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magnifying endoscopy combined with narrow-band imaging,ME-NBI)在下咽癌术前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74例下咽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72例,女2例,年龄42~8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行电子胃镜检查,对于合并食管病变的患者加做放大胃镜检查,对病变深浅进行初步判断,并对可疑部位行组织活检。根据ME-NBI及活检病理结果,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制定对应的手术治疗方案。结果74例患者中22例合并食管或/和胃部癌变。合并食管癌变者17例,均加做ME-NBI对病变深浅作初步判断,其中8例病变表浅者行食管黏膜剥脱加下咽癌切除术,3例病变深至黏膜下层及以下者行同期食管切除+部分胃切除+下咽癌切除+咽胃吻合术,剩余6例放弃手术,选择放化疗;合并胃部癌变者4例,2例同期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下咽癌切除术,1例行下咽癌切除术后胃部随访观察,1例放弃手术选择放化疗;同时合并食管癌和胃癌者1例,行胸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胃大部切除+胃代食管胸内吻合+下咽癌切除术。结论下咽癌患者合并食管或/和胃部癌变概率较高,术前电子胃镜检查可以有效发现食管和胃的病变,而针对合并食管癌患者加做放大胃镜可以精确判断食管病变程度,为患者制定更加精准的手术方式。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心肌肌钙蛋白I(cTnI)检测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和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血液样本,分别用南京基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TnI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和SIEMENS公司cTnI检测试剂盒进行cTnI定量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临床验证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种试剂盒的检测值呈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临床验证分析发现,以对照组试剂盒检测结果为对照,试验组检测试剂盒诊断符合率、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均达到100%,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为0%。结论两种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关联性好,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临床应用性能上等效。
简介:目的:通过对癫痫患者的342例次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酶放大免疫法检测丙戊酸血药浓度,对173例患者的342例次血药浓度进行分析,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在342例次癫痫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中,测定值在50~100μg/ml的有150例次(占43.86%),〈50μg/ml的有159例次(占46.49%),〉100μg/ml的有33例次(占9.65%)。结论:丙戊酸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对丙戊酸血药浓度进行监测的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之一,临床治疗过程中加强丙戊酸的血药浓度监测是保证疗效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染色放大内镜对结值肠息肉良、恶性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在内镜屮心拟作内镜下总肉切除的病例210例,对病例标本分别使用普通电子肠镜检查和放大内镜放大40~100倍观察,预测疾病的病理类型,并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的不同分别采用EMR、ESD切除息肉,然后回收做病理活检,判断病变的性质。结果在上述210例病例当中,使用普通电子肠镜检查初步判断为恶性肿瘤的病例有108例,使用放大内镜放大40~100倍观察判断存在恶性病变的病例有124例,疾病恶性率为59.04%。病检活检为恶性肿瘤的病例为124例,检查的结果与放大内镜检查结果一致。结论染色放大内镜对结直肠息肉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确诊率,与传统的检查方式相比准确率更高,而且还具有操作方便简单的优势。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在早期胃癌诊断中实施醋酸-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接收的80例早期胃癌检查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醋酸-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检查)与对照组(常规内镜检查),每组患者各40例,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时P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放大倍数和包埋介质对睾丸组织体视学研究的影响。方法不同放大倍数(10×、40×物镜和100×油镜)下观察石蜡(7μm)和甲基丙烯酸树脂(25μm)包埋的睾丸切片,利用体视学方法测量睾丸内生精小管、间质及间质内的空隙、生精细胞核的体积分数,以及生精小管和早期圆形精子细胞核的直径。结果不同放大倍数对生精小管体积分数的估计无显著性影响。与树脂切片相比,石蜡切片估计的生精小管的体积分数明显减少了16.9%~17.5%,生精小管直径、生精小管内生精细胞核的体积分数和早期圆形精子细胞核的直径分别明显减少了17.1%、26.6%和10.8%。石蜡切片睾丸内空隙的体积分数为20%~24%,而树脂切片几乎无这种空隙。结论放大倍数对睾丸组织绝大多数体视学参数估计无显著影响,而包埋介质影响较大。石蜡包埋使睾丸内各组织结构明显皱缩,生精小管之间出现明显空隙。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AL117378.1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例膀胱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14例膀胱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膀胱癌细胞株(5637、J82、T24、BIU-87)及对应的人膀胱正常上皮细胞(SV-HUC-1)中AL117378.1的表达水平。以表达水平最低的膀胱癌细胞株为对象分别转染阴性对照质粒(对照组)和载有AL117378.1的质粒(实验组)。