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临床护理情况,旨在找出最有效的临床护理方式,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病情痊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主要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主要进行临床循证护理,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情况。结果经过两组临床护理,在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以及平均所花费用上,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在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上,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循证护理方法应用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情绪,还能提升临床护理有效率,促进患者病情痊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及50例正常者作为本组研究的对象,各自成为脑梗死组及正常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进行测定,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评分,并做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抑郁率、焦虑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重、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绝望感方面,正常组与脑梗死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由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各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脑梗死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较低,对脑梗死的预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MRI在预测急性脑梗死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68例脑梗死后出血患者发病5.0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T1WI及随后1周内复查的MRI和CT资料,了解首次增强T1WI脑实质强化和HMCA征与HT的关系。早期脑实质强化为脑梗死5.0h内缺血的脑组织区域在增强T1WI出现高信号;HMCA征为增强T1WI上大脑中动脉增粗、出现边缘模糊的高信号,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此MRI和CT的诊断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RI检测出的脑梗死后出血病例(64例/94.12%)明显高于CT检出(9例/13.23%),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MRI在预测诊断急性脑梗死后出血应用中作用明显,对临床上尽早发现出血性脑梗死,尽早采取合理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CT和MRI两种辅助检查的方法检查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患者,比对两者之间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至2013年经检查并治疗的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患者30例,所有的患者都进行了CT和MRI两种检查,检测其脑内梗死灶的部位、数量以及大小。CT和MRI都采用头部断面扫描,每一层厚度为8毫米,并且对每一个层面拍摄10-12张影像进行观察分析,最后进行综合性分析做出诊断。结果脑基底层和脑干等部位采用MRI进行检查其敏感度更高,同时相对于CT检查方法来说,MRI检测出脑梗死后出血性的患者更多,两者检出率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同样的患者采用CT和MRI进行检测其脑梗死病灶的检出率,MRI更具有诊断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2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药物治疗加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中医辨证加运动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功能评分分别为(39.15±2.36)、(42.93±1.87),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功能评分分别为(18.26±2.12)、(27.73±1.5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2%,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总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