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侧完全重复肾合并梗阻性异位输尿管末端膨出患儿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单侧完全重复肾合并梗阻性异位输尿管末端膨出患儿共74例。74例患儿中13例患儿被排除。61例患儿纳入分析,其中男8例,女53例,分为2组,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组)23例和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无并发症组)38例。本研究患儿纳入标准:单侧完全重复肾合并梗阻性异位输尿管末端膨出的患儿,术后随访时间半年以上,患儿年龄≤14岁。本研究患儿排除标准:术前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重复肾下肾发育异常,重复肾对侧肾脏发育异常。所有患儿术前1个月内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oiding cystourethrogram,VCUG)以及利尿肾图检查(造影剂为DTPA或EC)。如患儿术前出现尿线细,排尿无力或排尿滴沥,则术前需要完善尿流动力学检查。异位膨出的确定由术前VCUG及术前膀胱镜检查确定。当术前上肾分肾功能<10%,可行上位肾切除术、输尿管末端膨出电切或穿刺术以及输尿管膀胱移植术,但是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由手术医生及患儿家长共同决定。当术前上肾分肾功能≥10%,行输尿管末端膨出电切/穿刺或输尿管膀胱移植手术,术式选择由手术医生及家长共同决定。结果61例患儿中首次行经尿道输尿管末端膨出电切或穿刺35例,行腹腔镜上位肾切除23例,行输尿管膀胱移植术3例。术后23例出现并发症,包括21例新发膀胱输尿管反流,1例膀胱出口梗阻,1例日间尿失禁。61例患儿中5例行二次手术治愈,再手术率为8.2%(5/61)。21例出现术后新发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中,12例出现同侧上肾反流,7例同侧下肾反流,2例对侧反流;9例自行缓解,8例为无症状持续Ⅰ~Ⅱ度反流,4例出现Ⅳ度反流合并突破性泌尿系统感染,行输尿管膀胱移植术后治愈。1例上肾切除术后出现输尿管末端膨出引起膀胱出口梗阻,再次行膨出电切后治愈;1例出现日间尿失禁。所有患儿平均随访时间为54个月,随访时间范围为28~90个月。其中女性多见86.9%(53/61),患侧以左侧多见54.1%(33/61),平均手术年龄为15个月,手术年龄范围为6.5~34.0个月,其中<1岁手术治疗的患儿占39.3%(24/61)。62.3%(38/61)的患儿第一次术前存在发热性泌尿系统感染,术前上肾平均分肾功能为5.5%,术前下位肾平均分肾功能为37.1%,术前输尿管末端膨出最大径平均值为24.1 mm。术后37.7%(23/61)出现并发症,8.2%(5/61)需要二次手术。术后并发症分级Clavien-Dino Ⅰ级29.5%(18/61),Clavien-Dino Ⅲ级8.2%(5/61)。经尿道输尿管末端膨出电切或穿刺术是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107,P=0.002)。结论行输尿管末端膨出电切或穿刺术治疗的患儿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较行上肾切除术或输尿管膀胱移植术高。故常规将经内镜输尿管末端膨出电切或穿刺术作为一线治疗应该谨慎。
简介:摘要Xp11.22微重复综合征十分罕见,2017年7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收治同一家系Xp11.22微重复综合征男性患者2例。诊断过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医学外显子测序,并进行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利用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对先证者、其舅、其母进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医学外显子测序未发现与先证者临床表型高度相关的基因突变;染色体芯片分析检测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情况,发现先证者在chrXp11.22区域发生629 kb片段重复,基因位点:Xp11.22(53,188,779-53,817,598),该段包含HSD17B10、HUWE1、SMC1A、KDM5C、IQSEC2重要OMIM基因,与Xp11.22微重复综合征相关。先证者舅舅在相同区域发现有612 kb片段重复,基因组位点Xp11.22(53,188,779-53,800,670)。先证者母亲在相同区域发现有803 kb片段重复,基因组位点Xp11.22(53,188,779-53,991,495)。对不明原因智力低下家系,特别是男性患者,要警惕Xp11.22微重复综合征,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检测。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情景模拟式的心理护理干预对重复人流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 ]我院计划生育科 2017年 3月— 6月收治的重复人流 1180例患者中,以随机数字选取 2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入院宣教,人流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告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人文关怀和感观宣教、场景模拟等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焦虑、恐惧、疼痛程度等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接受情景模拟式的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疼痛数字评分法( NRS),得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 应用情景模拟式的心理护理对重复人流患者进行干预,能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缓解疼痛,减少人流综合征发生,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工流产术后重复流产病人接受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模式护理的临床疗效及提高认知水平和缓解心理压力的影响价值 。方法:本次开展研究的 人工流产术后重复流产病例资料共计 74 例,收集时间在 2019年 4月到 2020年 4月期间。 74 例 人工流产术后重复流产病人分为Ⅰ组和Ⅱ组 2 组, Ⅰ组 (37 例)病人接受常规护理 ,Ⅱ组 ( 37 例)病人接受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 。分析 2组 《人工流产术后重复流产健康教育知识调查问卷》评分、成人心理压力测量量表评分 。结果:护理后,Ⅱ组 《人工流产术后重复流产健康教育知识调查问卷》评分 ( 83.12±7.34)分、相比Ⅰ组而言更高( P<0.05);Ⅱ组成人心理压力测量量表评分( 18.28±1.12)分 ,相比Ⅰ组而言更低 (P<0.05) 。 结论:人工流产术后重复流产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模式护理的临床疗效及提高认知水平和缓解心理压力的影响价值 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1例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患儿遗传学病因及其来源,并对该家系下一胎行产前诊断。