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0 个结果
  • 简介:以Mo、Nb、Si、Al元素粉末为原料,采用燃烧合成法制备名义成分分别为(Mo0.97Nb0.03)(Si0.97Al0.03)2、(Mo0.94Nb0.06)(Si0.97Al0.03)2、(Mo0.91Nb0.09)(Si0.97Al0.03)2(Mo0.88Nb0.12)(Si0.97Al0.03)2等4种不同化含量合金,研究其燃烧合成行为,分析燃烧合成过程中粉末压坯燃烧模式、燃烧温度、燃烧波前沿蔓延速率以及产物组成。结果表明:随Nb含量增加,燃烧合成反应模式由螺旋燃烧逐渐转变为稳态燃烧。添加Nb、Al后,合金最高燃烧温度升高,并随Nb含量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其中(Mo0.91Nb0.09)(Si0.97Al0.03)2燃烧温度最高,达到1924K,但燃烧波蔓延速率随Nb含量增加而逐渐降低。XRD结果表明:(Mo0.97Nb0.03)(Si0.97Al0.03)2合金主要由MoSi2构成,含有少量Mo(SiAl)2Mo5Si3;(Mo0.94Nb0.06)(Si0.97Al0.03)2中开始出现NbSi2相,(Mo0.91Nb0.09)(Si0.97Al0.03)2(Mo0.88Nb0.12)(Si0.97Al0.03)2合金中Mo5Si3衍射峰强度进一步降低,而NbSi2衍射峰略有增强,因而添加Nb有利于形成C40结构NbSi2,同时抑制Mo5Si3产生。SEM观察表明合金为多孔结构。

  • 标签: 金属间化合物 二硅化钼 合金化 燃烧合成 组织结构
  • 简介: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医用钛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HA)涂层,研究HA涂层形貌、物相、力学性能、细胞相容性和在机体内组织相容性,分析其在骨修复中应用可能性。结果表明: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钛基HA生物涂层呈粗糙岛屿状结构,HA平均粒径为(40?2)nm、厚度为1.0~1.6μm涂层力学性能最好,其纳米硬度高于11GPa,弹性模量大于136GPa;HA涂层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成骨细胞粘附于HA涂层表面并形成伪足铺展生长;植入实验动物体内4周后材料表面被结缔组织覆盖,血管形成;植入12周后,骨小梁形成,其内部可见破骨细胞;植入12周后植入前相比,涂层结合强度未发生显著变化。说明该HA涂层具有较高成骨活性稳定性,在骨修复方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 标签: 射频磁控溅射 羟基磷灰石 涂层 生物活性
  • 简介:通过拉伸试验、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实验,结合金相观察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研究微量TiCr对Al-Zn-Mg-Cu-Zr合金弥散相、再结晶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Al-Zn-Mg-Cu-Zr合金中,添加0.04%Ti(质量分数,下同)可使合金抑制再结晶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合金力学性能抗应力腐蚀性能降低;复合添加0.04%Ti0.04%Cr,形成含有少量CrAl3(Zr,Ti)弥散相,合金抑制再结晶能力显著增强,合金在保持高强度同时,抗应力腐蚀性能显著提高,抗拉强度为687.6MPa,屈服强度为651.4MPa,比不含TiCr合金分别提高15.3MPa7.8MPa,应力腐蚀裂纹萌生时间由161h延长至306h。

  • 标签: AL-ZN-MG-CU-ZR合金 再结晶 应力腐蚀 力学性能
  • 简介:采用超高重力场燃烧合成工艺,并从500g到2500g每间隔500g依次增大超重力场加速度,制备系列TiC-TiB2凝固陶瓷。经XRD、FESEMEDS分析,发现陶瓷显微组织均由片晶TiB2基体相、不规则TiC第二相及少量Al2O3夹杂Cr基金属相组成。增大超重力场加速度,反应熔体内部各组份之间对流(Stokes)加强,可加快Al2O3液滴上浮分离,促进TiC-TiB2-Me液相成分均匀化,使陶瓷显微组织得以细化,且当超重力场加速度超过2000g时,出现TiB2片晶厚度小于1μm超细晶组织,同时随陶瓷基体上Al2O3夹杂量降低、TiB2片晶异常长大弱化,陶瓷组织均匀性提高。经FESEM断口形貌裂纹扩展观察,发现TiB2基体相裂纹桥接拔出,并耦合晶间Cr基延性相增韧构成陶瓷复合增韧机制,且随超重力场加速度增大,陶瓷致密性组织均质性得以提升,不仅促进TiB2基体相裂纹桥接拔出,而且可增大Cr基延性对陶瓷增韧贡献,使得陶瓷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分别同时达到最大值(975±16)MPa(16.8±1.2)MPa·m^1/2。

