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消化道肿瘤常用化疗及靶向治疗药物奥沙利铂,紫杉醇及西妥昔单抗的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方法着重分析使用奥沙利铂,紫杉醇及西妥昔单抗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例,奥沙利铂组16例,紫杉醇组5例,西妥昔单抗组4例。结果奥沙利铂组发生过敏反应的中位周期数为第7周期,15例患者在开始输注90min内发生,1例患者发生在输注结束后。而紫杉醇和西妥昔单抗的过敏反应均发生在首次用药10min内,并且这3种药物的过敏反应的症状及临床治疗对策不同。结论奥沙利铂,紫杉醇及西妥昔单抗发生过敏发应的化疗周期数及其距开始输注药物时间与药物作用机制密切相关且各不相同。临床医生应根据其特点密切监测,并给予恰当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讨的74例患者均随机从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筛选而出,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消化内镜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之后,研究组(94.59%)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8.38%),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血停止时间(1.02±0.79)d,对照组患者出血停止时间(1.84±0.88)d,对比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t=4.2178,P<0.05)。结论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其临床疗效显著,明显改善了患者预后生活,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消化道早癌,即早期胃癌、早期食管癌、早期大肠癌等,是临床上的重要挑战。早期发现和治疗消化道早癌,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消化道内镜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工具,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将探讨消化道内镜在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消化道内镜检查是消化道早癌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内镜,医生可以直接观察消化道的黏膜病变,发现早期的肿瘤或溃疡。内镜下可以进行多种诊断操作,如活检、染色、超声内镜等,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范围。1. 活检:在内镜下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消化道早癌的金标准。2. 染色:使用染色剂使病变黏膜颜色改变,有助于发现早期微小病灶。3. 超声内镜:结合内镜和超声技术,可以清晰显示消化道壁层次结构,有助于判断病变的深度和范围。结果: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消化道内镜在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和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优势。内镜检查能够早期发现病变,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机会。以内镜黏膜剥离术为代表的内镜治疗技术,不仅提高了早癌的治愈率,还保留了患者的器官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论:总之,消化道内镜在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未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和治疗将更加精准和高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希望。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代偿期肝硬化消化道症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68例代偿期肝硬化消化道症状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两组均采用针对原发病因的对因治疗。其中观察组给予中医耳穴压豆+艾灸治疗+西医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94.12%)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P<0.05)。观察组的早饱、腹胀和纳差等消化道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代偿期肝硬化消化道症状患者行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早饱、腹胀和纳差等消化道症状,加速病情康复,预后结局普遍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代偿期肝硬化消化道症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68例代偿期肝硬化消化道症状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两组均采用针对原发病因的对因治疗。其中观察组给予中医耳穴压豆+艾灸治疗+西医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94.12%)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P<0.05)。观察组的早饱、腹胀和纳差等消化道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代偿期肝硬化消化道症状患者行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早饱、腹胀和纳差等消化道症状,加速病情康复,预后结局普遍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上消化道异物以胃镜方法进行治疗所得到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异物患者88例,将这些患者根据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中患者以胃镜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中患者选择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异物取出率,对照组中患者取出率为77.3%,观察组中患者取出率为93.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观察组中患者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明显。结论以胃镜手术方法对上消化道异物进行治疗,能够得到令人满意效果,异物取出成功率比较高,并且对患者生理指标影响比较小,可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经内镜胃肠息肉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内镜下检出215例消化道息肉,病理检查后于内镜下行氩离子凝固术、微波烧灼,高频电切电凝仪切割或黏膜下切除等多种方法治疗。结果本组215例患者,共456枚息肉,单发病灶均一次治疗成功,多发息肉一次最多切除15枚。术中明显出血1例,以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局部喷洒加用金属钛夹夹闭止血。术后迟发出血2例,均发生于肠道,急诊肠镜予钛夹止血成功。1例迟发穿孔,转常规手术治疗。1例乙状结肠息肉患者术后病理提示可见核大异型细胞,考虑为早期癌变,追加手术治疗。其余不良反应包括轻度腹胀以及轻微疼痛,2—8h自行消失。术后1—3个月、6个月及1年后复查,未见息肉复发。息肉病理性质:除外小息肉(〈0.5cm)直接行氩离子凝固术者,术后送检息肉共369枚,管状腺瘤16枚,绒毛状腺瘤6枚,绒毛管状腺瘤12枚,炎性增生性息肉331枚,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枚,乙状结肠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枚。结论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