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17年,陈衡哲以“莎菲”①为名在《留美学生季报》发表白话小说《一日》,被认为“文学革命讨论初期中的最早的作品”。②1918年9月,在《新青年》发表白话诗《人家说我发了痴》;1918年10月,接着发表白话剧本《老夫妻》。这些小说、诗歌、剧本奠定了她在新文学史上的拓荒者地位。陈衡哲1918年发表于《妇女杂志》的游记《记新大陆之村中生活》④,也是一篇十分独特的文本。这篇游记三千余字,虽用文言写成,但充斥现代词汇,虽是游记,但有着报告文学的气质。在目前所见的《衡哲散文集》、《陈衡哲散文选集》等作品集中都没有发现此文,至今学界也几乎无人论及。
简介:谈到电影《八月》,导演张大磊说:“它是一件关于十二岁的少年小雷和他身边人发生的事情,是一场关于过去的白日梦。”电影《八月》讲述的是“事情”而非“故事”,是“白日梦”并非“回忆录”。当下和过去、真实与虚幻的你来我往回响在导演张大磊心里,隐伏于电影叙事之下,以模糊、重叠的姿态赋予电影一种“既……又……”句式的美感,电影故事叙事性的弱化使影片显得纯粹、真实,就像从上世纪90年代的漫长岁月中剪出来的一小段时光。在电影《八月》里,“故事”没有开头、发展、高潮、结局,只是时间慢慢地流淌,“事情”静静地呈现,让我们有机会慢下来、停下来回看那段生活,感受那个变动时代的世情冷暖、苦辣酸甜。然而它又不是以写回忆录的方式来讲述电影里的故事,安静舒缓的叙事节奏、保持距离的叙事视角,使影片蒙上一层梦幻的特质,它既是电影主人公小雷的梦、导演张大磊的梦,更是我们每个人关于上世纪90年代的“白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