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人的本质问题作为人学探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建构科学的人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与关键。但是直到马克思才第一次对之作了科学界定,从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文本中可以梳理出他对人的本质的四个经典提法,将之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的相关思想进了比较阐发,从而彰显马克思所实现的超越与变革意义,其致思的路径仍是推动目前学界继续努力与深化探讨此一问题的基本方向。

  • 标签: 人的本质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 存在主义 致思路径
  • 简介:当代新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家齐泽克,在深度理解拉康哲学的基础上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建构了新的意识形态理论。同时,他也在意识形态与文学艺术之间建立了相互对话的桥梁。齐泽克在与拉康、黑格尔、巴特勒的对话中重新探讨了古希腊戏剧《安提戈涅》的悲剧原因及其蕴含的政治意义,并为当代西方左翼突破意识形态秩序提供了一种可能。

  • 标签: 安提戈涅 齐泽克 生命政治 意识形态
  • 简介:随着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深入,不少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党员干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全面准确解读和深刻阐释包括党的十九大文献在内的党的基本理论?这也是摆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难以回避的重要问题。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严书翰。

  • 标签: 中共中央党校 博士生导师 严书翰 教授 阐释 解读
  • 简介: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作为一名对马克思主义有着坚定信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在"意识形态终结"论已成为流行话语、"纯审美"批评颇为走俏的当今时代,却一再申论"政治视角"构成"一切阐释阅读的绝对视域",并对后现代主义文化及第三世界文学等进行意识形态分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成果和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标签: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西方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文化 美学
  • 简介:本次研讨会,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历史,总结了其发展的经验和对中国文论发展的贡献,研讨了目前存在的困境和危机,从而对如何建设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进行了详细探讨。与会者提出要面向当代中国问题发展,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借鉴国外文论资源,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从而走出国门,与国外学者进行平等的对话。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文论 中国化 对话
  • 简介: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论特质与近代以来中国遭遇现代性的现实图景,使得德里克研究毛泽东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具备了基本的理论合法性与可操作性。矛盾概念成为德里克分析毛泽东现代性思想的基本范式,并且这种分析是基于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而进行的。中国在殖民主义现代性扩张下以被动姿态卷入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生存境况,从根基上决定了毛泽东现代性思想发展的内在纹路,即现代主义与反现代主义矛盾的综合体。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改造及其理想主义社会试验就是对这一矛盾的反映,其理论思索与实践布展过程也深刻彰显了中国现代性问题的矛盾性,并最终走向了豪情与悲壮的矛盾体。

  • 标签: 德里克 毛泽东 现代性
  • 简介: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以对"主客二元"的知性形而上学讨伐为中心展开的西方哲学范式转换,被直接指认为整个现代哲学的"格式塔"话语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被"强行"放置到哲学转型"进步说"这一学术背景中之后,产生了"马克思哲学"与所谓"恩格斯肇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两种对立的解读模式,同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质点的"人类解放学说"遭到严重遮蔽与挑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的五种解读"样态群"中,生存论是一个主轴。通过对列宁"反映论"与海德格尔"去蔽说"个案去深入阐释、反省范式转换的实质、合法性,可以透析出现代哲学超越近代哲学范式的转型是在以认识论转向掩盖本体论回答的路径上呈现的,走向了超越哲学基本问题中的最高问题,而导致了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范式转型 认识论 本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