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卡尔梅克人带着他们已定型的文化素养和文化传统来到了俄罗斯,在新的土壤上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他们的文化。卫拉特—卡尔梅克文字“托忒”文一直被卡尔梅克人广泛使用到1925年,这种文字是卡尔梅克人的祖先在几个世纪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传统之一。这样的文字是编年史、纯粹的卡尔梅克文学诞生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流传至今的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书面材料证明了卡尔梅克书面词汇的高度发达,如编年史、文献、公文、函

  • 标签: 卡尔梅克人 四卫拉特 卫拉特人 文学艺术 编年史 文学作品
  • 简介:一、诸邦部时代(约公元前6、7——公元6末)1、公元前六象雄长松协伯弃希大帅()用象雄文著《疗毒雍仲旋》()。2、公元前126年泽拉嘎玛约德()与聂赤赞普()述说“有毒就有药”()。用解毒药。3、公元前一能制手脚触之即可侵染,置人于死地的毒药。出现野牛角早产儿急救术。

  • 标签: 公元前6世纪 公元10世纪 西藏医药学 历史发展
  • 简介:自1949年以来,中国参照苏联模式建成一个“多民族国家”,在50年代开展了“民族识别”工作,政府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各地调查,最后正式“识别”出56个“民族”,这样一个民族格局构成了现今中国民族关系的基本框架和所有制度、政策设计实践的基础。为了更加深入地分析建国后60年中国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实践,反思在民族工作中出现的经验和教训,重新思考并开展对50年代“民族识别”工作的口述史调查,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讨论这一格局对今天中国民族问题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讨论了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民族问题研究者面对的几大难题,简略分析了“民族识别”工作的基本情况。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在思想和观念上得到解放,学术理论上也开阔了视野,对于2050年代“民族识别”工作的再认识,理应成为今后中国族群问题一个重要研究的专题。

  • 标签: 中国民族问题 民族识别 口述史研究
  • 简介:2030年代,新桂系统治下的广西被誉为中国的“模范省”.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就。但是,在新桂系统治下,2030年代广西农村教育投入与现实严重失衡。文章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对当时农村社会的影响后得出结论:农村要想真正改变,必须实行一场根本的变革。

  • 标签: 20世纪30年代 广西 农村教育
  • 简介:2030年代前期,中国的旅游业得到初步发展,津浦铁路沿线的社会秩序相对安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曲阜遂成为旅行社重点推荐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多数游客,抱着对孔子的敬意及对其后裔的好奇心抵达曲阜参观游览。但曲阜落后的交通、寥落的景点、衰败的社会经济和保守的社会风俗,让多数游客对曲阜城这个“乡村化城市”略感失望。游客们虽能肯定孔子及其历史地位,但已失去帝制时代的温情与敬意。在进步与革新思潮的影响下,孔子及其后裔在当时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曲阜也成为古老与落后的象征。

  • 标签: 乡村化城市 20世纪30年代 旅游业 曲阜
  • 简介:本文从关于古代瓷器相关问题的讨论、由古瓷窑址的发现而引发的研究、其它的专题研究与讨论三个视角出发,以专题形式对20中国古瓷器以及古瓷窑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梳理出清晰的脉络,以期为中国古陶瓷的深入研究做出自己的努力.

  • 标签: 古代瓷器 瓷窑址 专题研究 20世纪 文物考古研究
  • 简介:20初知识分子的地方意识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表露出来,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地方意识总体上是乡土社会在近代社会变迁方面的反映.地方意识的特点是爱国主义与本位主义、进步性与落后性、现代意识与传统意识交织在一起.总之,这些特点使得20初的知识分子的地方意识对近代中国社会演进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影响.

  • 标签: 知识分子 地方意识 社会变迁
  • 简介:2040年代,《康导月刊》中的边疆文艺接连问世。战争背景下,抗日救亡一度成为边疆文艺的重要内容。为加强边省与内地的联系、交流,凸显西康大后方的重要作用,边疆文艺也推出了大批展示当地特色的作品,边省风土人情得以集中展示。抗战建国的洪流中,边疆文艺成为国人审视西康的窗口,也是边省同胞接触现代文学、观念的孔道,它起到了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作用,体现了边疆人士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反映出康省政府强烈的地方意识,国家权力渗入西康的复杂性可见一斑。

  • 标签: 西康 《康导月刊》 边疆文艺
  • 简介:20的科技发展,更新了史学家的史学观念,提升了历史学的科学性;扩大了历史学的研究领域,丰富了研究内容;引进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发展了史学方法论;开辟了新的史学信息来源,增加了新的史料类型;改善了研究手段,繁荣了历史学的表现形式。在20科技发展的影响下,中国历史学获得了整体性的进步,不仅使历史学的学科性质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也提升了历史学的价值与功能。

  • 标签: 20世纪 科技发展 中国史学
  • 简介:民族精神的生成与培育,有赖于语言的承载与传播。20初,革命上升为民族精神,一定意义上可视作中国现代性革命话语由渐到顿的变化过程。中国现代性革命话语既受儒家传统的影响,又吸收英语、日语中的现代性因素,到20二三十年代,革命已由此前为人禁忌的词汇变为强势话语,由少数人的思想变为广大民众的精神追求。

  • 标签: 革命 精神 话语
  • 简介:20三四十年代在反法西斯侵略与伊斯兰民族复兴运动蓬勃开展的时代环境下,由于新式教育进一步开展和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培养和提携,回族青年知识分子群体逐渐成长起来,人员急剧增多、思想渐趋成熟、行动激进有方是其主要表征。

