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远红外脐贴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期间的收治的100例的单纯性肥胖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50)实施常规饮食、运动干预,观察组(n=50)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远红外脐贴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通过远红外脐贴疗法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鹤山市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情况并探讨干预模式。方法2014年6月将鹤山市划分为4个区域,每个区域分别抽3所幼儿园,随机选取3~6岁的儿童2739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幼儿园为单位,将所有儿童分为干预组(1170例)和对照组(1569例)。干预组针对有效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干预一年后再次对所有儿童进行体格测量,统计超重和肥胖发生率,与第一次比较,评价干预效果。结果2739名,检出超重儿童375名,检出率13.69%;检出肥胖儿童210名,检出率7.67%。性别、出生体重、分娩方式、胎龄、每天户外活动、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前4个月喂养方式、母亲BMI、父母文化程度、进食速度、甜食摄入频率、睡前喝奶制品为鹤山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的影响因素(P<0.05)。出生体重>4000g、看电视时间>2h/d、进食速度快、母亲BMI>24kg/m2和甜食摄入频率高为鹤山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持续时间>4个月为鹤山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保护因素。干预1年后,干预组肥胖数和血清指标异常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鹤山市学龄前儿童肥胖和超重的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在针对影响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后,防治儿童肥胖是可行且有效的。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期合并单纯性肥胖症与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的关系,分析脂肪代谢紊乱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本院保健科门诊就诊的单纯性肥胖症患儿105例纳入肥胖组。其中,男性为73例,女性为32例;年龄为6~13岁,平均为(8.99±1.94)岁;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为(25.25±3.60)kg/m2。随机抽取同期在本院门诊体检的体重指数正常儿童50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性为30例,女性为20例;年龄为6~13岁,平均为(8.78±1.66)岁;体重指数为(16.78±1.40)kg/m2(两组均排除遗传、代谢、内分泌等疾病)(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分组征得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血脂蛋白包括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A,ApoA),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B,ApoB);血生化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尿酸(uricacid,UA),血糖(bloodsugar,BS)。分析脂联素与体重指数、血脂及脂蛋白间的相关性。并行常规肝脏超声检查,明确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发病率。结果肥胖组儿童血浆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②肥胖组儿童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谷草转氨酶、血糖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肥胖组儿童血总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尿酸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③血浆脂联素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r=-0.33,P〈0.01),与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亦呈负相关(r=-0.138,r=-0.06,r=-0.09,r=-0.12),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单纯肥胖症的群体进行干预,统计研究学龄儿童肥胖发病率。方法从我院选取80名超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观察组进行为期3年的群体干预,对照组除与观察组同期体检外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结果比较干预前后肥胖发病率及超重发生率,干预后观察组肥胖发病率降至12.3%,比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肥胖发病率上升23.2%,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入学新生肥胖发生率逐年降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每一年的肥胖发病率都相近。结论在学校进行以健康教育为主的肥胖群体干预方案切实可行,能有效地降低学龄儿童的肥胖发病率。
简介:目的:探讨低频电针对男、女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血清leptin(瘦素)和NPY(神经肽Y)调节作用的差异。方法:纳入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共80例,男性37例,女性43例。两组均选取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丰隆、曲池、天枢、中脘、水分、气海、关元穴,采用低频电针治疗,留针30min,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BMI(体质量指数)、F%(体脂百分率)及血清leptin和NPY含量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男性组患者体重下降(9.24±2.55)kg,BMI下降4.19±2.30,F%下降3.98±2.13,血清leptin下降(0.66±0.23)ng/mL,血清NPY下降(18.56±2.89)pg/mL,女性组分别下降(6.77±2.31,2.65±0.93,4.98±2.30,3.49±1.09,11.21±1.97),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P〈0.01),男性组患者体质量、BMI、血清NPY含量较女性组均降低明显(均P〈0.01),女性组患者F%、血清leptin含量较男性组均降低明显(均P〈0.01)。结论:低频电针对男、女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体质量、BMI、F%及血清leptin、NPY含量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且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在降低体质量、BMI和血清NPY方面,男性优于女性,而在降低F%、血清leptin方面,女性优于男性。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单纯性肥胖症患儿的干预效果,观察患儿干预前后身心健康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6例单纯性肥胖症患儿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干预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干预前自尊量表(SES)和阿肯巴克儿童行为量表(CBCL)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干预后SES量表评分和CBCL量表中的社会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行为问题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约束单纯性肥胖症患儿的不良行为,提高其自尊水平和社会能力,干预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