  • 标签: TiC-TiB2复合陶瓷 超高重力场 燃烧合成 组织均质性 断裂行为
  • 简介:采用片状粉末冶金技术制备碳纳米管/铝(CNT/Al)复合材料,并研究其力学性能。首先,通过聚合物热解化学气相沉积法(PP-CVD)在微纳铝片表面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制备CNT/Al片状复合粉末,随后对该片状复合粉末进行冷压成形、烧结致密化挤压变形加工等,制备致密CNT/Al复合材料块体。实验结果表明,相比铝基体,所制备1.5%CNT/Al复合材料抗拉强度模量分别提高了18.5%23.7%,3.0%CNT/Al复合材料抗拉强度模量分别提高了31.4%74.1%,但由于铝基体细晶强化位错强化作用,使其塑性分别下降至4.96%1.5%。

  • 标签: 碳纳米管 铝基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沉积 片状粉末冶金 力学性能
  • 简介:采用简单水热法后续高温煅烧制备多孔结构V2O5微球,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V2O5微球晶体结构,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分析微球表面形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微球为单相V2O5,呈形貌均一多孔结构。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V2O5多孔微球电极在不同电压区间均显示出优异电化学性能,在2.5~4.0V电压范围内,100mA/g电流密度下,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145(mA·h)/g,接近理论值147(mA·h)/g,循环50圈后仍保持在138(mA·h)/g,容量保持率高达95.2%。此外,该电极还表现出优异长循环稳定性,在2A/g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圈后放电比容量保持在82.8(mA·h)/g,平均单圈比容量衰减率仅为0.022%。该材料优良电化学性能得益于三维多孔微球结构。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水热法 多孔微球 V2O5 电化学性能
  • 简介:以草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一系列氧化镁稳定氧化锆粉末Zr1xMgxO2x(0.04≤x≤0.10),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分析技术对粉末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氧化镁后,低温350~450℃煅烧产物晶型为四方相(t-ZrO2),随煅烧温度升高,t-ZrO2逐渐向m-ZrO2转变。在550℃下煅烧时,少部分四方相转变为单斜相(m-ZrO2),转变比例随掺杂量增加而降低。Mg2+取代Zr4+产生氧缺陷是ZrO2晶体结构稳定主要因素。随煅烧温度从350℃升高到650℃,Zr0.92Mg0.08O1.92粉末中t-ZrO2晶粒尺寸从42nm长大到100nm;随Mg掺杂量从0.04增加到0.10,t-ZrO2晶粒尺寸从110nm减小到97.8nm,而纳米尺寸晶粒有利于t-ZrO2稳定。

  • 标签: 镁稳定氧化锆 溶胶凝胶法 晶粒尺寸 四方相
  • 简介:在由氰酸盐(KCNONaCNO)碳酸盐(K2CO3Na2CO3)组成盐浴中添加适量稀土La,对35钢材料进行盐浴碳氮共渗,对涂层显微组织、涂层厚度、显微硬度沿层深分布以及涂层耐磨性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稀土La对35钢盐浴碳氮共渗影响。结果表明:在盐浴中添加稀土La可显著提高碳氮共渗层厚度表面硬度;在温度为560℃、时间为2h条件下进行盐浴碳氮共渗时,添加稀土La可增加化合物层厚度,稀土添加量(质量分数)为5%时化合物层最厚;添加稀土还可提高涂层硬度,在575℃/2h、添加5%稀土条件下盐浴碳氮共渗后,试样表层硬度HV0.01达到最大值835,且耐磨性显著提高,常规盐浴碳氮共渗相比,质量磨损降低38.4%。

