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是针对国家政治生活主题发生根本转变、社会矛盾大量涌现新历史阶段发表重要文章。文章全面贯彻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和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做出了创造性发展,在重要历史时期对国家建设产生了伟大指导作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从"革命哲学"向"建设哲学"某种转向。

  • 标签: 毛泽东 建设哲学 人民内部矛盾 敌我矛盾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统治”准确含义是指人依据自然内在规律对自然界所进行合理改造和利用,马克思恩格斯独特贡献在于从消除社会原因特定角度寻求解决环境问题根本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劳动所下经典定义说明马克思并不是人类中心主义者,这一定义中“物质变换”思想超越了人类统治自然界这一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视阈。当今时代,生态正当权利和利益与环境问题同样值得强调和重视。

  • 标签: 自然 统治 劳动 人类中心主义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蕴含着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独特理解。建立在人类史从自然史中不可逆转地分离出来认识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目的性活动局限,预见了改造自然收益无法补偿代价前景。更重要是,他们指出,由于现实中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复合权力结构所固有的不平等特征,所谓自然复仇又不是平等地施加于人类全体。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紧张关系,必须以改造人类社会权力结构作为不可忽略前提条件。

  • 标签: 人类史 支配自然 自然复仇 权力结构
  • 简介:2017年是《实践论》《矛盾论》发表80周年。“两论”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和中国传统哲学优秀成果相结合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典范。研究“两论”的当代价值要深入探讨“两论”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及“两论”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系。

  • 标签: 实践论 矛盾论 当代价值
  • 简介:2017年是《实践论》《矛盾论》发表80周年。“两论”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和中国传统哲学优秀成果相结合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典范。研究“两论”的当代价值要深入探讨“两论”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及“两论”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系。

  • 标签: 实践论 矛盾论 当代价值
  • 简介:十九大报告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新概括,是依据中国新发展作出科学判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主要矛盾辩证关系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认清国情是认清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基本依据,而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是认清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基本依据。

  • 标签: 主要矛盾 内在规定 基本依据
  • 简介:八大前后,毛泽东和第一代党的领导人围绕"第二次结合"历史任务,"以苏为鉴",在探索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深刻地阐释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特别是要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

  • 标签: 毛泽东 社会主义社会与矛盾 正确认识和处理
  • 简介: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对中国崛起作出了截然不同解释,同时也对中国崛起中遭遇矛盾提出了不同解决方案。面对中国继续崛起所面临收入分配不平等等结构性矛盾,新自由主义开出了全面私有化和自由化药方,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中国发展提供了良好引导。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含一系列特点,使其成为分析中国崛起良好理论框架。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新自由主义 中国崛起 社会主义
  • 简介: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正确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根据、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内涵、影响和制约人民群众追求和实现美好生活现实因素等,是我们有效地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前提条件。

  • 标签: 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群众 美好生活 生活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读
  • 简介:本稿以19世纪自然科学物质观为线索,论证《资本论》中各范畴带有自然质料因素和社会关系因素二重性特征,力(尤其是劳动力)运动是在这种二重性原理基础之上成立.阐明自然质料→力量更新→劳动力形成—劳动产品生产等一系列质料因素运动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庸俗经济学用一个因素置换另一个因素,无视各因素本质差异,最终将二者混为一谈.这种庸俗论调背后,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缺乏正确认识.

  • 标签: Stoffwechsel(质料变换) 《资本论》 质料 庸俗经济学
  • 简介:自然辩证法”作为恩格斯独特思想理论,无论其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都与马克思思想理论有着显著不同,体现着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贡献。然而,长久以来恩格斯这种独特贡献一直处于被低估,甚至被忽略状态。基于此,本文从揭示“自然辩证法”真实含义、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最终目的出发,重新审视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独特贡献。

  • 标签: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独特贡献
  • 简介:依据传播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反杜林论》和《矛盾论》做文本及内容分析,分别从词频、用词与语句、符号学、语言特色、框架等5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从中得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遵循传播学基本规律,为它们在当时环境下迅速传播和日后长期流传奠定了文本基础。这对我们重新认识这两部经典著作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具有一定启示作用,也为当前理论研究和学术传播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反杜林论 矛盾论 文本分析
  • 简介: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回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所阐述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思想,为坚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

  • 标签: 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 发展和完善 社会主义
  • 简介:从'支配—解放'的话语谱系来看,生态女性主义着重从社会文化层面考察支配成因,认为自然支配和性别支配根源在于父权制,主张重构女性与自然联系,通过消除父权制来达成女性和自然共同解放之目的。与生态女性主义文化批判论不同,马克思主义是革命浪漫主义。马克思主义基于社会实践基础建构起自然和女性现实联系,认为自然支配和性别支配根源在于私有制,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进而实现自然和女性双重解放。

  • 标签: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支配 性别支配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 简介:日本近代文学发展史上出现了形形色色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杰出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层出不穷。自然主义、无产阶级文学和代表现代派文学新感觉派文学各自形成了独特文学理论和文学特征。各流派之间文学理论争论则为文学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无论是对于自然主义文学批评,还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内部、无产阶级文学与新感觉派争论,都反映出不同文学思潮中意识形态、思想侧面。

  • 标签: 自然主义 无产阶级文学 新感觉派 形式与内容的争论 政治与文学
  • 简介:人们通常认为,卢卡奇只承认社会历史辩证法,否认自然辩证法。这是西方学界不适当地夸大卢卡奇批评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结果。实际上,卢卡奇旨在区分辩证法两种类型,并不反对自然辩证法(自然界存在客观辩证法)。但是,卢卡奇关于自然辩证法论述引发新语境下理解科学二元论,阻碍了科学辩证图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形成,是西方实证马克思主义和批判马克思主义两大流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问题上长期纷争不休重要原因。

  • 标签: 卢卡奇 自然辩证法 实证 科学 哲学
  • 简介: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产生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之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始创之作。这两篇文章阐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和发展,乃至对当今写就中国特色"系统化经济学说"新篇章,仍然有着重要理论意义和科学价值。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
  • 简介:十九大关于我国主要矛盾转化新论断是新时代举旗定向科学论断,其深层意蕴须基于马克思“世界历史”视域中加以探究。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经历了一个丰富与发展过程。

  • 标签: 马克思 世界 社会科学 转化 天津 科学论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改革开放新时期为社会背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为实践基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地位评价.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从理论体系思想渊源上.着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恩想:二是从理论体系创立主体上。着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智慧和心血:三是从理论体系地位上.着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政治和精神财富;四是从理论体系指导意义上,着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五是从理论体系品质上.着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开放理论体系。

  • 标签: 社会背景 实践基础 战略思想 视域
  • 简介:遗迹成了地方标志,它引起并深化支持一种特殊情结,把文化视作"财产"和"身份"标志。遗迹所刻记记忆和所标志历史通常被视为共享公共叙事有机部分,并不断加强身份意识和正统性意识。各种团体渐渐地利用尚未固定、还在争议和充满矛盾记忆、叙事和遗迹来实现这种效果。遗迹事实上成为一个充满争议场域——甚至是一个战场。记忆干预在纪念景观中引起微妙但不乏意义转变上,具有既个别又累积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能把遗迹抢救成一种道德空间,使其不仅能认证某种认同,而且可以促成更复杂(往往是人性化和世界主义)地对一些问题反思,如对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关系反思,对遗迹本身性质反思。

  • 标签: 遗迹 记忆 骚动不安的记忆 记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