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曾子吊于负夏"一事见于《礼记·檀弓》,自郑玄作注以来,历代礼家对经文"既祖""填池"二词的解释众说纷纭,由此也导致对负夏氏非礼行为的认定出现偏差。本文通过梳理历代学者诸说,结合《既夕礼》记载,驳斥异说,认为"既祖"指的就是在启殡之日,即下葬前一日,主人所完成的将柩车调转使柩首朝南的仪式。"填池"即"奠彻",指的是撤去启殡之日柩车转向后所设祖奠的做法。

  • 标签: 曾子吊于负夏 既祖 填池
  • 简介:我国古代的诗歌选集《诗经》共有305首诗,分为风、雅、颂三类。《秦风·蒹葭》是一首爱情诗,写一位男子(也可能是女子)深深思恋一位“伊人”,不畏艰险地追寻“伊人”。“伊人”却处于苍茫蒹葭与浩渺水域的一方,始终难以企及。而这位男子矢志不渝地追寻着、追寻着。《蒹葭》创构了一种企慕情境,而成为传颂千古的名篇。

  • 标签: 《蒹葭》 《诗经》 企慕情境 歧解 爱情诗 男子
  • 简介:认识一个事物,有两条途径:一条是通过亲眼看到的事实和亲身参加过的实践认识该事物;另一条途径是通过对该事物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来认识该事物。前一条途径主要是用于认识现实,认识自己所从事的改造现实社会的事业;后一条途径主要是用来认识历史,认识自己并未亲自看到的事实和自己并未参加过的实践。对《红楼梦》的认识,属于后者。

  • 标签: 《红楼梦》 成书过程 小说研究 人物刻画
  • 简介:“同死生之域”是中古思想史的重要内容,它有现世成仙、逝後升仙和自杀求仙三种不同趋向。这些趋向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道教从初始向深层发展的轨迹,而尸是探索此变迁过程的重要角度之一。尸是一种独特的神仙方术,渊源於战国後期的死後复生思想,并非纯粹追求肉体不死,还涉及灵魂观念。尸通常用以粉饰神仙人物或方士的逝世,但在六朝时,尸与道教、金丹、民间信仰甚至佛教轮回思想交缠在一起,形成一个庞杂体系,与自杀求仙观念相互推波助澜,促使一些盲从者不惮以自沉、火焚、兵杀、服尸解药、服金丹等极端方式追求永生,从而对民众生活、墓葬风俗、社会秩序、道教发展等产生多方面影响。

  • 标签: 同死生之域 道教 尸解 自杀 六朝
  • 简介:缙回家闲居八年后,朱元璋去世。在这期间,朱元璋再也没有起用缙。建文帝登基,缙也没有受到重用。到建文帝被推翻时,缙的职务只是翰林待诏。其时,建文帝身边最受信任的文臣是方孝孺。以方的性格,他不大可能喜欢缙这种习性的人。但坐冷板凳的处境恰恰帮助了解缙,当永乐皇帝朱棣登基后,缙很快得到了重用。

  • 标签: 解缙 狂人 文艺 建文帝 翰林待诏 永乐皇帝
  • 简介:一引言唐吴兢(670-749)《乐府古题要》(下简称《要》)二卷,为今可考最早的题解类乐府书。学术界一般使用的是明末毛晋据元本付梓的津逮秘书本(下简称津逮本),源於此本的清张海鹏学津讨原本,以及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等本子。但《要》尚有一明钞本传世(见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下简称国图),此本很长时间未为学界所知。

  • 标签: 乐府 吴兢 中国国家图书馆 简称 学术界 张海鹏
  • 简介: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初中语文古诗文、尝试完成赏析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采用各种方法,促进学生积累知识点,学会如何表达观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成绩。

  • 标签: 诗文赏析 融会贯通 试题 初中语文 古诗文 知识点
  • 简介:《锡伯族西迁戍边路线图》韩启昆《锡伯族西迁戍边路线图》,由笔者与关多文同志合作,特为纪念锡伯族西迁伊犁屯垦戍边229周年而绘制的。将图印在一个正方形长宽各30公分的手帕上。在纪念大会上,赠送给前来祝贺的省市领导和来宾、参加大会的本族干部和群众,以示...

