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time to positive,TTP)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血培养阳性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儿临床资料,根据病原菌、早发/晚发型败血症、污染/非污染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别的TTP,分析TTP的临床意义。结果共10 035例进行血培养,阳性307例,排除污染菌162例,确诊败血症145例(1.4%)。145例败血症血培养TTP中,<24 h 131例(90.3%),24~<48 h 11例(7.6%),48~<72 h 2例(1.4%),≥72 h 1例(0.7%)。其中早发型败血症TTP中位数为9.0 h,晚发型败血症TTP中位数为11.5 h。污染菌TTP[24.5(19.9,30.5)h]长于非污染菌TTP[11.1(8.1,16.2)h];革兰阳性菌TTP[14.0(9.4,18.8)h]长于革兰阴性菌TTP[9.6(7.5,11.3)h];真菌TTP[32.5(25.5,39.0)h]较细菌TTP[10.6(8.1,15.5)h]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原菌的TTP不同,对于怀疑败血症的新生儿,若血培养72 h仍未报阳,结合临床表现及血液非特异性检查,可考虑停用经验性抗生素。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机常见报警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对策进行总结。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8年 2月 ~2020年 1月之间收治的 52例血液透析患者,其中血液透析机共发生报警 134次,对其报警原因进行分析,并予以相应处理。结果:机器故障报警 14次,占比 10.44%;漏血报警 17次, 12.68%;低导电报警 20次,占比 14.92%;静脉压高报警 22次,占比 16.41%;管路空气报警 25次,占比 18.56%;静脉压低报警 36次,占比 26.86%。经过有效处理,均恢复正常血液透析。结论:引起血液透析机报警的原因有很多种,为了保证患者血液透析效果及安全性,必须加强巡视,及时找出报警原因并予以针对性处理。
简介:[摘要 ] 目的:比较自行设计改造的半自动配置酶洗液系统与纯手工酶配置洗液在内镜洗消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加大半自动配置酶洗液系统的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漳州正兴医院内镜中心实施酶洗液系统改造时间点为节点,以实施改造前的 2018年 5月为对照组,采用纯手工酶洗液装置洗消内镜;实施改造后,以 2018年 6月份为观察组,采用半自动配置酶洗液系统洗消内镜;比较两组的平均配液时间、内镜检查量、成本及员工满意度。结果:平均配液时间、成本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内镜检查量、员工满意度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半自动配置洗液系统实施后,提高了洗消效率,节约了设备成本,提高了员工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液报警器在神经内科夜间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1月间英德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夜间使用静脉留置针q8h静脉输液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69.67±2.93)岁;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70.60±2.93)岁。对照组采用普通输液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备输液报警器。就两组患者夜间静脉输液各项观察指标、回血率、导管阻塞率、液体滴空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次数、巡视病房的时间、响铃次数、补液更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回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0%(0/30)比20.00%(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1);观察组患者的导管阻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1/30)比26.67%(8/30)](χ2=6.41,P=0.01);观察组患者的液体滴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67%(2/30)比40.00%(12/30)](χ2=9.32,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28/30)比63.33%(19/30)](χ2=7.95,P<0.01)。结论输液报警器在神经内科夜间输液中应用效果显著,明显降低回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输液安全性,值得推广试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ICU护士仪器设备报警疲劳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3月河南省2所三级儿童专科医院的300名儿科ICU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模型构建,其中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25份。于2021年4—5月选取河南省儿童医院的110名儿科ICU护士用于模型验证,其中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采用自制基线评分量表采集相关基线信息,采用医疗设备报警管理问卷及仪器设备报警疲劳相关量表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预测模型建立,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拟合效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预测价值评估。结果225名儿科ICU护士医疗设备报警管理因素得分为(48.67±4.35)分,医疗设备报警管理阻碍因素得分为(39.67±3.67)分,临床报警疲劳总分为(22.32±2.83)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工作年限<5年、带病工作、护师及以下职称、倒班、无设置医疗设备警报的习惯、医疗设备管理因素均为儿科ICU护士仪器设备报警疲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本研究最终构建预测模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87,灵敏度为0.891,特异度为0.843。验证数据结果显示,模型AUC值为0.901,灵敏度为0.912,特异度为0.857。结论儿科ICU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仪器设备报警疲劳,本研究模型可对其仪器设备报警疲劳风险作出可靠预测,提示应对高风险因素给予重点关注,并及时开展措施干预,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说明静脉注射泵报警信号的脆弱性,提出在现阶段实施静脉注射的护理措施,增强静脉注射过程的安全性。方法分析静脉注射的概念和过程,参考美国宾夕法尼亚州PatientSafetyReportingSystem的数据记录,找出存在医疗隐患的环节及其表现,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结果明确了现阶段我国医疗单位静脉注射泵报警所存在的问题,说明了静脉注射过程中的渗透和溢出所造成的后果,并由此提出了降低渗透和溢出危害的做法,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的能力水平。结论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静脉注射泵的报警还不能完全做到及时准确,护理人员应遵循符合实际情况的护理原则,不能完全依赖信号报警。
简介:摘要:无创正压通气主要被应用于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包括慢阻肺患者以及早期呼吸衰竭等。无创正压通气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现象的发生,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患者临床安全性,但是就无创呼吸机的实际使用情况来说,报警情况时有发生,为了降低无创呼吸机报警发生的概率,分析报警出现的原因,制定出相关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