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在本社区范围内,以2019年7月-2020年8月为时间节点,选取老年人(≥60岁)50例,将2019年7月-2020年1月收治的25例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未开展社区护理干预,另把2020年2-8月间收治的25老年人作为观察组,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用自制老年人健康行为调查表调查两组健康行为。结果 观察组保持情绪稳定、适当运动、控制体质量、定时监测血压、每年参加全面体检、适当参加锻炼、常参加外交活动知晓例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人开展社区护理干预,能改善其健康行为,应用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调研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C)的儿科医疗服务能力,为推进儿科分级诊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于2018年9月—2019年1月对北京市16个行政区的77家CHC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机构基本信息、儿童接诊情况、儿科在编人数、儿科门诊设置、儿科病房设置情况、开放式问答(希望相关管理部门给予哪些帮助与支持)等。结果共有65家CHC可以门诊接诊儿童。其中15家(23.1%)设有儿童内科门诊,2017年年平均门诊量为2 000(150,6 400)人次;42家(64.6%)设有儿童预防保健门诊,2017年年平均门诊量为2 040(25,5 120)人次;9家(13.8%)同时设有儿童内科门诊和儿童预防保健门诊。15家(23.1%)CHC拥有儿科医师;50家(76.9%)没有儿科医师,由全科医师负责接诊儿童。在所有年龄段中,可接诊新生儿的CHC总体占比最低(城区14家,占53.8%;郊区10家,占25.6%),其次为婴幼儿(城区20家,占76.9%;郊区18家,占46.2%),城区CHC接诊新生儿、婴幼儿的比例高于郊区(χ2=5.329,P<0.05;χ2=6.082,P<0.05)。可以接诊儿童的CHC所占比例、拥有儿科医师的比例、设置儿童内科门诊和儿童预防保健门诊的比例,以及儿童内科和儿童预防保健门诊量,城区和郊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家CHC均未设置儿科病房。希望相关管理部门给予的帮助主要集中在增加人力资源配置(24.7%,19/77)、加大继续教育力度(19.5%,15/77)、扩大社区用药品种(11.7%,9/77)、完善转诊及会诊机制(7.8%,6/77)、增派上级专家指导(6.5%,5/77)等方面。结论北京市CHC的儿科医疗服务能力具有较强的提升需求和较大的拓展空间,相关部门需要从资源配置、诊疗体系、人才培养、设备设施、继续教育等方面继续发力,进一步推进儿童分级诊疗,建立合理的就医模式。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有戒烟意愿的现在吸烟者对控烟服务的需求情况,分析控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法,对2017年1月1—31日在上海市不同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 458名男性就诊者进行吸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对有戒烟意愿的现在吸烟者进行控烟服务需求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其控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1 458名男性就诊者吸烟率为54.5%(794/1 458),现在吸烟率为46.6%(679/1 458)。有戒烟意愿者358人,占现在吸烟者的52.7%(358/679)。在有戒烟意愿的现在吸烟者中,需求率较高的控烟服务依次为获得烟草与健康相关的知识(58.9%,211/358)、帮助制定戒烟计划(56.4%,202/358)、获得克服戒烟障碍的方法(53.1%,190/358);接受度最低的控烟服务为使用戒烟热线(38.5%,138/358)。年龄45岁以下、离退休、合并慢性病、吸烟危害相关知识知晓率高、戒烟途径知晓度高以及被医务人员建议过戒烟的现在吸烟者,更愿意接受控烟服务(均P<0.05)。结论社区就诊的男性现在吸烟者中有戒烟意愿者所占比例较高,但控烟服务需求率较低。社区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应询问就诊者吸烟状况,对吸烟者积极给予戒烟建议、告知吸烟危害知识及戒烟方法,控烟媒体也应加强控烟途径的宣传。
简介:摘 要 :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护理模式干预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社区糖尿病高危患者 20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情况较好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P < 0.05)。护理后两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 0.05)。结论:将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护理模式干预应用于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中能有效地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同时改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 目的:就 母婴健康管理护理站随访对母婴家庭护理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 2018年 6月~ 2019年 8月 我院接收的产妇及新生儿,对其实施母婴健康护理站随访。结果:产妇及新生儿接受 母婴健康管理护理站随访后,产妇及新生儿产褥期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低,母婴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开展 母婴健康管理护理站随访服务,直接影响着母婴家庭护理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城际轨道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在追求建成速度的同时在设计建设和使用中均会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工作实践主要介绍了珠三角城际轨道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站工程健康产业城站车站建筑设计,探讨了该站设计中的一些问题的思考和体会、以及本站一体化设计与TOD开发、与周边的交通接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新形势下社区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方法:以2017年6月-2019年6月社区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服务模式,而实验组则采用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对患者服务后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服务后生活质量(89.2±8.1)高于对照组(70.3±7.2),t=9.55,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9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66.66%),2=4.8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形势下以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对社区中的患者开展服务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在临床对社区患者的治疗服务中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 社区卫生服务是国家医护的重要机构,构建以社区服务为基础的预防与保健机构,对方便群众就医,分担医院压力,形成更加美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有重大意义。建立完善、正确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形成以社区为单位的就医体系,对提升民众健康、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重要作用,同时,服务站要明确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系 ,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方法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考评体系和标准 ,形成一种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新模式 ,提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促进国家更好的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均等化和标准化。
简介:【摘要】服务社区是目前高职院校开展教育过程理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推进社区教育的服务工作是每个高等院下不能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在现代这个教育革新大背景之下,相关的职业教育学校应该以加强社区教育服务为目标和背景来探究和分析高职院校在社区开展服务教育的价值进而来调整方式和观念,顺应教育的发展趋势来全面的推进社区教育服务工作,本文就将从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的机遇、挑战以及对策为着手点进行探讨。
简介:摘要 目的:对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评价。方法:利用 2014-2018年北京市社区卫生常规数据监测结果,结合北京市统计局等部门公布的数据,描述性分析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结果: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行城乡统筹管理, 2018年卫生行政部门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占 83.6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乡覆盖率 92.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率分别为 95.2%、 93.7%, 2014-2018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平均业务用房平均增长速度为 1.59%、 1.68%,医用设备总数平均增长速度为 6.13%, 2018年, 90%以上中心配备 B超、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血糖仪设备,社区站配置比例较高的设备是血糖仪、心电图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需要,设置不同区域和科室。结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健全,卫生行政部门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占主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乡覆盖率较高;科室设置随居民的就诊需求不断完善,相应的设备配备不断调整。还需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服务环境。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护理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应用。方法:将社区患者依据随机形式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均为10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社区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并对比两组护理各项指标。结果: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2020年冬春之交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相关思考,本文从14个方面进行阐述。(1)医护人员用血汗和生命诠释当代医学精神可歌可泣;(2)社会层面有效的综合治理是现代社会运行和卫生健康有效发挥作用的保证;(3)提高突发疫情防治效果的关键在于坚持学科协同和结果导向;(4)应该加强对医学发展的支持并落实医学发展的制度保证;(5)医学教育的改革应当注重体制机制改革且强调顶层设计;(6)当今时代的医学应当坚持循证理念;(7)在强调科学原始创新的同时重视思维方式的创新;(8)医学科研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并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9)学术研究与疫情防控是相辅相成的同一体;(10)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势在必行;(11)医学院校的设立和医学专业的开办应该在国家的层面进行统筹规划;(12)建立涵盖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以及继续职业发展的医学教育认证评估体系;(13)科学设计医师资格考试以解决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使用和研究生备考问题;(14)加强全民健康的科学教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