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指导冠心病血运重建方面十分重要。近年来,基于功能学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对于远端心肌的影响正改变着传统血运重建的理念。血流储备分数指导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势已被临床验证,但因其操作有创、费用较高、检查中应用血管扩张药物副作用较大等原因,在我国应用相对受限。定量血流分数作为一种新型、无创、快速评估冠状动脉功能学狭窄程度的工具,受到研究者的青睐。本文综述定量血流分数的临床研究进展,并展望其未来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超声心动图频谱分析肺动脉峰值血流加速的原因。方法选取2008.7.31—2010.5.29我院心脏超声科频谱分析有肺动脉峰值血流加速的病例156例,对其跟踪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其按病因分为二组,A组为肺动脉器质性病变组;B组为肺动脉无器质性病变组,并对其进行组内结果分析,组内自身对照分析,以及组间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1.A组肺动脉器质性病变组肺动脉血流速度(4.21±0.91m/s)明显高于B组肺动脉无器质性病变组(1.93±0.32m/s)。2.A组及B组患者治疗后肺动脉血流速度某些低于治疗前,自身对照研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心动图医生对肺动脉峰值血流加速的病因可以做出正确判断。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胎儿脐血流对发现、治疗胎儿宫内乏氧及胎儿生长受限的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09年2月在我院妇保门诊检查的180例孕妇进行脐血流S/D值监测,对脐血流异常的孕妇分成治疗组和非治疗组,观察结局。结果治疗组与未治疗组足月分娩时围产结局及围产儿预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监测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对早发现、早治疗胎儿宫内乏氧及胎儿生长受限有很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脐血流监测对胎儿宫内安危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我科自2011年开始在产科门诊开展脐血流监测共计15135例,其中2011年265人,2012年2120人,2013年3040人,2014年4855人,2015年3940人,对产妇脐血流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孕妇患者及家属对这一监测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15135例孕妇中出现胎儿脐血流异常1524例(占10.06%),对行脐血流监测异常者及时行B超检查,证实为严重异常,其围产儿不良结局如其围产儿不良结局如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较高,及时对产妇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孕妇患者及家属对这一监测方式具有较高的满意程度,满意率为99.11%。结论脐血流监测能够有效提示胎儿安危,对脐血流监测异常者及时行B超检查,确认异常者根据病情及时行剖宫产终止妊娠,能够最大程度保证围产儿的安全,受到孕妇及孕妇家属的一致好评。
简介:目的:评估吸烟对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连续性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男性患者123例,依据吸烟情况,分为吸烟组(57例)和非吸烟组(66例)。计算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帧数及全冠状动脉的平均TIMI血流帧数,分析缓慢血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非吸烟组比较,吸烟组的TIMI血流帧数(左前降支41.43±15.29比36.5±11.75,左回旋支29.48±9.95比23.43±12.54,右冠状动脉25.33±10.92比20.63±11.28,均P﹤0.05)和全冠状动脉平均TIMI血流帧数(31.23±13.11比27.12±9.68,P﹤0.05)均显著增高。吸烟、肥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为冠状动脉缓慢血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者的冠状动脉尽管形态正常,但是其血流速度已受损。
简介:摘要:目前血流限制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的机制仍不明确。已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促进血管生成或毛细血管形成的关键生长因子,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BFRT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影响,进行归纳总结,为未来血流限制训练的运用研究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流感染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特点,为血流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观察组为80例血流感染患者,接诊时间在2020.3-2022.12,对照组为同期接诊的80名健康体检者,观察组患者根据病原菌不同分为革兰氏阴性菌组(45)、革兰氏阳性菌组(35例),测定所有人员的凝血指标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革兰氏阴性菌组FIB水平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相关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感染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情况,其中 FIB水平较高者多为革兰氏阴性菌,对血流感染患者治疗中应重视对凝血功能的纠正与处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视血流成像(MFI)结合自定义评分法在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超声科收治的14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男92例,女55例,年龄(52.93±14.07)岁,年龄范围为42~76岁。14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37名体检的健康人员为健康组,男23名,女14名,年龄(53.19±13.96)岁,年龄范围为40~79岁。