  • 标签: 稀土La 盐浴碳氮共渗 显微硬度 耐磨性 35钢
  • 简介:利用CVI法,在两种不同类型国产SiC纤维束中引入(PyC/SiC)4或(PyC/SiC)8多层界面,并进一步致密化,制备含不同纤维种类界面类型SiCf/SiCMini复合材料。研究纤维种类界面类型对SiCf/SiCMini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断裂机制影响。结果表明:致密化SiCf/SiCMini复合材料已形成一个整体,在纤维和基体连接处可观察到明显界面层,且界面厚度均匀;A/(PyC/SiC)4/SiC、B/(PyC/SiC)4/SiC、A/(PyC/SiC)8/SiC三种SiCf/SiCMini复合材料最大拉伸强度分别达到466,350330MPa,最终拉伸应变分别达到0.519%,0.219%0.330%;拉伸断口均有纤维拔出,且随纤维种类或界面类型不同,纤维拔出长度断口形貌有所差异。其中A/(PyC/SiC)4/SiC以ModelⅡ断裂机制发生断裂,B/(PyC/SiC)4/SiCA/(PyC/SiC)8/SiC以ModelⅠ断裂机制发生断裂。

  • 标签: (PyC/SiC)n多层界面 SiCf/SiCMini复合材料 拉伸强度 伸长率 断裂机制
  • 简介:陶瓷金属连接具有重要工程应用背景,然而却面临诸多技术难关,连接件热应力缓解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作者采用弹性有限元方法,对采用不同材料作为中间层得到实际连接尺寸SiC陶瓷Ni基高温合金连接件应力进行计算,并结合各种材料塑性对连接件应力进行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SiC陶瓷Ni基高温合金直接连接产生热应力很大。最大轴向拉应力位于陶瓷近缝区,导致连接件强度偏低或断裂。采用功能梯度中间层或软金属中间层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热应力;硬金属中间层虽然不能缓解应力,但能改善应力分布状态,使最大轴向拉应力迁移出比较薄弱陶瓷一侧,有利于连接强度提高;采用软、硬金属复合中间层具有较好缓解应力改善应力分布效果,但却较多地增加了连接件界面,有可能导致负面效应,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综合考虑。

  • 标签: 陶瓷/金属连接 有限元分析 应力缓解
  • 简介:以钼粉及氧化锆粉为原料,采用不同烧结工艺参数,在常压氩气气氛下烧结制备50%Mo-ZrO2金属陶瓷。采用四电极法测量该金属陶瓷高温电导率,在1580℃下进行钢液碱性熔渣侵蚀实验。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为1600~1650℃,保温时间为2~4h条件下,随保温时间延长或烧结温度升高,烧结体更加致密,孔隙率下降;因而金属陶瓷电导率提高,耐钢液熔渣侵蚀性增强;在1600℃、保温4h条件下烧结试样密度最大(6.49g/cm^3),高温电导率最高(1600℃下电导率为101S/cm),耐钢液熔渣侵蚀能力最强。钢液对金属陶瓷侵蚀主要为FeMo相互溶蚀,熔渣对金属陶瓷侵蚀主要作用于ZrO2陶瓷相,熔渣中Al2O3取代金属陶瓷中ZrO2。熔渣侵蚀过程中,CaO金属陶瓷中ZrO2发生反应生成高熔点CaZrO3相,阻止熔渣对金属陶瓷进一步侵蚀。

  • 标签: Mo-ZrO2金属陶瓷 钢液 熔渣侵蚀 断口形貌 烧结工艺
  • 简介:以Cu为基体,加入Co,Fe,Cr,Sn粉末,采用不同工艺进行混合,经模压成形热压,制备Sn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4%6%2种超薄cu基金刚石切锯片胎体材料,用显微硬度仪、金相显微镜(0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仪等表征该胎体材料显微硬度、组织成分,研究混粉工艺对胎体组织硬度影响。结果表明:将采用所有原料粉末进行混合球磨混粉工艺时,所得胎体材料含有更多铜锡固溶体,胎体平均硬度(HV0.1)比未经球磨混粉分别提高186.20MPa(含4%Sn)215.30MPa(含6%Sn);之相比,采用将Cu粉sn粉混合球磨后再加入其他粉末混粉工艺制备胎体,平均硬度略有提高;球磨后sn粉附着在Cu粉上,更易形成铜锡固溶体,并且金属粉末大量变形,发生严重加工硬化,从而影响冷压成形率;随胎体中sn含量从4%增加到6%,铜锡固溶体增加,胎体平均硬度(HV0.1)分别从709.91、884.25896.1lMPa提高到883.18、986.221098.48MPa。

