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腹盆腔增强CT评估肠系膜下动静脉(IMA和IMV)与输尿管的关系特点,为腹腔镜直肠手术血管处理及输尿管保护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病例纳入2018年11月1—30日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影像科行腹盆腔增强CT检查的患者;排除标准:(1)既往有腹盆腔手术史;(2)脊柱侧弯畸形;(3)图像缺失;(4)未成年人;(5)肠系膜下血管病变或受肿瘤累及致显示不清;(6)图像质量差。最终249例腹盆腔增强CT资料纳入研究,男性120例(48.2%),年龄(60.1±13.4)岁。利用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对IMA、IMV及输尿管的解剖关系进行评估。测量IMA根部位置,IMA长度及主要分支间距离,IMA、IMV与输尿管在IMA根部、左结肠动脉(LCA)根部、腹主动脉分叉、骶骨岬层面间距离,总结IMA、IMV与输尿管位置关系特点。结果IMA根部距主动脉分叉和骶骨岬距离分别为(42.0±8.5)mm和(101.8±14.0)mm,IMA长度为(38.5±10.7)mm。IMA根部位置位于第2、3、4腰椎水平比例分别为3.2%(8/249)、79.5%(198/249)和17.3%(43/249);腰椎水平越高、IMA长度越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腰椎水平(42.4±10.9)mm比第3腰椎水平(39.5±10.4)mm比第4腰椎水平(33.0±10.9)mm,F=7.48,P<0.001]。111例(44.6%)LCA单独发自IMA(1型),LCA与乙状结肠动脉(SA)第一支距离为(15.0±7.4)mm;56例(22.5%)LCA与SA共干后分支(2型),共干长度为(11.0±8.5)mm;78例(31.3%)LCA与SA在同一点分支(3型);4例(1.6%)LCA缺如(4型)。LCA缺如型IMA长度为(54.8±18.0)mm,长于LCA型IMA长度(38.2±1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0,P=0.002)。位于IMA根部水平的输尿管到IMA的距离最长[(35.7±8.1)mm],位于主动脉分叉水平的输尿管到IMA的距离最短[(22.4±6.4)mm],不同平面输尿管与其到IMA之间的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70,P<0.001)。位于骶骨岬水平的输尿管到IMV的距离最长[(21.1±9.0)mm],位于LCA根部水平的输尿管到IMV的距离最短[(12.0±5.7)mm],不同水平输尿管与其到IMV之间的距离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87.66,P<0.001)。结论CT后处理MPR和MIP技术可快速、准确评估IMA分支分型、IMA和IMV与输尿管的解剖关系,可为腹腔镜手术提供术前指导。输尿管在IMA根部水平距离血管相对最远,腹腔镜手术中间入路、先血管后平面的处理策略是可行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上尿路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在输尿管修复重建术后效果评估和指导后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多中心尿路修复RECUTTER数据库中69例患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9例,应急总医院22例,北京健宫医院18例)的病例资料,男39例,女30例。平均年龄(40.4±12.7)岁。左侧输尿管狭窄34例,右侧27例,双侧8例。输尿管上段狭窄26例,中段狭窄10例,下段狭窄33例。术前肌酐(92.3±26.9)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85.1±23.2)ml/(min·1.73m2)。上尿路修复重建术式包括回肠代输尿管术25例(36.2%),肾盂成形术8例(11.6%),输尿管膀胱再植术9例(13.0%),膀胱瓣输尿管成形术6例(8.7%),舌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9例(13.0%),阑尾补片输尿管成形术3例(4.3%),输尿管端端吻合术3例(4.3%),球囊扩张术6例(8.7%)。术后3个月拟拔除肾造瘘管前行改良上尿路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即:根据测压和显影结果分为3型,Ⅰ型为肾盂膀胱压力差在基线附近保持稳定,灌注过程中重建输尿管显影良好,肾盂绝对压力≤22 cmH2O(1 cmH2O=0.098kPa);Ⅱ型为肾盂膀胱压力差随灌注而升高,但输尿管蠕动尚且存在,压力可降至正常水平,检查结束时肾盂膀胱压力差≤15 cmH2O,肾盂绝对压力≤22 cmH2O;Ⅲ型为肾盂膀胱压力差随灌注而增加,始终>15 cmH2O,同时输尿管蠕动微弱或消失。分析不同分型患者的处理策略和治疗效果。手术成功定义为无需进一步治疗、无积水相关症状、肾积水程度减轻或保持稳定。结果本研究69例均顺利完成上尿路影像尿动力学检查。8例肾盂膀胱压力差>15 cmH2O,中位压力差37(19~54)cmH2O。10例肾盂压>22cmH2O,中位肾盂压63.5(24~155)cmH2O。上尿路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Ⅰ型60例,Ⅱ型5例,Ⅲ型4例。Ⅰ型拔除肾造瘘管后无需其他处理。Ⅱ型拔除肾造瘘管和双J管后嘱患者避免憋尿。Ⅲ型4例中,2例定期更换双J管,1例长期放置输尿管支架管,1例接受输尿管镜下球囊扩张。