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分级诊疗制度下慢性病患者过渡期护理模式,明确结构及功能,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实操性、推广性和借鉴性的慢性病管理模式。方法于2019年4月成立课题组,通过大量文献、政策分析,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理论模式为指导,构建过渡期护理模型并初步编制指标体系函询问卷,经过预调查进行修订,形成首轮咨询问卷,采用Delphi法对19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计算专家积极系数、专家的权威系数、Kendall协调系数。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量化指标的重要性程度。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0和0.84,Kendall协调系数为0.137~0.253 (P<0.001),变异系数均<0.25。最终确立的慢性病患者过渡期护理模式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38个二级指标以及"过渡期护理程序"的32个三级指标,并生成结构功能图。结论构建的慢性病患者过渡期护理模式科学可靠,内容全面,对推动移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引导优势资源下沉、促进分级诊疗落实具有现实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在ICU器械性压力性损伤(MDRP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1例ICU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人数、愈合时间、压力性损伤分期、护理人员预防压疮护理水平[采用自制护理技能评分量表]及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结果:研究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愈合时间、压力性损伤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MDRPI相关知识、医疗器械操作、健康教育、皮肤微环境管理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MDRPI发生率,减轻患者压力性损伤程度,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和水平,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在性囊性胃炎(GCP)的CT影像特征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搜集2015年6月至2019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GCP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共纳入9例患者,男3例,女6例,年龄44~66(59±7)岁。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并总结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强化方式及强化程度。结果9例GCP患者,病灶位于胃底3例,胃窦3例,贲门、胃体小弯侧、胃体大弯侧各1例;2例病灶以实性成分为主,7例病灶以囊性成分为主;CT表现为胃壁增厚3例,类圆形或圆形团块影突向胃腔6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实性成分明显强化6例、中度强化3例,病灶肌层轻度强化5例、中度强化4例;静脉期病灶实性成分渐进型明显强化6例、中度强化3例;病灶肌层强化不明显5例、渐进性中度强化4例;囊肿表面衬有完整的黏膜层7例、黏膜层欠光整2例。结论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CT检查可提供GCP病变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病变周围情况等信息,对GCP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是一组罕见的异质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涉及胆汁酸形成及分泌各个环节。依据其基因突变类型不同,分为PFIC 1-6型。随着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更多新的突变基因被鉴定出来,如ABCC12、VPS33B等,使诊断和治疗更加精准化。PFIC临床以进行性的黄疸和瘙痒、不同程度生长发育障碍、脂溶性维生素缺乏为特点。除PFIC3外,其他各型PFIC血清 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正常或大致正常,此点为临床诊断该病重要线索。但各型PFIC在发病年龄、病情轻重、肝外症状、预后等方面各有特点,随着病情的进展,最终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治疗包括营养、药物、非移植性手术治疗及肝移植。近年来转运体、基因治疗等的研究为PFIC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简介:摘要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受体因子(TRAF)家族包括7个成员(TRAF1~TRAF7),在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信号调节作用。其中,TRAF3是第一个确定与CD40胞质域相互作用的蛋白。近期研究表明,TRAF3作为一种新型代谢调控因子,参与肝脏脂代谢的调节,可促进肝脏脂质的聚集、引起肝细胞炎性反应的发生、促进肝细胞胰岛素抵抗。TRAF3可能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新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予以科室联系制度对其质量管理效果以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方法: 研究样本从本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中选取,总例数为 50 ,研究时间始于 2017 年 1 月,止于 2019 年 1 月,依据管理方式的异同进行分组,实验组予以科室联系制度,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制度,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管理效果。 结果: 研究明确,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人员在工作质量评分上存在差异,其中实验组工作人员较优( P<0.05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供应服务中心满意率上存在差异,其中实验组工作人员较高( P<0.05 )。 结论: 据此研究表明,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予以科室联系制度,能明显改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并提升供应服务满意率。
简介:[摘要]:医疗机构是当今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机构,其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和卫生监管制度不仅影响着医疗机构的发展,同时对医疗卫生行业的规范和完善也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就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卫生监管制度展开研究,首先阐述了当前其中存在的困境,其次对其改革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能够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在相对"宽松"的宏观政策环境下,为科研单位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管理办法来优化服务,做好风险防控,同时起到为科研人员"松绑"的作用。方法本文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为例,结合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针对制度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点,在建立健全劳务费管理办法、劳务派遣模式的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目录化试剂耗材采购管理模式、出入库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针对制度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上级政策模糊地带,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结果本文通过分析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建议以"制度化"取代"惯性化"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完善劳务费管理办法,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更加细化发放范围,明确不同类别人员的发放资格,根据当地年鉴制定出更加适当的发放标准;探索基础劳务派遣模式的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以期弥补财务助理工资低、聘期短、工作不稳定的缺点;建立目录化的试剂耗材采购管理模式及出入库制度,建议借助信息化管理措施,以实现对采购、使用各个环节的可视化管理。结论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可以激发科研活力,而且能够加快科研学术诚信建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评分制度在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6月护理评分制度未实施阶段为对照阶段,期间住院治疗的63例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纳入对照组;以2018年7~12月护理评分制度实施阶段为研究阶段,期间住院治疗的63例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个阶段不同护理方式实施后的护理效果、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实施前两组患者体重指数、骨密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实施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所提升,研究组提升更明显;护理质量比较,研究阶段各项护理内容评分均>8.98分,护理操作评分最高,对照阶段各项护理内容评分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阶段护理综合评价4个项目平均评分均>8.84分,护理质量分级评价中,各项目差级均为0;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总满意率为96.83%,对照组总满意率为87.3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评分制度在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护理中实施,有效提升了护理效果、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率。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的人口流动量不断的上升以及最新的医疗卫生机构体制的全面升级改革,传统的卫生管理体制已经慢慢的不适用于现在的社会现状,从整体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医院迫切的需要进行升级和改进,这样才能够确保我国公民的生命健康和进一步的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在 2020年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下,最新的,现代化医疗管理制度应该加快落实情况,各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在确保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朝着大方向前进的前提下,更好的服务群众,并且要在细节上做到对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性,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达到我们所要建立的现代化医院的服务标准。本文主要是针对现代化医院卫生管理制度改革的具体情况进行阐述,并为更好的建设现代化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有效可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