文化资源的前提下,推动当地业态发展,成为国家"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日本新县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艺术家主要从当地保存较完整、覆盖面积最大的自然风景"里山"和梯田景观寻找创意灵感,进而兼顾促进当地传统产业再生,最大限度发掘地方资源,以艺术的形式唤醒地区活力。两者都是探索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发展、振兴乡村经济的举措和方法,认真研究,能为我国乡村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美丽乡村 莫干山 公共艺术 越后妻有 大地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