比较两组MFI检查结果和自定义评分结果,并分析MFI结合自定义评分法对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血流灌注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肾长径[(8.62±1.29)cm]、前后径[(3.79±0.55)cm]、左右径[(3.82±0.59)cm]、皮质厚度[(0.64±0.07)cm]、肾皮质血管指数[(25.56±4.02)%]均低于健康组[(10.63±0.74)cm、(5.72±0.53)cm、(5.04±0.72)cm、(0.83±0.12)cm、(36.52±3.41)%],叶间动脉阻力指数(0.67±0.04)高于健康组(0.56±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CKD分期将病例组分为CKD1组、CKD2组、CKD3组、CKD4组和CKD5组,各组肾血流灌注随病情分级上升明显减少。病例组患者肾皮质血管指数、自定义评分低于健康组,随病情分级上升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叶间动脉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均高于健康组,随病情分期上升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肾皮质血管指数、自定义评分与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呈负相关(r<0,P<0.05),叶间动脉阻力指数与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无明显相关性(P>0.05)。以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作为"金标准",肾皮质血管指数结合自定义评分诊断正常肾、CKD1、CKD2、CKD3、CKD4、CKD5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0、0.927、0.946、0.901、0.938、0.907,灵敏度为89.2%、91.7%、90.3%、89.7%、93.9%、86.7%,特异度为93.7%、93.3%、90.0%、90.0%、93.3%、93.3%,准确度为91.5%、92.5%、90.2%、90.0%、93.6%、90.0%。结论MFI结合自定义评分法对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血流灌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为临床评价肾结构功能变化及分期评估提供可靠证据。
简介:目的探讨DSA血流定量分析软件评价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后的血流特性改变,以分析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4月采用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Microport,上海)治疗的颅内大型动脉瘤患者15例.以相同标准采集所纳入患者治疗前后常规造影图像,并通过DSA血流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通过生成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载瘤动脉远端显影延迟时间、动脉瘤瘤体内血流达峰时间、瘤体内血流曲线下面积以及瘤体内血流最大斜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的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通过DSA分析软件术后即刻分析发现,与术前相比,载瘤动脉远端延迟时间缩短中位数(M)1.031s(范围0.324~2.143s),动脉瘤瘤腔内血流曲线下面积(相对值)以及最大斜率(相对值)分别减少57±15和49±25.结论Tubridge支架置入前后载瘤动脉远端显影时间延迟、瘤腔内血流曲线下面积及瘤腔内血流最大斜率的下降,证实采用血流定量分析方法评估血流导向装置对于颅内大型动脉瘤的即刻治疗效果是有效的,但其对于远期疗效的评估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血流向量成像(vector flow mapping,VFM)技术观察室壁瘤患者左室能量损耗(energy loss,EL)及心尖段室壁剪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室壁瘤患者27例,依据左室心尖部是否合并血栓将其分为室壁瘤组(16例)和室壁瘤血栓组(11例);同时收集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受检者心室结构及心功能参数,脱机进行VFM离线分析,根据时间-流量曲线及瓣膜的启闭划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获取相应的EL及WSS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舒张期和收缩期,室壁瘤组与室壁瘤血栓组左室心尖段的E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舒张期,室壁瘤组与室壁瘤血栓组间隔心尖段、侧壁心尖段、前壁心尖段的WSS峰值低于对照组(均P<0.05),室壁瘤组前壁心尖段的WSS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③收缩期,室壁瘤组与室壁瘤血栓组前壁心尖段的峰值WSS低于对照组,室壁瘤组前壁心尖段的WSS均值低于对照组(均P<0.05);室壁瘤血栓组前壁心尖段的WSS均值高于室壁瘤组(P<0.05)。结论VFM技术可以定量评价左室室壁瘤患者的EL和WSS,为进一步了解左室伴或不伴血栓的室壁瘤患者心腔内血流动力学提供新的视角。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储备分数(caFFR)与导丝血流储备分数(FFR)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医院行经导丝FFR检查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68例(血管数186支),将入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及匹配的稳态主动脉压送至核心实验室,盲法下进行caFFR测定。根据年龄将入选患者分为非老年组(<65岁,93例)和老年组(≥65岁,75例),分析caFFR在非老年与老年组患者中与导丝FFR的相关性、一致性,并导丝FFR≤0.8作为研究参考标准,比较caFFR在两组间的诊断价值。结果老年组患者caFFR与导丝FFR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r=0.796,P<0.01);caFFR在非老年组和老年组的诊断准确性91.9%比93.1%、敏感性91.8%比93.2%、特异性92.3%比93.0%、阳性预测值97.1%比91.1%、阴性预测值80.0%比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aFFR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非老年组为0.964,老年组为0.972,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0823,95%CI:-0.037~0.052;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caFFR与导丝FFR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一致性,诊断价值与非老年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