方法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 SNP array)检测;并对该孕妇行产前诊断,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及SNP array检测。结果患儿及其父母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SNP array检测结果显示患儿15号染色体15q11.2区段存在855.3 kb重复,该重复遗传至表型正常的母亲,父亲检测结果未见异常。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及SNP array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结论15q11.2微重复可能与体格/智力发育障碍相关,CYFIP1可能是其候选基因,但该重复仅可增加其发病风险,外显率较低,在临床咨询中应引起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频、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健侧半球吞咽皮质代表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频组(14例)、低频组(13例)及对照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传统吞咽康复训练,高频组对健侧半球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代表区给予5 Hz rTMS治疗,低频组于相同部位给予1 Hz rTMS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假rTMS刺激;3组患者刺激时间及疗程均相同。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给予患者吞咽造影(VFSS)及表面肌电检查(sEMG),并采用渗透-误吸量表(PAS)、功能性吞咽障碍量表(FDS)、均方根值(RMS)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PAS评分、FDS评分及sEMG检查结果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高频组、低频组PAS评分、FD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高频组治疗前、后FDS差值[(9.92±4.45)分]明显大于低频组FDS差值[(7.15±3.13)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低频rTMS刺激健侧半球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代表区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并以高频rTMS的治疗效果可能更显著。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观察。方法 随机在2018年2月—2019年12月选择11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将其随机进行分组,为观察组(n=55)与对照组(n=55)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对照组采用单一的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帕罗西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前后的强迫症 Yale-Bocs 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的强迫症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p>0.05),无统计学的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强迫症评分明显比对照组的要低,差异(p<0.05),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 强迫症是临床上常见一种的精神疾病,在临床上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帕罗西汀治疗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有效促进患者预后的恢复率,降低患者强迫症的评分,生活质量逐渐呈上升趋势,值得各大医院临床的借鉴与利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子宫肌层ADC值测量的观察者内、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以及可重复性。材料与方法采用3.0 T磁共振仪对34名健康女性(增殖期18名,分泌期16名)进行2次盆腔MR扫描,前后两次扫描间隔一个月经周期(28~32 d)。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子宫肌层ADC值行双盲法测量,每一次扫描同一名医师间隔一周进行两次测量,分析正常子宫肌层ADC值测量的观察者内的一致性、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以及两次扫描在增殖期和分泌期的可重复性。结果两次MRI扫描两名医师测得到的子宫肌层ADC值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一致性均较好,其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均>0.75。两名医师测量的子宫肌层ADC值在分泌期均大于增殖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增殖期和分泌期的子宫肌层ADC值在前后两次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进一步进行Bland-Altman分析发现两名医师测量得到的子宫肌层ADC值在增殖期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14.3%~13.6%和-11.5%~12.8%,在分泌期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7.6%~7.0%和-7.7%~7.8%,因此分泌期的可重复性相对于增殖期较好。结论正常子宫肌层ADC值测量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一致性较好,为正常子宫肌层ADC值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证据,但正常子宫肌层ADC值可重复性在分泌期较增殖期好。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1例马蹄肾合并双侧不完全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诊治方法,提高临床上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重庆医科大学儿童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1例马蹄肾合并双侧不完全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患儿,女,5岁5个月,因发现腹部包块入院,门诊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检查均提示马蹄肾,右肾囊肿性疾病可能,入院后行逆行输尿管膀胱插管造影提示右肾上极可见囊状造影剂显影,并与右肾盂相连,左侧上下肾盏显影。我们采取开放手术,详细解剖,手术成功。结果患儿术后恢复好,无并发症,术后1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右肾囊性结构较前缩小,现仍处于密切随访中。通过对Pubmed , Embase, Scopus, CNKI、万方、维普中文文献库进行了系统的检索,至今仅有1例英文案例详细报道。