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接受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1日~2020年10月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凭借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每组25名患者。对照组接受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手术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半年后,两组复位效果对比(P>0.05);两组解剖、功能、疼痛评分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的运动范围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接受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在老年患者群体中尤为适用。

  • 标签: []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老年患者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 手术复位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方式在老年Colles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05月-2021年05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Colles骨折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常规组。常规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固定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值<0.05;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更佳,P值<0.05。结论:在老年Colles骨折中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方式,能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Colles骨折 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双螺栓石膏管型固定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成效。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确诊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模式划分,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仅通过石膏固定,观察组运用双螺栓经皮固定配合石膏管型固定。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对于胫骨平台骨折,采取双螺栓石膏管型固定模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外固定 双螺旋 石膏 胫骨平台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发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和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传统固定治疗、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我院收治的72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和关节内骨折患者,实验时间为2021.3—2022.7,用完全抽样法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将传统固定治疗应用于对照组,将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应用于研究组,观察和比较组间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尺偏(42.85±1.76)分、背伸(50.47±4.48)分、桡偏(49.87±11.96)分、掌屈评分(52.88±1.91)分均比对照组要高(P

  • 标签: 关节内骨折 腕关节功能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半环组合型骨固定架治疗小儿胫腓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纳入12例对象,均为本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小儿胫腓骨骨折患儿。患儿均接受半环组合型骨固定架进行治疗,术后定期进行复查,并辅以功能锻炼,判断患儿后期恢复情况。结果 12 例患儿后期均实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在60到165d,均值(78.5±2.0)d。术后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后,未有再次发生骨折患者,螺钉情况正常。术后遵医嘱进行必要功能锻炼后,恢复效果良好,未发生关节僵直等情况。同时依据胫腓骨骨折恢复评分标准(Johner-Wruth)判断患儿膝关节、踝关节和足部恢复正常功能,无1例发生神经损伤。复查结果解释,后期骨折正常发育。结论 小儿胫腓骨骨折选择半环组合型骨固定架进行治疗,总体效果理想,治疗后患儿下肢功能可得到良好恢复,但是手术时需要注意全面了解本种术式的优缺点,继而提高治疗有效性,值得重视。

  • 标签: 半环组合型 骨外固定架 小儿胫腓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分析胫骨内侧锁定钢板皮内与皮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胫骨内侧锁定钢板置于皮替代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将作者所在科室2017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58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开放性骨折,n=22)和对照组(闭合性骨折,n=36),观察组采用胫骨内侧锁定钢板置于皮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内侧锁定钢板皮内与皮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可替代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创 锁定钢板 胫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rthofix单边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治疗胫骨缺损中发生轴向偏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9年6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显微修复外科采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的90例胫骨缺损患者资料。男77例,女13例;年龄为17~63岁,平均41.2岁。骨缺损长度为4~13 cm。根据Paley关于轴向偏移的标准将患者分成两组:未发生偏移或偏移角度≤5°的患者为无轴向偏移组,偏移角度>5°的患者为轴向偏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既往手术次数、骨缺损长度、Schanz钉置入角度、戴架时间、固定指数及末次随访时Schanz钉弯曲角度等。再将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轴向偏移的危险因素。结果9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3个月(12~40个月)随访。本组患者轴向偏移的发生率为36.7%(33/90)。轴向偏移组患者的既往手术次数[5(3,6)次]显著多于无轴向偏移组患者[3(2,3)次],骨缺损长度[8(8,9)cm]和戴架时间[400.0(341.8,426.3)d]显著长于无轴向偏移组患者[6(5,8)cm、340.8(226.5,422.8)d],末次随访时Schanz钉弯曲角度[1.2°(0.4°,3.5°)]显著大于无轴向偏移组患者[0.8°(0.2°,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手术次数多(OR=2.581,95%CI:1.496~4.450,P=0.001)和骨缺损长度长(OR=5.310,95%CI:1.952~14.442,P= 0.001)是发生轴向偏移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单边外固定支架胫骨近端截骨骨搬运治疗胫骨缺损中,既往手术次数越多、骨缺损长度越长,越容易发生轴向偏移。

