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1 个结果
  • 作者: 李贵香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米易县人民医院四川攀枝花617200)【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179-01社会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人口不断增多,使得该病的出现率始终呈现递增的趋势,由于该病危害性比较强,很容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所以近些年来人们对于该病更加关注和重视,骨科创伤在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对患者的心灵产生折磨,使患者饱受摧残,如果患者的情况比较严重,甚至还会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使患者出现残疾等问题,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但是无论哪种治疗方式都需要结合以适当的护理方法,下面对骨创伤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要点进行阐述,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创伤骨科患者因为身体疼痛的影响,会在心理方面留下阴影,对自己的病痛感到害怕,为此处于长时间的担忧之中,恐惧自己不能正常恢复,始终处于比较紧张的心理状态。为此,提高患者家属对创伤骨科病的认知度,使家属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恢复的信心,依靠家人给予的力量,面对治疗中存在的难题,尤其是对于不良情绪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使其逐渐改善心情,从而保证最终的治疗效果。并针对患者的顾虑给予正确的抚慰,使患者能够真正意识到自身配合的重要性,对自己的病情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和了解。2饮食护理因该疾病的特殊性,在恢复过程中需要丰富的影响进行供给,以提高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使患者的整体身体情况保持良好的状态。因此,在饮食和日常生活方面,患者必须马上进行戒烟,同时禁止摄入高胆固醇食物,并尽量多食用含有纤维比较多的食物。使患者可以补充充足的能量。在精心搭配饮食时,患者会觉得胃口显著改善,可以摄取更多的营养元素,帮助身体机能逐渐恢复;同时应该让患者保持每日一定的饮水量,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使患者的身体状况可以保持最佳的状态。3病床护理开展预防性护理工作,密切关注患者的疾病看变化情况,并给予重症患者特殊的护理关注,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发展,加强与患者医生的沟通,使患者医生对于患者病情有正确的了解。同时严密控制患者病房环境,定期进行环境清洁,经常把门窗打开,使空气保持正常的流通状态。同时护理人员为了防止患者长期处于躺卧状态,需要注意患者床单的清洁,经常进行换洗,每日帮助患者进行翻身,避免患者长期处于躺卧状态,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的发生几率。对患者进行下肢静脉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之中所取得临床效果,探究早期康复护理营养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 2016年 11月 -2018年 11月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 60例纳入研究范围之内,第一组 30例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第二组 30例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 对治疗效果展开分析和对比。结果:第二组在本次研究中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第一组,组间结果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 0.05)。 结论:在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护理之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的保障患者的护理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脑血栓 护理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采用综合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出血、穿刺点感染、淋巴漏、肺栓塞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6±4)d,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1)d,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比研究组较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583,P=0.0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c2=11.915,P=0.001)。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患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

  • 标签: 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 形成溶栓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要点。方法取我院PICC置管患者72例,随机分研究组(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6例,评估两组临床指标(导管留置时间、血栓消失时间与治疗总时间)、静脉血栓形成率与干预有效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各临床指标改善显著,血栓形成率低,护理有效率高,P<0.05。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能避免形成静脉血栓,缩短治疗总时间,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护理质量,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PICC置管 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要点
  • 简介:沙棘总黄酮对角叉菜胶大鼠血浆TXB2和6-keto-PGF1a含量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沙棘总黄酮对大鼠血浆TXB2和6-keto-PGF1a含量的影响(略),沙棘总黄酮对角叉菜胶大鼠血液PT、APTT、TT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 标签: 作用研究 大鼠血栓形成 总黄酮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烧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从 2013 年 3月到 2019年 3月入院的重度烧伤 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患者,共 8 例。结果: 5 例患者会出现深静脉血栓的烧伤,并进行溶栓治疗, 7-10 天左右血栓就会出现完全的溶解,血管也比较通畅,而且在滤器中置入 10-14 天左右就能够成功取出,其中有 1 例患者年龄在 60 岁以上,超过 14 天以上,就不会取出滤器 。结论:对于此 8 例患者出现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与原因等进行分析,积极做好护理工作,其对于预防深静脉与减少并发症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重度烧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00例行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 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 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实施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妇产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调查。 方法 :以我院 37 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孕产妇为调查样本,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和静脉造影检查,以静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效果。 结果 : 37 例患者经过静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准确率为 91.9% ,与静脉造影比较无差异, P > 0.05 。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灵敏度为 94.1 % ,特异度为 66.7 % 。 34 例患者中股静脉 19 例、腘静脉 5 例、髂静脉 6 例、其余 4 例为小腿肌静脉丛内血栓。不完全闭塞者 24 例,完全闭塞者 10 例。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本病中的诊断率较高。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静脉造影 下肢深静脉血栓 孕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的2017年6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53例下肢无病变患者作为对比组。全部患者都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分析患者血栓分型,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胫后静脉内径参数、腔内回声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结果实验组53例患者血栓分型完全型、部分型、血栓后再通型,分别有31例、18例、4例,所占比例分别为58.49%、33.96%、7.54%;实验组患者股深静脉水平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实验组患者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水平比对比组高(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显示急性期与亚急性期血栓有静脉管径扩张表现,有近似无回声,或低回声、等回声改变;慢性期管腔内有实性不均回声充填表现,栓塞处血管内径正常或者存在增宽,回声呈现逐渐增强改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应用,可及时准确的诊断血栓形成情况。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 83例产后 DV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2例、 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38%、对照组为 14.63%(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 97.62%、对照组为 82.93%(  P<0.05)。结论:对产后 DVT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缓解其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 ] 优质护理 产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针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加强预防管理,提升护理协助的成效。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年 1月 -2019年 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头皮创伤人群,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58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围术期护理措施,分析护理成效。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 3.4%( 1/29),对照组为 10.3%( 3/29),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采用围术期护理协助能够更好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脑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病,其破裂出血常常导致病人致残、致死。虽然近年来显微外科手术和神经介入方法治疗脑动脉瘤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依然有很大的手术危险性。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文献所报道的对脑动脉瘤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控制脑动脉瘤生长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造成的严重后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期为早预防、早治疗、提高治疗疗效等方面为临床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指导。

  • 标签: 脑动脉瘤 细胞凋亡 分子生物学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100例行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实施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妇产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磁共振成像检查及诊断作用。方法 选择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25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本组患者均在上级医院确诊为脑静脉窦血栓。本组患者均在治疗前行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统计磁共振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检出率情况,统计误诊率和漏诊率。结果 磁共振成像检查检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24例,总检出率高达 96.00%( 24/25),其中上矢状窦( 36.00%)占比最高,显著高于直窦( 20.00%)、窦汇区( 16.00%)、乙状窦( 16.00%)、横窦( 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1例( 4.00%)乙状窦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漏诊。结论 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准确性较高,漏诊风险较低,可有效明确血栓位置,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 标签: 磁共振成像检查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诊断作用 漏诊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股骨颈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系统性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