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对比研究,分析开放性输血和限制性输血,以此来分析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限制性输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阶段,在该阶段内筛选本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共计50例,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25例患者应用开放性输血,实验组25例患者采用限制性输血。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恢复时间、输血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经过输血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输血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输血量和输血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危重症患者采用开放性输血花费较大,对于资金不足的患者采用限制性输血更优,不仅不会影响恢复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而且可以降低资金的消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文章对比不同输血方法对危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重点探讨限制性输血策略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入组研究的2021年1月到2024年1月10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参照组患者采用开放性输血治疗(50例),入研究组患者采用限制性输血策略治疗(50例),统计两组患者输血量、输血费用、疾病恢复时间、并发症等情况,以此对比输血效果。结果 输血量对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输血费用对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患者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数据无差异性(P>0.05)。结论 本次研究分别对危重症患者采用开放性输血治疗及限制性输血策略治疗,两组救治效果均较为理想,限制性输血策略治疗期间输血量更少,输血费用更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MI及DRG在评价限制类医疗技术方面的作用效果。方法:从我院心血管内科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之间接收的患者中选出160例符合要求的出院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年作为度量单位进行数据统计,利用统计学软件做进一步的分析。结果:从偏相关性的角度对CMI与手术和介入治疗的占比加以分析,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且与控制并发症和伴随病占比前的r值对比,前者的r值更大。DRG组数与手术和介入治疗占比的r值较低,证明二者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采用CMI评价方法对开展限制类医疗技术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具有科学性、客观性。以CMI的分析结果为依据,医院管理层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到心血管内科在应用限制类医疗技术后,其技术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变化趋势,从而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专科建设、调整医疗服务结构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前节网格状缝线对眼内硅油的限制和角膜内皮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7年3月至2021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诊治的6例(6只眼)严重眼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均因晶状体虹膜隔损伤合并玻璃体视网膜损伤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及眼前节网格状缝线和硅油填充。总结随访期间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超声生物显微镜和角膜内皮镜观察的硅油位置和角膜内皮情况。结果6例眼外伤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7岁(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26岁),2例外伤眼为左眼,4例为右眼。5例为眼球破裂伤,1例为眼球钝挫伤。随访时间5~51个月,平均数为18.5个月。6例行眼前节网格状缝线和硅油填充后硅油均限制于缝线后,始终没有接触角膜内皮。4例至末次随访角膜保持健康透明,2例严重眼外伤患者分别在随访11、16个月时出现角膜带状变性(均非硅油接触角膜内皮所致),其中1例角膜带状变性患者随访51个月时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6例患者均无视物遮挡或炫光等不适主诉。所有患者术后体位相对自由,无需保持俯卧位。1例出现硅油乳化并在硅油乳化后阶段性眼压升高。结论眼前节网格状缝线可有效防止眼内硅油移位至前房,有效防止硅油接触角膜内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伤早期休克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护理。方法对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的60例多发伤伴休克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依据液体复苏方式的不同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积极液体复苏,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在治愈率、死亡率和发生并发症上的差异。结果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的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实施积极液体复苏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多发伤早期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能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治愈效果,值得临床引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严重骨盆骨折急救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6例TileC型严重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6例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接受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复苏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h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24h输血量为(2721.4±637.8)ml,MODS发生率为7.7%,死亡率为15.4%,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有显著优势,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骨盆骨折患者,施以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提升抢救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