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白粉菌是一类植物专性寄生病原菌,在世界各地可引起多种植物白粉病。近年来,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和超微结构分析相结合明确了白粉菌的系统发育地位和亲缘关系,使白粉菌的分类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白粉菌科主要分为5个族,包含16个有性型属和2个无性型属。中国的22个省、5个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报道有白粉病发生,共计13个有性型属328种及44变种,其中白粉菌族种数最多,其次是球针壳族。中国真菌学家命名的白粉菌新属4个、新种143个,其中仅在中国报道的有105个。寄主植物多达90科339属799种和变种,其中豆科上报道的种数最多,其次是蔷薇科。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表明ITS、28SrDNA、MAT1-2-1、β-tubulin、IGS、CSⅠ和EF-1α等DNA片段可用于辅助白粉菌的鉴定,并为白粉菌分类系统的建立提供佐证。
简介:食用菌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工作虽然较晚于动植物研究,但随着基础研究不断完善,连锁图谱构建工作陆续开展。文中综述了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香菇(Lentinulaedodes)、双色蜡蘑(Laccariabicolor)、草菇(Volvariellavolvacea)、糙皮侧耳(Pleurotusostreatus)、杏鲍菇(Pleurotuseryngii)、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斑玉蕈(Hypsizigusmarmoreus)等食用菌的遗传连锁图谱研究进展,展望了其应用现状及前景,并对笔者所在的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黑木耳育种与菌种繁育团队的黑木耳遗传连锁图谱研究进展进行了简介。
简介: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不同发育时期橘黄裸伞的原基或幼子实体进行个体发育研究。结果表明:橘黄裸伞原基的第一个形态分化是下部边缘菌丝平行排列进行垂直生长,形成菌柄;然后边缘菌丝迅速向外生长,外菌幕形成,菌盖原基生长,在菌盖原基下部观察到菌褶腔,菌褶腔上部连续排列着栅栏细胞;在菌褶形成过程中,囊状体在尖端上聚集,说明菌褶的生长点在与菌盖组织相连的基部而不是尖端;内菌幕由内菌幕原基、菌盖边缘平行向下生长的菌丝和菌柄上部边缘平行向外生长的菌丝共同发育形成,由于内菌幕与菌柄组织的同源性,菌环不易脱落。橘黄裸伞属于半被果型中的双菌幕发育型,发育顺序表明其为菌柄发育型。
简介:绝大多数丝孢真菌属、种主要以无性型存在,但该类真菌绝大多数属、种含有若干调控有性分化、发育及进化的基因信息,如交配型、信息素及G-蛋白α-亚基基因等,胁迫环境诱导这些真菌有性基因有效表达乃至发育为有性型,一直倍受真菌学界的关注。文中系统介绍了丝孢真菌无性型与有性型属种分类研究现状、进化分析及性别调控基因,1)分析属、种三类有性基因的多样性、异型交配基因比率、系统发育关系及有性进化潜力与趋势;2)分析属、种不同有性基因调控特性胁迫环境适应性,界定靶标基因及适宜生态因子,结合地球生境演化特性,预测属、种自然演化性别变化动态;3)分析靶标基因调控生态,阐明两性种有性基因调控生态遗传机制。综上有望解析绝大多数丝孢真菌属、种主要为无性型的本质原因,丰富丝孢真菌分类研究的理论,为真菌分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简介: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和菌饼法(活菌活性测定法),系统研究了中国静灰球的菌丝体、发酵液、活菌菌饼及其子实体的水、乙醇、乙酸乙酯、乙醚、三氯甲烷和石油醚6种溶剂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黑曲霉和绿色木霉5种测试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中国静灰球的菌丝体、发酵液及活菌菌饼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黑曲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即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其水和乙酸乙酯的浸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较显著的抑菌作用。推测中国静灰球菌丝体中含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黑曲霉、绿色木霉5种测试菌的广谱抑菌活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