结论马蹄肾伴双侧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十分罕见。马蹄肾伴双侧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的患儿若无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定期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肾功能。影像学检查对其有辅助诊断功能。手术疗效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亮氨酸丰富重复激酶2(LRRK2)对大鼠脑出血神经行为与神经元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干预组,每组10只,通过向脑内注入自体动脉血制备脑出血大鼠模型,模型组按照上述方法造模,假手术组脑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干预组在造模6 h前腹腔注射LRRK2抑制剂GNE-7915。造模后第3 d,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价各组神经行为学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脑组织中LRRK2蛋白表达量,采用尼氏染色检测各组神经元细胞大小,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TUNEL阳性细胞数。结果模型组LRRK2蛋白表达量、神经行为学评分、TUNEL阳性细胞数[(2.62±0.86)、(4.49±1.23)分、(6.22±2.48)个/视野]高于假手术组[(0.45±0.09)、(0.60±0.07)分、(0.92±0.06)个/视野](P<0.05),干预组LRRK2蛋白表达量、神经行为学评分、TUNEL阳性细胞数[(1.53±0.45)、(2.25±0.69)分、(3.59±1.45)个/视野]低于模型组[(2.62±0.86)、(4.49±1.23)分、(6.22±2.48)个/视野](P<0.05);模型组神经元细胞大小[(200.41±23.30)μm2]低于假手术组[(302.48±48.87)μm2](P<0.05),干预组神经元细胞大小[(248.36±32.26)μm2]高于模型组[(200.41±23.30)μm2](P<0.05)。结论抑制LRRK2能够减少脑出血大鼠神经元凋亡,改善神经行为学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频重复周围磁刺激对正常人身体特异性注意的影响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方法采用Excel随机函数将正常受试者40例分为重复刺激组20例(其中1例脱落)和假性刺激组20例。重复刺激组采用Pathleader周围磁刺激仪刺激非优势侧上肢桡神经深支,强度设置为在受试者可耐受范围内能引起明显的腕背伸运动,频率50 Hz,刺激时间2 s,间歇时间1 s,刺激序列36个;假性刺激组仪器及参数设置均同重复刺激组,将线圈旋转90°,无实质刺激。以身体条件下两侧反应时间差减去对照条件下两侧反应时间差的差值作为身体特异性注意,观察刺激前、刺激后和刺激10 min后身体特异性注意的变化。结果刺激前,2组受试者身体特异性注意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后和刺激后10 min,2组受试者身体特异性注意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刺激组刺激后和刺激后10 min的身体特异性注意与组内刺激前的(2.77±16.54)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性刺激组刺激后和刺激后10 min的身体特异性注意与组内刺激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重复周围磁刺激可能以先抑制后增强的方式增强正常人的身体特异性注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复肾上肾输尿管膨出合并下肾或对侧肾膀胱输尿管反流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0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重复肾上肾输尿管膨出合并下肾或对侧肾膀胱输尿管反流2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9例,就诊年龄7个月至9岁,平均2岁。重复肾左侧13例,右侧6例,双侧5例,上肾输尿管膨出左侧15例,右侧9例,无双侧,合并下肾膀胱输尿管反流左侧13例,右侧9例,下肾及对侧2例。泌尿系统感染17例,影像学检查发现6例,间断腹痛1例。上半肾无功能者22例行重复肾上半肾切除术;上半肾积水但有功能者2例,行上下输尿管吻合术1例,行上肾输尿管膨出切除上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结果22例半肾切除患儿中19例患儿获得随访,3例失随访,术后下半肾反流消失11例(含对侧反流1例),减轻3例,反流无缓解无临床表现2例(术前Ⅳ级随访4个月,术前Ⅴ级随访2年),3例术后反流未消失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再次手术治疗后治愈。保留上肾2例中,行上下输尿管吻合者术后4个月,无临床症状,尚未复查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行上肾输尿管膨出切除上下肾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复查反流消失无临床症状。结论重复肾上肾输尿管末端膨出合并下肾或对侧肾膀胱输尿管反流上半肾发育不良无功能多见,上半肾无功能时行上半肾切除,术后11例下半肾反流消失,3例因反流未消失反复泌尿系统感染再次行手术。上半肾功能良好者行保留上半肾行输尿管端侧吻合术或膀胱输尿管再植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吸入暴露消毒剂聚六亚甲基胍(PHMG)气溶胶的肺损伤及其毒理学特征。方法将30只4周龄的C57BL/6N品系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高剂量组,每组雌雄各5只。以实验室Ⅱ级纯水作为溶剂对照;采用超声雾化含有PHMG水溶液产生气溶胶,低、高剂量组水溶液中PHMG浓度分别为0.1(0.01%)和1 mg/ml(0.1%),超声雾化后染毒室内PHMG的浓度分别为1.03和9.09 mg/m3。对实验小鼠进行动式呼吸暴露染毒,动物每天染毒4 h,共21 d。染毒结束后,使用肺灌洗细胞计数法对暴露后肺部炎性细胞进行评估,利用病理评价、特殊染色以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对肺部纤维化的关键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体重出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与对照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小鼠肺灌洗液中炎性细胞数目降低,肺组织病理显示肺部发生损伤,伴随早期纤维化症状(P<0.05)。高剂量组可见肺组织纤维化改变。低、高剂量组肺纤维化标志物α-SMA均明显上调(P<0.05)。结论吸入PHMG消毒剂能够引起小鼠肺部损伤,导致肺纤维化的发生,提示我们在工业生产和日常使用过程中,需要对这种常用消毒剂进行特殊的警示,并采取呼吸防护措施。