中位随访时间为24(18~42)个月,Ⅰ型均达到手术成功标准,手术前后肌酐分别为(88.71±23.09)μmol/L和(88.75±23.64)μmol/L(P=0.984),手术前后eGFR分别为(88.06±22.66)ml/(min·1.73m2)和(87.97±23.01) ml/(min·1.73m2)(P=0.969);Ⅱ型超声显示3例肾积水程度较术前改善,2例保持稳定,手术前后肌酐分别为(105.97±7.75)μmol/L和(97.63±7.56)μmol/L(P=0.216),手术前后eGFR分别为(69.08±14.74)ml/(min·1.73m2)和(75.95±14.02)ml/(min·1.73m2)(P=0.243);Ⅲ型患者接受再次治疗后超声显示肾积水程度保持稳定,手术前后肌酐分别为(105.14±44.34)μmol/L和(101.49±57.02)μmol/L(P=0.684),手术前后eGFR分别为(65.32±19.85)ml/(min·1.73m2)和(73.42±27.88)ml/(min·1.73m2)(P=0.316)。结论改良上尿路影像尿动力检查的灌注测压及显影结果可辅助评价输尿管重建术的手术效果,根据分型对进一步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与传统卫生技术评估不同,医院卫生技术评估(hospital-based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HB-HTA)主要基于医院视角开展经济学分析,常用成本-效果分析结合预算影响分析,关注当期的医疗成本与效果,支持医院内部卫生技术准入、采购定价、淘汰等决策。在我国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大环境下,基于HB-HTA的院内科学决策显得尤为重要。作者从卫生技术的经济学特性出发,分析HB-HTA与传统HTA在开展经济学评估时的差异,介绍HB-HTA经济学评估的步骤、内容、指标与方法等,并提出相关建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给予饮食指导与康复指导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骨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60例患者进行观察,采用掷币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8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饮食指导和康复指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床上活动及床下活动开始时间、便秘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参照组便秘率分别为7.50%、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床上活动及床下活动开始时间、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给予有效的饮食、康复指导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腹胀、便秘等症状,满足患者所需营养,降低便秘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术后康复疗程,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患者在基于风险预警评估的规范化护理下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向2022年1月-2023年3月入院行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的60例患者进行分组,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比较双方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结果:干预组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等评分均在对照组之上(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患者在风险预警评估的规范化护理下,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简介:摘要 目的:Caprini 血栓风险评估结合血栓弹力图(TEG)结果指导下的医护合作对脑出血患者的VTE干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本医院内2020年1月-2021年12月的脑出血患者50例,采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采用气压治疗仪预防VET作为对照组,选取本医院内2022年1月2022年5月的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结合TEG结果指导下的医护合作,TEG高凝状态患者的患者气压治疗仪联合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使用,对比2组的VET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VET发生了9例,实验组VET发生了0例。结论:Caprini 血栓风险评估结合TEG结果指导下的医护合作对脑出血患者的VTE干预效果较好,可以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