  • 标签: 热压 Cu基胎体 球磨 固溶体 硬度 组织
  • 简介:采用常压氮气熔炼高压氮气雾化工艺制备出不同氮含量无镍不锈钢(17Cr12Mn2MoN)粉末,并利用热等静压(HIP)工艺成形。采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显微镜、XRD、金相显微镜万能力学试验机等测试手段及设备,研究不同氮含量对无镍不锈钢(17Cr12Mn2MoN)组织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氮含量增加,无镍不锈钢奥氏体含量、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随之增加,经固熔淬火处理后,氮含量为0.58%(质量分数)无镍不锈钢表现出优异强塑性,抗拉强度为915MPa,屈服强度为580MPa,伸长率为45.5%。

  • 标签: 高氮 热等静压 不锈钢 粉末冶金
  • 简介:以Q235钢为母材进行手工自蔓延立焊试验,并利用接头拉伸性能测试、SEM、EDSXRD研究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及断口形貌。结果表明,手工自蔓延立焊Q235钢所得焊接接头在进行拉伸测试时,塑性变形不明显,抗拉强度可达367MPa。断口发现大量均匀细小等轴韧窝一定量撕裂棱,拉伸试样断裂是韧性断裂准解理断裂混合断裂方式。分析焊接接头组织发现,获得焊缝合金为铜铁镍合金,富铜相与富铁相均匀分布,但由于焊缝合金中富铜相富铁相界面结合比熔合区热影响区界面结合差,进行拉伸试验时在焊缝合金区断裂。

  • 标签: 自蔓延立焊 组织 力学性能 断口
  • 简介:采用混合元素粉末法,通过冷等静压成形真空烧结,制备Ti600合金(名义成分为Ti-6Al-2.8Sn-4Zr-0.5Mo-0.4Si-0.1Y),研究烧结温度对合金显微组织以及密度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为1100℃时,合金组织为杂乱无章α层片组织,而在1200℃下烧结时α层片组织开始规则排列,形成α丛束,当烧结温度达到1300℃时,α层片组织基本都形成α丛束。在合金组织中Zr元素Mo元素固溶于β-Ti相,Al元素固溶于α-Ti相,Si元素富集于析出物,Sn、Y元素分布均匀。随烧结温度升高,合金中孔隙α-Ti相数量逐渐减少,β-Ti相数量逐渐增加,合金致密度提高,力学性能明显提升,1300℃温度下烧结合金致密度为92.8%,硬度(HV)为324.0,抗拉强度伸长率分别为622.6MPa5.0%。

  • 标签: 粉末冶金 TI600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元素分布
  • 简介:以M2型高速钢颗粒为增强体,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在850~1000℃温度下制备高速钢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研究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以及硬度摩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高速钢颗粒钛基体界面过渡层未发现孔洞或Ti-Fe金属间化合物,材料最高致密度达到96.8%。在850℃烧结温度下,高速钢颗粒周围析出一层碳化物,随烧结温度升高,碳化物因C扩散而消失,高速钢颗粒中W、Mo在高速钢颗粒周围富集。高速钢颗粒钛基体界面处硬度较高,1000℃下钛基体硬度(HV)达426.9。高速钢颗粒添加有利于改善钛摩擦性能,高速钢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磨损方式以黏着磨损为主。随烧结温度升高,材料硬度逐渐升高且耐磨性增强。