q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AL117378.1和非受体型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9(PTPN9)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PTPN9、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细胞周期蛋白依懒性激酶4(CDK4)和细胞周期蛋白A2(Cyclin A2)蛋白的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膀胱癌组织中AL117378.1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1)。膀胱癌细胞株中AL117378.1的表达均低于人膀胱正常上皮细胞(P<0.01),其中AL117378.1在J82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最低(P<0.01)。对照组和实验组J82细胞中AL117378.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0.11和7.96±1.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1,P<0.01);PTPN9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0.08和4.99±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4,P<0.01)。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PTPN9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α-SMA、CDK4和Cyclin A2蛋白表达降低。MTT实验结果显示,转染AL117378.1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97.96±13.71)个和(38.02±7.51)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4,P<0.01)。结论AL117378.1在膀胱癌组织和细胞株(5637、J82、T24、BIU-87)中表达均明显减少,AL117378.1可通过正向调控PTPN9基因的表达明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简介:摘要淀粉样变性是一类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不同来源的错误折叠蛋白片段在器官内沉积。淀粉样变性可累及心脏,称为心肌淀粉样变,且病变的严重程度是决定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目前临床最常见的心肌淀粉样变类型主要为原发性免疫球蛋白轻链型(light-chain amyloidosis,AL)和遗传性甲状腺素转载蛋白型淀粉样变(transthyretin-related amyloidosis,ATTR),而不同类型的淀粉样变的治疗手段及预后也不相同。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心肌淀粉样变尤为重要。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具有多模态、多参数成像特点,不仅能早期发现心肌淀粉样变的形态及功能异常,还能准确评判心肌组织学特征及微循环改变,为疾病的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笔者将对心肌淀粉样变性的CMR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和TNFR1表达在胃息肉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内镜窄带成像放大技术观察123例胃黏膜腺管开口,根据Sakaki标准进行胃小凹分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病变组织的TNFR1表达,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及不同胃小凹分型的TNFR1表达情况。结果1、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胃小凹基本形态与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的之间关系密切(r=0.872,P<0.05);2、TNFR1的表达率在正常胃粘膜、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胃癌中分别为33.3%、42.1%、46.4%、87.5%、90.0%,炎性息肉及增生性息肉组表达率与腺瘤性息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NFR1的表达率在胃小凹A型、B型、C型、D型、E型和F型中分别为23.9%、43.6%、44.4%、75.0%、83.3%、89.5%。结论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胃息肉性质的诊断与病理诊断具有高度一致性,TNFR1在可望作为胃癌前病变的分子标记物。
简介:目的:评估酶放大免疫分析法(Emit)监测患者全血中万古霉素浓度的质量,建立并改进本单位实验室条件下万古霉素药物浓度监测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标准质控为样本,进行预防性质量控制和室内质量控制研究.对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中随行质控样本的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做回顾性的质量控制研究,同时建立新的质控规则.结果:Emit法在本单位实验条件下,万古霉素低(L)、中(M)、高(H)三种浓度质控日内差、日间差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6%~2.1%,平均回收率在105.8%~114.3%,符合《中国药典》生物样品监测规定.随行质控L、M、H的RSD分别为0.7%、2.2%和2.5%,适合本单位的质控规则为12S/13S/32S/51s/7tr.结论:Emit法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准确度,是一种操作简便、可行的测定方法,但是必须做好质量控制,制订规范,确保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放大镜与显微镜辅助下瓷贴面牙体预备效果。方法:抽选口腔科接受口腔科年轻医师10名参与研究,分别应用2.5倍头戴式放大镜与8倍医用显微镜并以A组与B组进行命名,评估主观疼痛感、操作时间、预备体质量、预备准确度。结果:A组的主观疼痛感(8.15±0.92)高于B组主观疼痛感(5.41±0.95)分,A组的操作时间(393.15±15.15)s短于B组操作时间(442.65±14.58)s,A组的预备体质量(12.85±0.99)分高于B组预备体质量(11.25±0.95)分,两组间比较有明显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口腔科年轻医师而言,开展瓷贴面牙体预备时应用放大镜辅助的预备体效率与质量越理想,而显微镜辅助的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接受一段时间学习锻炼方可适应。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酶放大免疫法在提高甲氨蝶呤检测灵敏度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院内收治行甲氨蝶呤治疗的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70例为观察对象,采集患儿血液样本,采用改良酶放大免疫法与商业化EMIT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对比不同方法测定结果。