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近两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NICU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110例患儿资料。分为2010年组59例,2011年组51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院内感染发生的种类,并统计病原学检查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较常见的院内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血液系统感染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感染以条件致病菌为主。结论近两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在发生率及病原菌感染的种类上无显著性变化,院内感染发生率在同等级别的医院中处于较好的水平。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中心(ICU)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通过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ICU中住院的71例ARF患者分为院内及院外两组,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其年龄分布特点、病因及临床转归。结果在ARF病因方面,院内及院外两组患者均以肾前性因素为主,分别占73.24%和51.22%。ICU中ARF的死亡率较高,占57.75%,院内组ARF的死亡率为70.00%,社区组死亡率为57.75%,两组死亡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中ARF患者的死亡率高,其病因以肾前性因素为主,应高度重视。

  • 标签: 重症监护中心 急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进行一个临床研究,观察患者的康复状况。方法以2008年2月到2010年10月期间我院入住的重症儿童,研究观察患儿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状况,进行详细的临床研究。结果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儿童一共有48位,由此得到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株数是85。在这当中,通过社区受到感染的人数是10位,通过医院受到感染的人数是38位。因为P小于0.05,两个分组之间在统计学方面是有意义的。结论在临床表现方面,通过社区受到感染的的患者的病症和通过医院受到感染的的患者的病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通过社区受到感染的患者大多数情况属于原发性质,死亡的机率比较高。对于医院的获得性感染病原,铜绿假单胞菌就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抗生素等的过度使用都可能增大这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 标签: 儿童 重症监护病房 铜绿假单胞菌 感染 病症
  • 简介: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水平现状,为管理者对其进行管理和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调查406名ICU护士,采用因子分析萃取因素,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建立评价模型,对ICU护士的态度和能力水平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评价模型在科研能力上的权重最大。ICU护士的态度和能力总得分为3.46分,其中"态度"和"临床实践能力"得分最高;"科研能力"和"咨询能力"得分最低。结论:ICU护士的专业态度尚可,但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专业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ICU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5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84例患者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另70例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比较经皮气管切开和传统气管切开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以及拔管后伤口愈合时间。结果在危重患者中,经皮气管切开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微创,快速,简洁,安全可靠,便于操作等诸多优势,对于ICU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建立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 危重患者 机械通气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NP)的临床特点与预防控制对策。方法对我院160例NP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其临床特点。结果NP是院内感染的重要形式,占全部院内感染的18%,病死率34%,特别是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内的NP,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结论了解NP临床特点与预防控制对策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可以正确指导临床用药,避免抗菌药的滥用,缓解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 标签: 医院获得性肺炎 重症监护患者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学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1年入住ICU发生医院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分布特点和及药敏结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检出病原菌172株,革兰阴性杆菌占72.1%,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占42.7%、铜绿假单胞菌35.5%;革兰阳性菌占23.3%,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55%,溶血葡萄球菌15%;其中下呼吸道占84.9%。结论ICU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它们多为多重耐药菌,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相关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SAS、SDS两项指标护理干预后组间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文所提出的针对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相关心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显著,值得进步一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患者 心理状态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肝病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我院对2009年9月-2010年10月在医院重症肝病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100例重症肝病患者感染病原菌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进行药敏检测。结果重症肝病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55.56%.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耐药性较低,溶血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0%,但没有发现对青霉素及氨苄西林耐药株。结论引发重症肝病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多为多药耐药型菌株,且耐药性均较高,所以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的及时监测,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重症肝病 监护病房 感染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负责对危重新生患儿提供全面、系统、持续的监护及救治,是挽救新生儿重症疾病的场所,也是护理风险及纠纷发生较多的场所。根据临床护理经验,我认为,常见的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影响、交接、检查、沟通因素、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影响因素、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意识水平及一定的客观因素等,因此,要加强病区工作制度,规范护理流程,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建立病区管理制度,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基础护理管理,降低不安全因素,减少纠纷的产生。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240例,对其深部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并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本组例标本共培养出阳性致病菌115株,阳性率47.92%,其中大肠埃希菌25株,肺炎克雷伯菌23株,鲍曼不动杆菌14株,表皮葡萄球菌13株,阴沟肠杆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溶血葡萄球菌7株,其他16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喹诺酮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氨基糖甙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对哌拉西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逐渐成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菌,痰培养是目前新生儿肺炎重要的病原监测手段之一。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 晚期 感染性肺炎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渐进性活动训练促进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机械通气患者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98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实验组患者在镇静中断后每天实施两次早期渐进性活动训练;对照组患者每天两次接受床上被动或主动全范围关节活动。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分表(functionalindependencemeasure,FIM)对两组患者分别在拔除气管插管时、转出ICU时和出院时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拔除气管插管时FIM总分及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转移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在转出ICU时和出院时在FIM总分及5个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下肢深静脉栓塞(deepvein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渐进性活动训练能促进ICU机械通气患者神经肌肉功能恢复,并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活动训练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 简介: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查阅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上海中山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抗菌药物使用量(以antibioticsusedensity,AUD表示),及同期该病房送检的临床标本中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的耐药率,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该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送检的临床标本中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429株(不包括2周内重复菌株),标本来源大部分为痰标本(92.3%)。在2009年和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9.1%和45.7%、头孢哌酮-舒巴坦18.2%和42.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2.7%和48.6%,上述结果显示该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有上升。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7.3%和54.3%,P〈O.()1)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4.6%和14.3%,P〈0.01)的检出率也明显升高。亚胺培南(AUD:2.32上升至4.96)、头孢哌酮-舒巴坦(AUD:0.16上升至7.5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AUD:2.19上升至4.76)的使用强度呈明显上升。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亚胺培南的使用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570,P值为0.067。亚胺培南的使用强度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0.01,R=0.881)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0.031,R=0.647)的发生率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发生率也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强度相关(P=0.038,R=0.630)。结论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的增加相关。