  • 标签: 胫骨 骨缺损 外固定器 伊利扎罗夫技术 轴向偏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型跟骨固定装置治疗跟骨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期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收治的9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2例;年龄为23~66岁,平均41.3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6例,交通伤3例。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B型2例,ⅢAC型2例,ⅢAB型3例,ⅢBC型1例,Ⅳ型1例。闭合性骨折8例,按AO闭合软组织损伤分级:Ⅰ级5例,Ⅱ级3例;开放性骨折1例,按Gustilo-Anderson分型为Ⅲb型,该患者清创后行皮瓣修复创面。所有患者均在一期(8例)或二期(1例)手术过程中应用解剖型跟骨固定装置治疗。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协会(ASAMI)协议评定疗效等。结果9例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9.8个月)随访。本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8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男性患者为79~93分(平均84.7分),优6例,良1例;女性患者为82~91分(平均86.5分),优1例,良1例。末次随访时根据ASAMI协议评定疗效:优6例,良2例,可1例。闭合性骨折患者术后3 d即可下床行康复锻炼。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针道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解剖型跟骨固定装置治疗跟骨骨折的近期疗效良好,其具有解剖构型、内置物占位少、术后第3天即可下地部分负重进行康复锻炼等优点。

  • 标签: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器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接受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凭借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每组25名患者。对照组接受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手术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半年后,两组复位效果对比(P>0.05);两组解剖、功能、疼痛评分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的运动范围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接受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在老年患者群体中尤为适用。

  • 标签: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老年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 手术复位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olles骨折应用化瘀接骨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交替分组法随机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2例colles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研究组(41例)采用化瘀接骨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评估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肿痛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colles骨折 化瘀接骨汤 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IPPO)治疗胫骨远端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胫骨远端关节骨折患者共60例,按入院单双号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比组(30例),给予对比组患者传统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比对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基本指标方面,研究组均低于对比组,在关节功能评分方面,研究组高于对比组,组间比对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相比对比组更高、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比组更低,统计学分析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理想,可给予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中医正骨手法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2020年2年间我院收治的64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两种不同的方式,并以此为依据划分组别,各32例,对照组为西医正骨手法加石膏固定治疗,研究组为中医正骨手法加小夹板固定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和住院指标。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 中医正骨手法 小夹板外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与手法闭合复位固定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7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39)。参照组行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手法闭合复位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结论: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应用手法闭合复位固定法疗效好于手术治疗,并发症较少,建议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手术治疗 手法闭合复位外固定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罹患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治疗环节当中,采取手法复位自制杉树皮小夹板固定治疗方法,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的影响价值。方法:在2020.07~2022.12研究时间段内,本院骨科就诊4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样本,密封信封抽选分组,对照组20例患者,行使手术掌侧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实验组20例患者,行使手法复位自制杉树皮小夹板固定治疗方法,统计不同组别的:(1)并发症发生率;(2)RUSS评分。结果:开展手法复位自制杉树皮小夹板固定治疗方法后,相比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RU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意义,(P<0.05)。结论:罹患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治疗环节当中,采取手法复位自制杉树皮小夹板固定治疗方法,可及时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治疗效果较为积极,

  • 标签: []手法复位自制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复发性腕部腱鞘囊肿治疗期间,联合应用支具固定、开放手术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选择分组对照思路进行研究设计,项目立项、终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5月、2022年1月,研究资料选择院内确诊登记的40例复发性腕部腱鞘囊肿患者,设置组别为研究组(n=21)和常规组(n=19),比对两组患者复发情况、腕关节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复发例数明显少于常规组,组内患者复发时间相对更长;比较两组腕关节恢复情况,研究组各项参数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复发性腕部腱鞘囊肿治疗期间,将支具固定、开放手术方案联合应用,更利于提高患者恢复效率,减轻不适症状。

  • 标签: 支具外固定 开放手术治疗 复发性腕部腱鞘囊肿 联合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如何快速康复理念在外固定支架联合手术治疗创伤性骨盆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在2021年03月-2022年03月期间,于我院利用固定支架联合手术治疗的创伤性骨盆骨折患者 62例作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理念护理,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理念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创伤性骨盆骨折 术后康复 外固定支架 快速康复理念
  • 简介:AbstractAlthough whole-exome sequencing and whole-genome sequencing has tremendously improv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tic etiology of human disorders, about half of the patients still do not receive a molecular diagnosis. The high fraction of variants with uncertain significance and the challenges of interpretation of noncoding variants have urged scientists to implement RNA sequencing (RNA-seq) in the diagnostic approach as a high throughput assay to complement genomic data with functional evidence. RNA-seq data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aberrantly spliced genes, detect allele-specific expression, and identify gene expression outliers. Amongst eight studies utilizing RNA-seq, a mean diagnostic uplift of 15% has been reported. Here, 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how RNA-seq has been implemented to aid in identifying the causal variants of Mendelian disorders.

  • 标签: Aberrant expression Clinical diagnosis Gene expression outliers Genetics diagnosis RNA phenotype RNA sequencing Transcriptome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