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38年3月下旬,日军的坂垣征四郎和矶谷廉介两个精锐师团三万多人分两路从临沂、滕县夹击,企图向战略要地徐州逼近。抗日军队则在鲁南重镇台儿庄筑起了“血肉长城”。台儿庄,方圆不足十公里,上演了一场中国军队和日军的殊死决战。日军精锐的矶谷第十师团和李宗仁指挥的第五战区孙连仲、汤恩伯的部队在一百多公里的战线上,经过16天的鏖战,以我军的胜利、日军的惨败载人中国抗战史册。李宗仁设宴招待劳军特使郁达夫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军事委员会暂迁武汉,并进行改组,政治部共设三个厅,郭沫若任第三厅厅长,拟邀郁达夫担任三厅的对敌宣传处处长,打电报去福州要他立即赶去武汉。郁达夫接到郭沫若的邀请电后,于1938年3月9日离开福州,先到浙江富阳家中奔丧,然后前往武汉。3月底到达武汉时,三厅已完成组建,郭沫若便另聘郁达夫任第三厅的设计委员,军衔为少将。这个“设计委员”,虽然是闲差,但郁达夫并不计较,而是以满腔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到抗日宣传活动中。
简介:中国年鉴随着经济的繁荣而发展,但年鉴数量的增加与质量提高明显不同步,中国年鉴的整体质量不高,出现“千鉴一面”的局面,其主要原因在于未能把年鉴编撰上升到“著述性”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年鉴条目编撰没有任何一个一次文献可以替代,必须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合,并深度挖掘,形成一个有质量的三次文献,即原创作品,年鉴编撰的这种原创性就是“著述性”。年鉴“著述性”有其理论和法规依据。“著述性”是年鉴质量的核心和灵魂,是年鉴资料性、新颖性、可读性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而年鉴正确的编撰思路又是年鉴“著述性”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只有强调年鉴的“著述性”,才能切实提高年鉴的编撰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