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红旗渠纪念雕塑《山碑》建于红旗渠的故乡——林州市龙凤山风景区,是河南省目前规模最大,表现人物最多,设计施工最为复杂的纪念碑雕塑综合体。该项目建设在一处自然形成的峭壁断崖之上。由高浮雕、圆雕和跌水、水渠、碑刻共同形成综合景观,表现了当年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战斗情景,讴歌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成为红旗渠这一国家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4月开始设计至1998年8月全面竣工。高浮雕部分安装在长120米,高约12米的峭壁断崖之上,依自然山势不规则分布,共9大组141个人物形象,约340平方米,采用砾石混凝土仿灰花岗岩效果。内容分别为《千军万马》、《风餐露宿》、《自力更生》、《众手托彩虹》、《声震群山))、《血汗铸天河》、《幸福水》。
简介:在建党85周年纪念日前夕,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举办了《中共一大代表生平图片史料展》。展品中一件微微泛黄的毛衣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驻足在毛衣前,我们仿佛看到了何叔衡和林伯渠两位战友握手道别的情景。这件样式极为普通的毛衣,凝结着两位革命老人深厚的战斗情谊,见证了他们艰苦的革命生涯。原来,当时中央革命根据地有四位革命老人,他们是何叔衡、徐特立、林伯渠和董必武。"四老"经常聚在一起畅谈。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何叔衡留在苏区,徐特立、林伯渠和董必武三老则随红军主力长征。何叔衡与林伯渠是同乡又是多年的战友,曾共同在苏联学习,回国后又同在根据地工
简介:摘要我国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在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对于基础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量也大幅增加,这其中,水利工程建设的数量也逐渐增多。水利工程的大量建设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建设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的现状,在进行水利渠道及渠系施工的过程中,对其进行良好的管理能够有效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国家财产安全。水利渠道及渠系是为了加强水利工程的排水泄洪能力,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在渠道下游进行施工,并在施工的时候服从上游。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水利渠道及渠系施工管理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管理内容进行探讨,进而为我国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简介:摘要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参与灌溉管理的积极性,以计量到户为突破口,实现“国有水管单位+农户”的基层灌溉管理模式。通过对灌区末级渠系的改造、完善和配套,加快末级水价改革,实现从水源到农户的最终水价结算制度。到2015年,完成全灌区33万亩耕地斗、农渠工程化防渗处理,完成斗渠渠系上的闸桥涵、计量设施的配套,完成农渠上农闸的配套,使末级渠系水的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54提高到0.65,通过灌溉设施的完善,方便灌溉管理,使配水到户真正落实到实处,进一步降低农民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