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麻醉诱导后低血压对患者机体组织氧饱和度产生的影响,分析临床特点。方法:本次研究在进行实验设置时,将时间段设置在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研究人员在该时段内将我院中收入接受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62名,作为研究对象,在针对患者进行资料登记后,研究人员将患者进行两组均分,根据患者在麻醉期间是否出现低血压,将其分为对照组(n=31)与实验组(n=31),对照组内的患者未见低血压症状,而实验组内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出现低血压,研究人员针对两组患者的氧饱和度状况进行记录,分析患者的差异。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进行对比以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除此之外实验组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以及脑氧饱和度,对比分析后发现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结论:在麻醉诱导后,低血压是围手术期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这一疾病的发生会影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血氧饱和度,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医务人员做好患者的手术期间,血氧饱和度监控能够为麻醉医师提供患者的准确评估,满足患者的手术治疗需求。
简介:本文介绍在原始状况下,天然岩心有汽驱残余油饱和度时,蒸汽—水相渗透率的测试技术。通过CT扫描测定天然岩心每一平衡点的饱和度。压降测试技术与目前公开发表的液—液系统中的测试方法是相类似的。在驱动过程中,进出口端允许有一定的热量散失,汽—水相渗透率的计算则是采用压力数据和进出口端的温度。在多孔介质中,蒸汽相的相对渗透率在考虑误差后与公开发表的气相相对渗透率很接近,而水的相对渗透率似乎低于由菜弗里特在非胶结砂子中所测定的值。由于岩心中粘土矿物的膨胀和微粒的迁移,使压力和饱和度的测定变得复杂化。而本文所介绍的测定多孔介质中蒸汽相相对渗透率的方法则是可行的,但多孔介质的绝对渗透率必须是不变的。
简介:摘要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 CA)是维持脑血流量相对稳定从而维持脑氧供需平衡的重要机制,明确患者CA能力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维持患者MAP在CA范围内有助于维持重要器官的灌注。但目前还没有理想的监测方式用于患者CA监测,无创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变化近似于脑血流量变化,在临床中有无创、实时、持续监测的优势。文章从rSO2监测CA的原理、临床应用(包括围手术期、ICU中、小儿监测中)及其不足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探讨rSO2监测CA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简介:二连盆地阿尔善油田为砂砾岩中孔低渗油田,目前已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由于储层薄、非均质性严重、物性差、地层水矿化度低,加之油层与弱、中、强各级水淹层共存,高压层与低压层交错分布,致使水淹层的识别与水淹等级的划分较为困难,定量解释难度更大.在分析水淹前后储层物性、含油性、地层水矿化度、地层压力等储层性质变化的基础上,将水淹层划分为6种类型,即低压弱水淹、低压中水淹、低压强水淹和高压弱水淹、高压中水淹、高压强水淹,并分别给出了识别方法和典型实例,适合于地质分析和开发生产.提出了一种用常规测井资料求取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平均绝对误差为6.09(%),可有效地用于定量分析.
简介:目的:探讨指夹式血氧饱和度探头固定方法改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危重患者40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按传统心电监护技术操作规范夹血氧饱和度探头,试验组采用改良式探头固定方法。比较探头24h内脱落次数、3个月内损坏次数及护士返工次数。结果:试验组探头24h内脱落和3个月内损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士返工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5)。结论:对指夹式血氧饱和度探头的固定方法进行改良,可明显降低探头松动和损坏概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值得各大医院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氧饱和度的检测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对2009年2月-2012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56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其预后将其分为两组好转组(n=33例)和恶化组(n=23例),通过心电监护监测指脉氧来反映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氧饱和度,观察血氧饱和度水平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恶化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病程的前期与对照组基本一致,两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在疾病的中期和后期,恶化者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好转组,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P<0.05)。结论血氧饱和度水平与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有关,血氧饱和度越低,患者的预后越差,可以将血氧饱和度水平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