简介:[摘要]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针对鑫苑城十二号院高低混凝土强度等级拦截施工进行了研究和现场试验,确定采用气囊芯模进行现场高低混凝土强度等级拦截技术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根本上解决了拦截材料刚度弱、漏浆等技术问题,且气囊芯模可重复利用,避免了因拦截材料剔除不干净对结构造成的影响,有效的节约了施工成本,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在治疗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用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易智能量表(MMSE)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来分别评估患者神经缺损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障碍和抑郁状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NIHSS、MBI和HAMD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NIHSS、MBI和HAMD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NIHSS、MBI和HAMD评分亦显著优于治疗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MMSE评分为(27.24±2.52)分,与组内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和抑郁状态均有较好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定量表(SCoRS)评分、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和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CGI评分和PAN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2.43 ± 0.37)分比(5.61 ± 0.58)分、(35.73 ± 6.57)分比(79.95 ± 8.98)分,t=27.346、23.512;对照组:(3.37 ± 0.48)分比(5.49 ± 0.62)分、(40.91 ± 8.17)分比(78.64 ± 9.63)分,t=15.996、17.675,P<0.05];观察组治疗后CGI评分和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t=9.176、2.923,P<0.05)。两组治疗后SCo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t=12.822;对照组:t=7.402,P<0.05);观察组治疗后SCoRS评分低于对照组[(27.92 ± 5.41)分比(34.25 ± 6.17)分,t=4.564,P<0.05)]。两组治疗后SSPI评分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t=9.252;对照组:t=3.671,P<0.05);观察组治疗后SSPI评分高于对照组[(35.74 ± 3.27)分比(30.85 ± 2.28)分,t=7.257,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睾酮和泌乳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t=13.853、15.198;对照组:t=10.075、9.225,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睾酮和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t=5.693、7.202,P<0.05)。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优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且改善性激素水平优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优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69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观察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穴位按摩干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5次/周,28 min/次,干预8周,穴位按摩1次/d,每个穴位1~2 min,干预8周。观察患者干预后抑郁状态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3.53%(71/85),高于对照组的70.24%(5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204,P<0.05)。干预后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降低,有随时间变化而降低的趋势,且观察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值为888.220,F组间值为191.331,F交互值为14.955,P<0.01或0.05)。干预后2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36(SF-36)评分均升高,其中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分别为(57.25 ± 10.33)、(64.41 ± 13.35)、(67.26 ± 12.93)、(70.43 ± 14.15)、(64.64 ± 12.52)、(72.71 ± 13.24)、(75.24 ± 12.90)分,高于对照组的(51.83 ± 10.22)、(55.40 ± 12.90)、(62.84 ± 12.81)、(66.03 ± 13.94)、(59.37 ± 11.26)、(67.54 ± 13.07)、(70.85 ± 12.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36~4.461,P<0.01或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及生命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并对比单次与重复多次根管疏通填充治疗方法在牙体牙髓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8 月 100 例牙体牙髓病患者,按照 1:1 比例分组,观察组采用单次根管疏通填充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重复多次根管疏通填充,对比 2 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疼痛指数( NRS )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6.0% )高于对照组( 78.0% ),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腭裂等畸形的新生儿进行遗传学分析。方法应用常规G带对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用低深度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low-coverage massively parallel 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CNV-seq)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 CNVs)分析。结果患儿核型为46, X, add (Y) (q11.23),Y染色体长臂存在不明来源的染色体片段,CNV-seq结果为seq[hg19]22q12.1q13.3(29 520 001~51 180 000)×3。父母核型及CNV-seq结果均正常。结论患儿Y染色体上的不明来源染色体片段为22q12.1-q13.3重复区域,属新发变异,患儿异常表型为其所导致。CNV-Seq与核型分析技术相互补充,明确诊断,为遗传咨询提供精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