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朱熹道统论对汉唐儒学和儒士进行了大胆的切割,学界多从儒学内部分析此举,佛教的影响未被充分提及。事实上,佛教特别是宗密对汉唐儒学的批判,对朱熹此举影响很大。这主要表现在宗密对汉唐“道”非本原的批判,使朱熹转向了对道统之“道”的本体化建构;对“六经”的批判,使朱熹将道统经典由“六经”转向“四书”,并以“道”为核心重新诠释“四书”;对汉唐儒士的批判,使朱熹以“道”为标准彻底割断了汉唐。这三方面暗含了两大主线,一朱熹切割汉唐以“回应”宗密的批判;一朱熹道统论、的建立吸收了宗密的相关思想。此外,朱熹道统切割汉唐虽造成了诸多流弊,但对抗击佛教的强势冲击仍发挥了重大作用,对此应给予客观评价。
简介:不需的眼在进我们人们都是在全心全力地在自己的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生活故事,可见的、不可见的。作品以消解了具体的物像为基础,主要元素是以个体.在玻璃纸后面以片段的方式呈现,让人们可以只通过简单觉感受,忽略了具象信息,得到一组最直观的情绪传达。在消解像的同时,消解的还有我们对于一些固定见解的痕迹。也许我们要去理解事物的真实形象,只需通过身体而使我们的心灵感受到当我们沉迷于这些在事物与我们之间游移的影像时,光线在我们中以及由此也在我们的头脑中勾勒出与实际不同的世界。而我们入这一空间时,意识到我们正在自己的心房里,让我们“看见”一般情况下如何看也看不到的情绪。
简介:19世纪西方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探讨了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德国古典哲学的先驱康德,在这个问题上走入了二元论的不可知论。继康德之后,费希特、谢林、黑格尔都用正、反、合的辩证思维方式,论证了思维与存在之间能够达到一致或符合,证明人有能力认识这个世界。在东方6世纪智(538-597)创立天台宗,就提出了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的“一念三千”命题,并用空、假、中的辩证思维方式,论证了心、物之间,能够达到圆融,证明人有能力把握绝对真理。两者所不同的,只是德国古典哲学用清晰、明了的哲学语言来表达,而天台宗则用含混、简约的佛学语言来表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