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英语世界学者对毛泽东及其相关方面的译介要早于英语世界的毛泽东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富。1937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对毛泽东创作于1935年的律诗《长征》的英译,引发了英语世界学者对毛泽东及其相关研究的兴趣,并逐渐成蓬勃发展之势。本文从毛泽东的诗词译介、《毛主席语录》的英译、毛泽东的讲话、书信和文章的译介以及战略理论的英译这四个方面对英语世界的毛泽东译介情况做了详细的梳理。

  • 标签: 英语世界 毛泽东诗词 《毛主席语录》 战略理论 译介
  • 简介:在现代性的发生方式上,中英呈现出继发性与原发性的差异。审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有机组成部分。审美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之间、自律与他律之间,这两层张力结构在中英均有体现。从精英到大众,提供了中英审美现代性的种对看方式。

  • 标签: 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发生方式 张力结构 大众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地区新型合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正确义利观支撑的大国外交新理念,并秉持新理念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尤其是“路”倡议,它紧密地将中国与世界、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市场联系在起,真正实现了共商共建共享。“路”倡议综合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辩证法思想,超越了霸权主义的思维和国强必霸的逻辑,具有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特点。乘着“路”倡议的东风,塞尔维亚与中国建立起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企业也积极走出去,中塞合作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样本和模范,积极践行了当代具有全球意义的外交义利观。在“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之际,需要回顾梳理中塞合作的成果,同时总结把握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理念。

  • 标签: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塞合作 义利观
  • 简介: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腾飞的奇迹。在这奇迹的背后,却长期存在着对经济学理论滞后的批评。另方面,当中国上升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以后,有的西方学者又来抢夺中国经济成就的理论话语权与解释权,

  • 标签: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 学术成果 学习 体系 经济学理论
  • 简介:世界观、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和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的重要基础。世界观、方法论及其运用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马克思运用世界观、方法论对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使世界观、方法论集中体现在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有机结合上,集中体现在唯物史观与共产主义理论相统上。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与共产主义理论三者的相互贯通,使世界观、方法论走向完善和成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必须自始至终贯穿世界观、方法论。

  • 标签: 世界观 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整体性
  • 简介:<正>山东师范大学李衍柱教授的著作《马克思主义典型学说史纲》(以下简称《史纲》)初版于1989年,当时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时隔14年

  • 标签: 典型学说 典型研究 学说史纲
  • 简介:1918——1920年,德国工人委员会运动处于衰落的状态,革命高潮不断跌落。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正面寻求革命失败的原因,与其他马克思主义者观点截然不同的柯尔施却强调,马克思主义失败和处于低潮状态的原因是由于第二国际理论家错误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些“正统”理论家们抛弃了马克思主义中的核心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柯尔施强烈地要求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恢复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的核心地位,恢复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但是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创者的柯尔施却又是笼罩在黑格尔思辨哲学的阴影之下的,对马克思哲学的阐释仍然存在着理论的限度,而马克思却在存在论的高度上发动了场哲学革命。只有深入到历史性的本质的那度中,方能领会这哲学革命的真实意蕴。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柯尔施 哲学本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者
  • 简介:效用抑或劳动孰为价值源泉的争论在经济思想史上由来已久。发生在边际效用价值学说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之间的争论表明:把效用归结为价值源泉的学说,由于很难找到个有效的衡量效用的尺度而受到人们的普遍质疑。认为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价值的量的尺度的劳动价值学说,无论从历史还是逻辑角度看,都是经得起考验的。

  • 标签: 马克思 价值悖论 边际效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理论
  • 简介:发生于20世纪初期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既有政治色彩,也有学理之耕,且应以学理讨论为主,政治论战次之。这场争辩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但和传统观点将之归功于政治意识决裂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的观点不同,本文恰恰认为,这场争辩的学理性,及其在争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开放、自由和包容的氛围乃是马克思主义大众的最重要原因。这方面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科学性,另方面则表明在开放的争论中,马克思主义更容易为人所接受,更容易大众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问题与主义”之争 学理对话
  • 简介:路”建设给中国提供了推动全球治理转型的契机,是中国推动全球治理转型的重大实践。当前,国际权力格局变化,全球治理规则低效度,治理理念滞后,原有治理体系难以适应当前问题的多样和复杂而进入治理转型期。“路”倡议作为中国贡献给国际社会的全球治理方案,既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必然逻辑,也是全球治理博弈的必然选择;既是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也是应对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需要。“路”建设是改进全球治理的新途径,符合全球治理转型需要,对全球治理制度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和完善,改变了全球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

  • 标签: “一带一路” 全球治理 中国 转型
  • 简介:由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省行政学院王世谊教授撰写、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业绩·思想·精髓》书,最近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34.6万字,分总论、党建篇、经济篇、政治篇等四个部分。收入该书的32篇论文,对中央三代领导集体中的主要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江泽民等人的思想理论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探索,阐述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代领导集体、

  • 标签: 第二代领导集体 省委 精髓 第一代领导集体 中共 行政学院
  • 简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国各族人民的理想和追求,也是个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自1921年以后,中华民族的命运就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紧紧地连在起了。实践证明,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历史解读 强国战略 党的建设 党建 演进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诺曼·莱文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马克思考察人类社会历史结构与过程的方法,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忽视人的实践性和主体性,是与马克思的辩证法相悖的机械决定论。因此,莱文将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辩证法对立起来。这体现了莱文对辩证法理解,他看到了辩证法与人的主体生存的紧密联系,但误读了恩格斯的辩证法。他所谓的马克思反对恩格斯的观点,在根本上也是站不住脚的,但我们应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辩证法 诺曼·莱文
  • 简介:路”建设是我国提出的推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重大倡议。从经济发展意义上讲,就是以各国政策与规划的对接实现发展的国际协同;从全球治理意义上讲,就是合作路径与方式的创新推进经济全球。“路”建设是世界协同发展机制的创新和国际合作模式的创新,是推动合作共赢、破解世界发展难题的中国方案。阐明其创新意义将有利于各国深化合作,共同推进“路”建设。

  • 标签: “一带一路”建设 国际发展协同 全球治理创新
  • 简介:近期董学文等先生连续发表了几篇针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批评文章,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基础、逻辑方法和思想内涵展开了全面指责。其指责的主要理由就是认为实践存在论把马克思的实践观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存在论"奇异"组合在起。然而,由于董文对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根本性误读乃至曲解,使这种指责失去了理论前提。董文在没有全面把握海德格尔存在思想的发展轨迹、基本概念和历史内涵的情况下,仅凭自己主观、随意的误读,制造了个与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大相径庭的非存在论的海德格尔思想。董文把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史上遮蔽"存在"的"存在者"(dasSeiende)当做"存在",把海德格尔不遗余力批判的"存在者"当成了"存在"本身来理解,从而造成了董文对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中系列概念的误解。董文批判海德格尔存在论的主要理由是它的"非历史性"和"反历史主义",但是,无论从海德格尔对马克思把人提高到历史高度去考察的高度评价,还是海德格尔本人文本中的基本观点,都可以看出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具有定程度的历史主义特征。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和海德格尔思想不但具有对话的可能性,而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海德格尔 实践论 存在论
  • 简介:中国政府提出“路”战略后,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国外些政要、学者、媒体反响强烈,纷纷对“路”战略发表看法,赞扬、支持、期待者有之;曲解、误读、甚至敌意者亦有之。及时、充分地了解这些看法,对于实施和落实“路”战略无疑具有定的意义。

  • 标签: 国外政要学者媒体 “一带一路”战略 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