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喉咽反流(laryngopharyngealreflux,LPR)最早由Cherry与Margulies[1]在报道酸性反流与喉后部肉芽肿病例时提出。本病未被正式命名前,曾有反流性喉炎、胃咽反流、咽食管反流和食管外反流等提法。已知LPR与某些呼吸道疾病有关,如哮喘。当哮喘患者出现咳嗽、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等伴随症状时应考虑LPR。哮喘与LPR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两者间的因果关系尚未完全阐明。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腭咽成形术(UPPP)后咽部容积的变化与发音的相互关系,找出较为理想的容积范围,既能解决病症,又不影响发音。方法在充分改善患者病症的前提下,测量60例腭咽成形术后咽腔的横径、前后径、上下径,并计算出容积数,应用计算机语言工作站测量其语言学特征,并与10例正常人语言学相比较,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咽腔容积小于5.0cm3,大于15cm3时,其发音与正常人的发音有显著差异(P<0.01),出现发音不清晰及鼻音等症状。而咽腔容积在5.0cm3~15cm3范围内时的发音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腭咽成形术,在手术中对咽腔的扩大不能随意而为,应在5.0cm3~15cm3之间的范围内进行,既能改善症状,对发音的影响也较小。
简介:例1,男52岁.因咽部不适、头痛睡眠不好2年,在内地医疗单位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在全身麻醉下行悬壅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术后20d返回高原.1wk后出现咽痛、咽干、吞咽困难,夜间症状加重.检查:咽部充血,咽腔宽大,黏膜干燥无光泽,咽后壁较多黄白色干痂贴附.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经口入路机器人手术(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TORS)治疗口咽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使用达芬奇机器人经口入路进行的12例口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扁桃体癌6例、舌根癌5例、口咽后壁癌1例。并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局部有无出血、呼吸困难、神经功能损伤,经口进食时间,是否行放化疗等各项指标。结果本组12例口咽癌患者,均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经口入路顺利切除,平均手术时间34.2 min(25~80 min),TORS手术平均出血量20.8 ml(10~50 ml),平均恢复经口进食时间8.4 d(1~30 d)。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均未出现气道梗阻、术后出血、神经功能受损症状。全部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达到切缘阴性。术后对T3以上或N2以上的患者均建议放疗或放化疗。术后随访4~2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未见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病例。结论在掌握好适应证的前提下,使用达芬奇机器人经口入路切除口咽癌,安全、有效、损伤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按摩联合张口训练对鼻咽癌放疗后张口困难和口咽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93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研究组(n=47)和对照组(n=46)。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纯张口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口腔按摩,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张口困难、口咽舒适度评分及口咽疼痛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I~II级张口困难占比为78.72%(37/47),高于对照组56.52%(2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口咽舒适度、口咽疼痛评分分别为(2.64±1.35)分、(2.01±1.04)分,均低于对照组(6.32±1.67)分、(5.21±1.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应用张口训练结合口腔按摩,可有效缓解张口困难程度,改善口咽舒适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 观察自拟润喉利咽方对全麻术后咽部不适的治疗作用。方法 :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 治疗组用自拟润喉利咽方 , 与对照组比较 , 观察其对患者术后咽部不适的影响。结果 :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治愈率、无效率对照组差异明显( p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腭咽成形术治疗腭咽平面气道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咽腭平面气道狭窄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48)接受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n=48)接受改良腭咽成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Epworth 嗜睡量表(ESS)评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前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手术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咽癌调强放疗(IMRT)中颈部Ⅱ区及口腔靶区优化对治疗效果、涎腺功能、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市肿瘤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口咽鳞状细胞癌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放疗组(对照组)25例及口腔、颈部靶区优化组(观察组)25例。两组均采用IMRT同步铂类药物化疗,对照组行双侧颈部Ⅱ~Ⅳ区淋巴引流区照射(颈部淋巴结阳性侧包括ⅠB区),双侧颈部Ⅱ区给予肿瘤剂量60 Gy照射(阳性淋巴结予推量照射);观察组进行靶区优化,其中健侧颈部(无阳性淋巴结侧)ⅡB区给予肿瘤剂量50 Gy照射;观察组口腔结构勾画为危及器官并限制平均照射剂量(Dmean)<32 Gy。比较两组患者腮腺受照射剂量、急性口腔黏膜反应情况、远期(放疗结束6个月以后)口干反应情况、客观缓解率(ORR)、局部复发率(LRR)、3年总生存(OS)率差异。结果对照组健侧腮腺Dmean为(29±4)Gy,接受34 Gy照射体积占比(V34)为(48±5)%;观察组健侧腮腺Dmean为(23±3)Gy,V34为(41±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4、4.98,均P<0.05)。对照组口腔Dmean为(35±6)Gy,接受30 Gy照射体积占比(V30)为(36±5)%;观察组口腔Dmean为(29±4)Gy,V30为(28±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1、5.98,均P<0.05)。对照组≥Ⅱ级急性口腔黏膜不良反应和口腔黏膜反应持续时间≥2周发生率分别为64%(16/25)和76%(19/25),观察组分别为36%(9/25)和40%(10/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2、6.65,P值分别为0.048、0.009)。≥Ⅱ级远期口干反应对照组为72%(18/25),观察组为44%(1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44)。对照组ORR、LRR、3年OS率为分别为80%、28%、48%,观察组分别为76%、24%、44%,两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849)。结论口咽癌IMRT中口腔及颈部Ⅱ区靶区优化能改善涎腺功能,进而减轻患者口干反应及口腔黏膜反应,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同时不影响肿瘤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2月,选择20例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20例非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统计两组信息资料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发病部位、自觉症状、疾病分期、浸润神经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居住地、疾病发生类型、病灶形态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的发病部位、自觉症状、疾病分期以及浸润神经和非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存在鲜明差异,基于两者差异有利于临床鉴别诊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