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为总结经右胸小切口微创二尖瓣手术的经验,优化手术细节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136例接受微创二尖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全麻、双腔气管内插管、浅低温体外循环下接受手术。根据操作需要并结合外周血管的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体外循环插管策略和方法,合并病变作同期处理。为减少胸壁戳口数量及胸壁出血的机会,部分患者采用了Glauber主动脉阻断钳、经主操作口直接放置特制左心房拉钩、减少胸腔镜应用等措施。主动脉阻断期间每30 min左右予双肺间断通气1 min以预防术后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主动脉阻断平均(55.3±14.4)min,体外循环(93.5±23.6)min;二尖瓣置换或成形效果满意。术中转为正中胸骨劈开患者1例;二尖瓣成形失败再次主动脉阻断行换瓣术1例;股静脉插管损伤髂静脉1例;冷停搏液灌注管拔出后严重出血2例;术后复张性肺水肿2例;术后再次开胸止血4例;手术输血32例(23.5%),平均383.3 ml。经右胸小切口适用于绝大多数二尖瓣外科患者,安全微创、术野暴露好。术中手术细节的改进和特殊器械的应用有助于手术操作、提高质量、减少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低血糖护理信息系统,探讨其在内分泌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现有血糖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设计具有评估、报警、记录、提醒、管理等功能的低血糖护理信息系统。比较系统应用前(2017年2—12月)和应用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护士对住院患者低血糖规范纠正的例次、低血糖记录的完整和准确例次及护理专项管理者进行质量控制的月花费时长。结果应用低血糖护理信息系统后,低血糖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低血糖处置的规范性与使用系统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专项管理者进行质量控制的时间由(7.55±1.01)h/月降至(0.41±0.21)h/月。结论低血糖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适应医院对于低血糖的管理要求,既促进了护士对低血糖事件处理的规范性,提高了书写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也节约了管理者进行质量控制的时间,促进了护理专项管理的科学性和数据化。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8年3月到2020年3月期间内收治的50例采取静脉留置针处理的新生儿,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新生儿,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统计和对比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管内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32例颅内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采用同期联合手术,23例采用分期联合手术。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相关手术并发症。结果32例患者均全切除畸形血管团,术中出血量为(378.1±179.1)ml(100~900 ml)。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肢体偏瘫6例、视野缺损2例、术野少量出血1例、脑积水1例、颅内感染8例,经积极治疗后均得以控制。术后随访3~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0分者26例、1分者3例、2分者2例、3分者1例,预后良好(mRS为0~1分)率为90.6%(29/32)。影像学随访无一例AVM复发。结论血管内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AVM有助于提高AVM的全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管内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32例颅内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采用同期联合手术,23例采用分期联合手术。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相关手术并发症。结果32例患者均全切除畸形血管团,术中出血量为(378.1±179.1)ml(100~900 ml)。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肢体偏瘫6例、视野缺损2例、术野少量出血1例、脑积水1例、颅内感染8例,经积极治疗后均得以控制。术后随访3~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0分者26例、1分者3例、2分者2例、3分者1例,预后良好(mRS为0~1分)率为90.6%(29/32)。影像学随访无一例AVM复发。结论血管内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AVM有助于提高AVM的全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型学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RBL)教学模式在肝胆外科规范化培训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4年2月于本院肝胆外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97名学生作为本实验的具体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学生一共49名,进行RBL教学,对照组一共48名学生,进行常规教学,比较两个组学生的综合成绩、教学效果评价及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学生的专业课成绩、科研能力、临床技能水平、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对教学结果的满意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胆外科规范化培训中应用RBL教学模式能明显使学生的综合成绩和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应该在肝胆外科规范化培训中继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Ⅱ型胸神经阻滞联合艾司氯胺酮对全麻乳腺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择期首次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84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2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2):常规组(R组)和Ⅱ型胸神经阻滞联合艾司氯胺酮组(PS组)。R组麻醉诱导和术后PCIA镇痛药为舒芬太尼;PS组麻醉诱导和术后PCIA镇痛药为艾司氯胺酮,在麻醉诱导后于超声引导下行Ⅱ型胸神经阻滞,其余用药2组均相同。于手术结束时、手术结束后30 min、术后6 h、术后12 h和术后24 h时记录镇静/警觉评分(OAA/S评分)。于术前1 d和出院时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记录术中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PCIA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出院时术者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PS组手术结束时、手术结束后30 min时OAA/S评分升高,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缩短,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出院时HADS评分降低,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降低,术者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升高,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Ⅱ型胸神经阻滞联合艾司氯胺酮用于全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可优化麻醉效果,缓解术后早期焦虑抑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