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研究利用在固体培养基上长期保存的杂交鹅掌楸胚性愈伤为外植体,对杂交鹅掌楸进行了遗传转化的研究。对于影响转化效果的众多影响因素,本研究主要讨论了乙酰丁香酮、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对杂交鹅掌楸转化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预培养阶段,乙酰丁香酮的使用有利于转化效率的提高,最佳条件时浓度100mg/L,预培养4d。而在共培养阶段,乙酰丁香酮的使用和延长共培养时间并不能显著提高杂交鹅掌楸的遗传转化效率。同时,在侵染时,不同菌液浓度和不同侵染时间对转化结果的影响也无显著的差异。通过PCR检测经过筛选培养获得的阳性植株,初步验证了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杂交鹅掌楸基因组中。
简介:植被覆盖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本文在对湖北省近16年来植被覆盖在不同类型区变化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植被覆盖在不同坡度、土壤、高程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规律,探讨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自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平均海拔高、坡度大的武陵山和秦巴山山地丘陵区年际变化NDVI相对值比平均海拔低、坡度小的江南和长江中游丘陵平原区要高,NDVl年际变化趋势增幅也较大,春、夏、秋三季的NDVI值变化幅度也相对较大。年均NDVI退化和改善的区域主要出现在坡度〈5°、高程〈500m的区域,退化的区域最主要是城镇及周边地区,改善的区域最主要是江汉平原等农作物主产区。
简介:Settingmonitoringtransectinthemiddleandshallowwaterarea(altitude156-172m)inThreeGorgesreservoirhydro-fluctuationbelttoresearchthechangingcharacteristicsofthecontentsofN,P,K,pHandorganicmatterofthesoilwhichexperiencedtheinfluenceoffluctuationthefirsttime.Theresultsshowedthatbytheinfluenceofwaterlevelfluctuating,contentsofsoilN,P,K,pHandorganicmatterhadreducedindifferentsoillayersinhydro-fluctuationbelt.TheavailableNdecreasedby41.53%-59.87%,availablePdecreasedby5.26%-36.76%,availableKdecreasedby3.55%-45.56%,totalNdecreasedby9.52%-40.00%,totalPhadnochangegenerally,totalKhaddecreasedalittle,contentoforganicmaterialdecreasedby7.62%-37.83%%,pHvalueturnedtoneutral,changedby1.73%-9.58%.
简介:为深入研究特色烟叶的形成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用灰色关联理论结合生产实际选出与烟叶DNA甲基化相关的平均最高温度、总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和总降雨量等4个气象因子,并建立了DNA甲基化(因变量)与4个气象因子(自变量)之间修正的Logistic模型。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平均最高温度、总日照时数和平均相对湿度与DNA甲基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对烟叶DNA甲基化影响的程度依次为,平均最高温度〉平均相对湿度〉总日照时数;而总降雨量与DNA甲基化的关系为负相关。两因子交互效应分析表明,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最高温度和总日照时数之间对烟叶的DNA甲基化具有协同作用;总降雨量和平均最高温度、总降雨量和总日照时数、总降雨量和平均相对湿度之间对烟叶的DNA甲基化有拮抗作用;而平均相对湿度与总日照时数之间对烟叶的DNA甲基化水平没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简介:坡长是决定土壤侵蚀的地形因素。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中的坡长因子反映坡长与侵蚀的关系,是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重要指标,在土壤侵蚀预报和水土保持规划中被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从坡长与侵蚀的关系、坡长因子算法以及坡长因子在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中的提取3方面,系统回顾坡长因子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历史。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在我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坡长因子存在的5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简介:简要介绍了优质高产饲草作物—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的来源、生态习性、优良性状、适口性、利用方法、适植范围及在栽培利用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在我省的种植意见和建议。
简介:半干旱黄土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生态环境脆弱,其生态恢复过程受到全世界生态学者的普遍关注。生物量是生态系统获取能量的表现形式。以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植被自然恢复10a的合沟流域地上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立地因子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立地类型地上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沟底、阴向沟坡、阴向梁坡、阳向沟坡、梁顶、阳向梁坡;2)梁坡和沟坡的地上生物量随坡度升高均呈现反S形态,梁坡的地上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20°~25°处,最小值出现在35°~40°处,沟坡的地上生物量的最小值出现在30°~35°处,最大值出现在40°~45°处;3)坡向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是显著的(P=0.049),其余因素的影响不显著。可知,该区地上生物量的分布规律是植被对不同立地类型水分、光照等自然条件综合利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