  • 标签: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耐药
  • 简介:摘要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Care,简称PC)是近年来国内外医院药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是医院实施医疗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现代医院药学将从药品供应管理向药学监护转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需要PC,PC是中国传统药师的出路。浅谈了我国开展PC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介绍了PC的定义和包含的内容,着重叙述施行PC医院药师必须具备的条件,开展PC的方法及开展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对PC未来的展望。

  • 标签: 药学服务 药学监护 医院药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从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革兰阴性菌(主要为肠杆菌及非发酵菌)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从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分离到1785株革兰阴性菌。结果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为铜绿假单胞菌526株,占29.5%,肺炎克雷伯杆菌484株,占27.1%,鲍曼不动杆菌245株,占13.7%,大肠埃希菌205株,占11.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95株,占5.3%。10年中,对所有革兰阴性菌活性最高的是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病原菌检出首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其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48.7%,62%,产ESBL菌株检出率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增高。结论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革兰阴性菌保持很高的敏感性,但其它抗生素的活性根据临床情况有升有降。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明显,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是减缓耐药菌产生和传播的重要手段。

  • 标签: 革兰阴性菌耐药监测肠杆菌及非发酵菌抗药性微生物
  • 简介:目的观察红霉素或甲氧氯普胺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肠内喂养失败的机械通气患者胃排空障碍的治疗效果,以及红霉素联合甲氧氯普胺补救治疗单药治疗失败病例的效果,并筛选影响红霉素或甲氧氯普胺作用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肠内喂养失败的机械通气患者72例,肠内喂养失败后第1天10:00进行肠道营养。患者随机分为红霉素组和甲氧氯普胺组,共治疗6d。各组第1次给药均在第1天8:00,给药24h后,开始记录每日10:00,16:00,22:00和次日4:00胃液潴留量、患者基本情况和治疗前24h的胃液潴留量。比较每日胃液潴留量及肠内喂养成功率。对于单药治疗失败者,直接纳入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时间6d,治疗24h后开始记录联合治疗组每日胃液潴留量及肠内喂养成功率。结果ICU机械通气患者肠内喂养失败的情况下,红霉素组每日平均胃液潴留量较甲氧氯普胺组少[d2:(75±19)1)S(130-4-23)ml;d3:(72±16)w(120±21)ml;d4:(71±22)VS(125±18)ml;P〈0.05】;红霉素组的喂养成功率较甲氧氯普胺组高[d2:65.7%US37.8%;d3:51.4%VS27.0%;d4:45.7%VS18.9%;d5:40.0%IJS16.2%;P〈0.05];在单药治疗失败后,红霉素联合甲氧氯普胺补救治疗效果更佳,在第5天的喂养成功率高达64.3%,明显高于红霉素组(40%)和甲氧氯普胺组(16.2%);治疗前24h的胃液潴留量、血糖水平、入组时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I/)评分、是否存在休克与喂养失败显著相关。结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肠内喂养失败的情况下,小剂量红霉素治疗胃排空障碍效果较甲氧氯普胺为佳;在单药治疗失败后,红霉素联合甲氧氯普胺补救治疗效果更佳;治疗前24h的胃液潴留量、高血糖水平、入组时高APACHEII评分、休克为喂养失败�

  • 标签: 红霉素 肠道营养 胃排空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