  • 标签: 回族知识分子 青年群体 成长
  • 简介:抗战后国民政府迫于舆论压力,开始沿承总理遗教,实施“宪政”统治。为了使其宪政之治初备民主色彩,国民政府决定将乡镇保长的产生模式由委派制转变为选举制。甘肃乡镇保长民选亦在国民政府的一再催促下于1945年开始实施,然因其地僻处西陲,财力、人力均极缺乏,民众思想陈陋痼弊,乡镇保长民选一开始便举步艰难。加之内战的爆发和田赋兵役的持续加重进一步加剧了村民与乡镇保长的矛盾,乡镇保长职位不再成为乡村精英竞逐的对象,随选即辞或被迫就任者屡见不鲜,本欲借助选举以提高乡镇保长素质的民选制度却进一步加剧了乡村权力结构的失衡。面对乡镇保长群体性劣化和乡村秩序的紊乱,甘肃省政府在内战尾歇之际被迫将乡镇保长的产生模式再次由选举回溯为委派。乡镇保长民选的异化及最终失败的结局,宣告了国民政府在天时、地利、人和均处不利的时境下试图通过民主的幻象来挽救日趋消亡的政治声誉,其结果只能是一场民主的滥觞。

  • 标签: 国民政府时期 乡镇保长 民主选举 甘肃省政府
  • 简介:写作某一艺术样式在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具有断代史性质的专门论著,是很有意义的工作.集合若干种这方面的探讨,将有助对这一阶段的若干学科、多种艺术样式,在中国的流传、发展,有切实的理解,勾勒出整体的面貌.

  • 标签: 作读 史开创 地域戏
  • 简介: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提出“人权”与“科学”两大口号。登高一呼,天下响应。1917年,《新青年》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要求对文学的形式和内容进行革命,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吴虞、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都以言论激烈而领潮头之先。“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发展到新的阶段,学习马克思主义和研究俄国革命问题蔚为风气,各种社团、报刊风起云涌,社会主义思潮、无政府主义思潮广泛传播,中国出现了李大钊、陈独秀、邓中夏等第一批社会主义者。新文化运动──20中国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 标签: 思想启蒙 文化运动 20世纪 陈独秀 《新青年》 李大钊
  • 简介:人力车,是一种用人力挽拉、供人乘坐的单座车辆,据传是由日本人高山幸助在1870年首创。19末人力车被引入广州后.至20二三十年代达到鼎盛。当时广州的人力车有6000多辆.人力车夫达13000多人。幄管人力车已于1949年后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但它作为清末民国时期广州早期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是不应该被遗忘的。本文拟以民国时期广州的人力车夫这庞大职业群体为对象,对他们的来源、生活、婚姻家庭等状况,以及他们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一论述。

  • 标签: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人力车夫 广州 政府救助 清末民国时期 19世纪末
  • 简介:2020年代初,中国学人逐渐形成了努力发展现代文史研究以与西方汉学竞胜的学术共识。受此信念驱动,胡适、陈垣、陈寅恪等人,在批判继承乾嘉汉学遗产基础上,借鉴西方汉学将文史研究与现代考古学、语言学结合的治学路径,努力打破陈旧观念,发展出可与西方汉学界竞胜的现代文史研究形态——新汉学,并试图将北大国学门、清华国学院打造成新汉学的中心。虽然这一努力遭受挫折,但其理念及积淀的经验与学术人才,对此后中国现代文史研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傅斯年领导的史语所正是承接了前一时期新汉学发展的经验与人才,并将与西方汉学竞胜以争取国家荣耀的理念意识形态化,才迅速蓬勃发展成为中国文吏研究的领导机构,并最终完成了中国文史研究的现代转化。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史之学 新汉学 北大国学门 清华国学院 史语所.
  • 简介:作为现代伊朗的前身以及欧亚大路上重要的节点国家,波斯在近代中国知识界受到长期且广泛的关注,尤其在19末至20初这样一个转折的历史阶段,中国近代的波斯认知伴随着中国对自身的认知逐渐生成,并经历了特征鲜明的三个阶段。本文聚焦1970年代至2020年代国内报刊对波斯的记述,分析中国波斯观念的形成过程如何与当时中国的国内环境与关注议题相契合,从而看中国人如何不断探索属于近代中国自身发展的改革之路。

  • 标签: 中国 波斯 报刊 近代
  • 简介:迈克尔·W.朱克曼(MichaelW.Zuckerman)教授的研究方向是美国文明史。他于1961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67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早在1965年,朱克曼就在宾大历史系担任兼职讲师,开始教学生涯。196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他正式成为宾大历史系助理教授。朱克曼教授在宾大历史系工作近半个世纪,直到

  • 标签: 反思年代 史研究 年代美国
  • 简介:“门户开放”是近代英国获取在华利益的主体政策.自由贸易作为近代英国重要的商业政策,其内在逻辑即“门户开放”.同时自由贸易原则也是英国侵略他国的道德制高点.20初云南民族主义运动对英国造成巨大阻碍,英国遂打着商业自由、“门户开放”旗帜强词夺理.本文指出“门户开放”本身就是两张皮,英国的商业利益与政治利益密切之关系,才是英国提倡“门户开放”的根本原因.

  • 标签: 英国 门户开放 民族主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