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采用黑龙江省各县的森林覆盖率、森林可燃物载量、林木组成、海拔、防火期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降水量8个因子,通过权重和累计概率的方法,应用ARC/INFO技术,并采用矢量图形法中的栅格数据矢量化法,把黑龙江省森林分布图和黑龙江省行政区划图绘成电子地图,然后将其叠加,再转换成大地坐标,从中提取相关数据,最后划分了5个等级的可燃物类型区。全省81个县(林业局)中一、二、三、四和五级森林可燃物类型区分别占全省总数的16%、17%、17%、11%、38%。一级森林可燃物类型区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等山地林区;五级森林可燃物类型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等地区;其它三种级别的森林可燃物类型区介于平原与山地之间。图2表4参8。
简介:本文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区域,以2005年和2010年气象数据(平均气温、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样地数据为数据源,分别采用三种空间插值(反距离权重插值法、样条插值法、克吕格插值法)的方法进行插值、精度验证及对比分析,获得不同气象因子的最优插值方法。利用最优插值方法获得黑龙江省内样地点的不同气象因子值,并利用周广胜模型计算NPP值,进行黑龙江省样地气象因子及NPP时空变化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平均气温的最优插值方法为克吕格插值法,平均相对湿度的最优插值为反距离权重法,平均风速的最优插值为样条插值法;黑龙江省2010年比2005年的年均温升高了近0.04℃,年降水量升高了22.15mm;随着2010年降水量和气温的升高,NPP也有明显增加,其差异呈缩小趋势;黑龙江省NPP由北向南逐步增多,中东部地区高于西北部地区。该研究为了解黑龙江省内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人类社会发展对于生态环境影响以及植被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都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为碳循环与区域性及全球变化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