  • 标签: 锡伯族 路线图 乌里雅苏台 塔尔巴哈台 科布多 中国历史地图集
  • 简介:《闺意献张水部》为唐代诗人朱庆馀的名篇,诗云:“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人时无?”对首句中的“停”字,各说不一。有释为“放置”者,如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云:“停,停放。”又有释为“停留”或“留”者,意在强调红烛之通宵不灭,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诗选》云:“‘停’,留,即不吹灭。通夜长明之意。”

  • 标签: 唐代诗人 红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婚俗 《唐诗选》 诗三百
  • 简介:<正>《周易》本是殷周之际的一部筮书,但其中的卦辞爻辞多用民歌、俗话、谣谚,因此,在对它进行文史研究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它的民俗学价值。而且,由于《周易》年代久远,文辞简古,对于其中一些反映特殊民风民俗的辞条,也只有结合民俗考察,才能获得真,才不至于造成误读。比如,《屯》六二“匪寇婚媾”一条,早已被定性为奴隶主抢婚的写照,并赫然写进了颇有权威性的《中国文学史》。然而,平心而论,人家明明自白“匪寇”(“匪寇”即“非寇”,《周易》均以“匪”为“非”),却硬要指控是抢劫,难免不是冤枉古人。这就需要重新考虑了。

  • 标签: 匪寇婚媾 民俗文化 民间故事 《周易》 竞赛 达斡尔族
  • 简介:一一首题画诗改变了太子的命运永乐二年(1404年)四月初二这一天,永乐皇帝朱棣做了两件大事。上午,他在金銮殿举行隆重仪式,任命和尚道衍为太子少师,并恢复俗姓姚,赐名广孝。朱棣让姚广孝担任太子的老师,可见倚重之深。但此时,究竟谁能够当上“太子”,朱棣还没拿定主意。

  • 标签: 《记狂人解缙》 永乐皇帝 朱棣 姚广孝
  • 简介:公元前10世纪,庞贝只是一个小集镇。这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家业和渔业生产。后来,它发展成一座繁华的城市,面积约1.8平方公里,人口2万,庞贝人奔放的个性和整座城市欢愉的风情,至今仍令人们倾倒。

  • 标签: 城市 渔业生产 公元前 小集镇 庞贝
  • 简介:古书篇名是文本形态的组成部分。《逸周书》篇题中的""字是其文本固有面貌,非后人所增,亦非解说之意,而是其标目的一种方式,此例在先秦古书篇题命名中并不少见。理清先秦古书题名旧例,对先秦及以后的古书性质认定有普泛性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逸周书》 “解”字 题名
  • 简介:《红楼梦》第五回写贾母率荣国府女眷和宝玉到宁国府会芳园宴饮赏梅,饭后宝玉感觉倦怠想睡午觉,乖巧的贾蓉之妻秦可卿引他到上房内间歇息。不料宝玉进门一看到墙上贴着的画,心中便陡生不快,嚷嚷着要换房间。这幅画叫《燃藜图》。为什么一幅“人物固好”的画会刺激宝玉产生“不快”呢?作者曹雪芹在书中没有直接解释。当然,知道“燃藜”出典的读者都不难明白,这是因为宝玉不喜正规学业和“仕途经济”这一套,所以一见有人在伏案苦读的画面,就不自在起来。

  • 标签: 宝玉 “红学” 紫禁城 《红楼梦》 宁国府 荣国府
  • 简介:<正>最近,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敦煌吐蕃文献选》一书,书中汇集了王尧、陈践二位先生从法国《敦煌吐蕃文书选集》一、二两辑中所选译的藏文文献,并收有译者的考释文字。把敦煌所出的古藏文文书译为汉文,以利于更多的研究者阅读和研究,这是我国学术界共同的愿望。《文献选》的出版,标志着这个工作有了可喜的进展,而这个进展是与王尧、陈践二位先生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

  • 标签: 战国策 敦煌石室 敦煌文书 史记 吐蕃 民族出版
  • 简介:殃怪以祈福祉是壮族麽教的基本教义,属宗教禁忌范畴。麽经以程式和主题为表述策略,详实细致地展现了麽教“七十二殃怪”的禁忌情况,表现出鲜明的程式化语言特征,以及关注族民生产生活的内容特征。麽经对禁忌事象的尽情铺陈是民间口传诗学充实诗文内容、延展表演时长的创作技法,客观上对麽经受众起到了安抚个体心理和整合族群关系的文化调适作用。麽经中禁忌观念与神灵观念的对应,有力诠释了麽教信仰的原生特质。源于禁忌局内人记述的麽经禁忌内容,能为包括禁忌民俗在内的壮族文化研究提供丰厚可信的民族志史料。

  • 标签: 麽经 禁忌 程式 主题 壮族
  • 简介:丰乐桥碑出土,为遵义增添了一件文物;碑文见诸书刊,标点时有误讹,为避免误读,特加点注,并辅之今译,以利传布;丰乐桥历经百年,安然无恙,今见其碑,读其文,深悟其桥、碑与营造者精神同在.

  • 标签: 丰乐桥碑 碑文 佛尔国春 历史文化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