结果 分别配置4个不同浓度样本0.04/0.13/0.44/0.81μmol/L,各样本持续测定15次为批内精密度,各样本每日测定7次。在0.05-10.00μmol/L之间,改良酶放大免疫法与LC-MS/MS法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在0.30-10.00μmol/L之间,改良酶放大免疫法与商业法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关性良好。应用三种方法对同样样本进行检测,均呈现出良好相关性,但对比之下改良酶放大免疫法的灵敏度较高。干扰实验证实此种方法未出现明显偏差。结论 对比其他常规检测方法,在甲氨蝶呤检测中,改良酶放大免疫法检测灵敏度较高,且调整了单个试剂盒测量次数,有效降低检测所用费用,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第2版和第2.1版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 V2、V2.1)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前列腺多参数MRI检查的837例患者的影像、病理及临床资料。根据前列腺穿刺病理结果,格林森评分(GS)≥3+4的前列腺癌为csPCa。以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其中25%(209例)患者,由两名影像科医师对主病灶分别行PI-RADS V2、V2.1诊断评分,采用加权Kappa检验评估两名医师评分结果间的一致性。剩余病例由其中1名医师运用两种评分方式分别评分。采用ROC曲线在总病灶、外周带病灶、移行带病灶中评估两种评分方式对csPCa的诊断效能,通过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csPCa患者251例,其中外周带163例,移行带88例。两名医师运用PI-RADS V2和V2.1对随机抽取的总病变、移形带病变、外周带病变的评分结果间的加权Kappa值分别为0.757、0.653、0.748和0.794、0.707、0.759。PI-RADS V2.1在总病变、移行带病变、外周带病变中诊断csPCa的AUC分别为0.922、0.932、0.854,PI-RADS V2分别为0.902、0.905、0.8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104,P<0.001;Z=2.538,P=0.011;Z=3.350,P<0.001)。结论PI-RADS V2.1较V2对前列腺病变评分一致性加权Kappa值稍高,且对csPCa的诊断效能高于PI-RADS V2。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Dara-BC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AL型淀粉样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例复发难治性AL型淀粉样变使用Dara-BCD方案诊疗经过。 结果 治疗后患者血清学指标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已恢复至正常范围内。 结论 Dara-BC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AL型淀粉样变疗效显著,虽然远期疗效不明,但Dara单抗的使用仍建议不必多发性骨髓瘤(MM)。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胃癌诊断系统在实时染色放大内镜视频中对内镜医师识别胃癌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2020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公开数据集中的早期胃癌和非癌染色放大内镜图片作为训练集和独立测试集,其中训练集包括4 667张图片(1 950张早期胃癌和2 717张非癌),测试集包括1 539张图片(483张早期胃癌和1 056张非癌)。利用深度学习进行模型训练。前瞻性收集2020年6月9日—2020年11月17日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100例患者的染色放大内镜视频(包含38例癌和62例非癌)作为视频测试集。纳入来自另外4家医院的4名不同年资内镜医师,分2次(无或有AI辅助)对视频测试集进行诊断,评估AI对内镜医师判断胃癌能力的影响。结果无AI辅助时,内镜医师诊断视频测试集中胃癌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00%±4.30%、71.05%±9.67%和87.10%±10.88%;在AI辅助下,内镜医师辨认胃癌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50%±2.06%、84.87%±11.07%和87.50%±4.47%,诊断准确率(P=0.302)和敏感度(P=0.180)较无AI辅助时均有提升。AI在视频测试集中辨认胃癌的准确率为88.00%(88/100),敏感度为97.37%(37/38),特异度为82.26%(51/62),AI的敏感度高于内镜医师平均水平(P=0.002)。结论AI辅助诊断系统是染色放大内镜模式下辅助诊断胃癌的有效工具,可提高内镜医师对胃癌的诊断能力。它能实时提醒内镜医师关注高风险区域,以降低漏诊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胃癌(EGC)黏膜下浸润的特征表现,通过联合白光内镜及窄带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ME-NBI)检查提高EGC浸润深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因术前怀疑EGC于北京友谊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或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病灶特征及术后病理等信息,分析EGC黏膜下浸润的特征、黏膜下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EGC浸润深度的模型。结果195例患者(207处病灶)纳入研究。207例病灶以2∶1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38处)及测试组(69处)。在建模组,病灶位于胃上1/3(OR=12.949,95%CI:2.148~78.070,P=0.005),胃中1/3(OR=7.534,95%CI:1.044~54.360,P=0.045),病灶长径>2 cm(OR=6.828,95%CI:1.657~28.136,P=0.008)及存在扩张血管(OR=6.856,95%CI:1.577~29.805,P=0.010)是病灶黏膜下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浸润深度预测评分系统(DPSS)(病灶位于胃上1/3、病灶位于胃中1/3、病灶长径>2 cm、存在扩张血管各为5分、4分、4分、4分)。在建模组及测试组,DPSS预测病灶黏膜下浸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95%CI:0.809~0.960)及0.799(95%CI:0.684~0.914)。界值为8分时,建模组及测试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3.3%、71.4%,特异度分别为76.2%、74.5%。结论联合普通白光内镜及ME-NBI建立的DPSS可以较好地预测EGC浸润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