  • 标签: 钛基复合材料 高速钢 放电等离子烧结 显微结构 摩擦性能
  • 简介: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室温力学性能及电化学腐蚀测试,研究固溶时间对Al-8.54Zn-2.41Mg-xCu(x=2.2,1.3)超强铝合金组织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时间延长,合金基体中残余结晶相数量显著减少,再结晶体积分数增加,电化学腐蚀电位正移。固溶时间为60min时,Cu=1.3%(质量分数)合金强度抗腐蚀性能均高于Cu=2.2%合金。当固溶时间延长至180min时,Cu=2.2%合金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略有提高,Cu=1.3%合金强度降低;高铜含量合金剥落腐蚀程度减少,低铜合金剥落腐蚀程度增加,且高铜合金抗腐蚀性能高于低铜合金。适当缩短固溶时间,能够提高低铜合金强度抗腐蚀性能。在相同固溶条件下,2种合金电化学腐蚀电位相差不大。

  • 标签: AL-ZN-MG-CU合金 固溶时间 力学性能 腐蚀性能
  • 简介:采用平均粒径为800nm超细SiC颗粒作为增强体,制备含SiC体积分数为15%铝基复合材料,研究烧结温度强压处理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影响。研究表明,提高烧结温度可有效加速复合材料致密化,520℃下烧结制备复合材料相比,610℃下烧结制备复合材料具有更高密度较低孔隙度,从而具有更高硬度。610℃下烧结制备复合材料硬度为83.9HBS,远高于520℃烧结制备复合材料硬度(53.7HBS)。这主要是由于烧结温度提高可加速原子扩散,有利于Al粉之间以及Al粉SiC颗粒之间结合,并改善界面结合情况。研究还表明,强压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复合材料致密度降低孔隙体积分数,610℃下烧结制备复合材料经强压处理以后密度为2.68g/cm3,接近于理论密度(2.78g/cm3),且硬度可达121HBS,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分别可达177.6MPa、168.6MPa3.97%。

  • 标签: AL基复合材料 超细SiC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 简介:采用杂凝聚方式制备CNTs(CNTs为碳纳米管Carbonnanotubes)分散均匀3Y-ZrO2/CNTs混合粉体,热压后得到3Y-ZrO2/CNTs复合陶瓷块体材料。普通球磨混料法制备陶瓷样品进行对比,研究CNTs含量以及CNTs分散性对3Y-ZrO2/CNTs复合陶瓷组织、密度、断裂韧性以及电学性能影响,并分析CNTs对陶瓷增韧机理。结果表明,采用杂凝聚处理有助于CNTs在3Y-ZrO2/CNTs复合陶瓷中均匀分散,CNTs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1.00%3Y-ZrO2/CNTs复合陶瓷断裂韧性达到(18.13±0.50)MPa·m1/2,较球磨混料法制备样品提高35.10%。陶瓷基体中均匀分散CNTs不仅通过促进马氏体相变起到增韧作用,而且CNTs桥联拔出机制也直接起到增韧作用。CNTs在陶瓷基体中均匀分散能大幅降低复合陶瓷导通阈值。经杂凝聚预处理CNTs含量为4.00%时,3Y-ZrO2/CNTs复合陶瓷电导率达到4.467S/m,比不含CNTs3Y-ZrO2陶瓷高13个数量级;当CNTs含量为1.00%时,复合材料相对介电常数达到6340,比未经杂凝处理样品高2个数量级。

  • 标签: 碳纳米管 氧化锆陶瓷 杂凝聚 断裂韧性 电导率 介电常数
  • 简介:采用机械球磨热等静压(hotisostaticpress,HIP)相结合方法制备NbC颗粒增强45CrMoV弹簧钢基复合材料(NbCp/45CrMoV),观察该材料显微组织、增强颗粒分布界面结合情况,检测其相对密度、硬度、拉伸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并探讨其断裂行为磨损机理。结果表明,NbCp/45CrMoV复合材料组织均匀细小,NbC颗粒均匀地弥散分布在基体之中,且基体界面结合良好,相对密度达到99%以上。45CrMoV弹簧钢相比,该材料硬度弹性模量增大,分别为44HRC208GPa,抗拉强度略有降低,为1250MPa;伸长率由11%减小到2%;耐磨性能大幅提高,特别是在高载荷下,例如700N时,质量磨损只有HIP45CrMoV1/4,摩擦因数有所增大。

  • 标签: 45CrMoV NBC 热等静压(HIP) 颗粒增强 摩擦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