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季《中国诗词大会》中,有两位外国选手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是击败才女武亦姝攻擂成功的新加坡女大学生李宜幸,一位是热爱毛泽东诗词的美国大学生伍淡然。或许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外国选手没有太大的比赛压力,反而显出一派轻松,李宜幸攻擂的过程眉头都不皱一下,伍淡然也是表现呆萌,采访中,令人感触的是他们对中国诗词的纯粹热爱。
简介:平声的“治(鱼)”在汉语中长期使用,且仍在汉语方言中广泛使用,当是去声的“治(理)”变调构成的,不大可能是借词。其与表示“死、杀死”意义的南岛语词的音义关联是偶然的,二者并不同源。闵语中表示“杀、屠宰”的“创”则可能是古南岛语的底层词。
简介:“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是两则含义不同但内容相关的成语,前者说的是将鱼直接给人,后者意谓教给人捕鱼的方法。在这里。“鱼”是目的,“渔”是手段;将鱼予人,解的是一时之急;授人获鱼之法,解的是长久之饥。换句话说,“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虽仅一字之别.却代表着两种颇不相同的助人态度和行为方式。
简介:文章从音韵结构上分析指出“支微入鱼”产生的基础是/jwij/,因异化而丢失腭化介音/j/是多数官话方言uei韵母的源头,而因异化而丢失腭化韵尾/j/是导致“支微人鱼”产生的音变。止摄合口三等和蟹摄合口三、四等字甚至包括某些方言中的蟹摄合口一等字在不同的阶段都曾具备/jwij/这样的基础,故都产生这一变化。这一变化是与知庄章组字丢失腭化介音交织在一起的,故产生了不同的类型,文章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变化在晋方言中的表现。
简介:我是一个喜欢鱼的人,可读了朱国良先生的《鱼的“精神”》(载《语文新圃》2009年第3期)一文后,对鱼的态度有了转变。
简介:明代的戏曲分为唱南曲的传奇和唱北曲的杂剧,沈璟和梁辰鱼分别是今苏州地区的吴江派和昆山派的代表作家,他们以传奇创作为主,沈璟的戏曲有剧本《义侠记》、《红蕖记》、《坠钗记》等,梁辰鱼的作品主要是《浣纱记》。他们的作品中表现了吴地佛教文化,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宣传积德行善、远离诸恶的佛教思想;主张淡漠世俗、保持本真的人生态度;同情民众苦难、慈悲为怀的创作动机。
老外赛诗一点不见外:尽显对中国诗词的纯粹热爱
“治鱼”的“治”来源于古南岛语吗
也说“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高校教学随想之一
“支微入鱼”的演变模式及其在晋方言中的表现
伟大的精神与正确的方向——读朱国良《鱼的“精神”》有感
明传奇中的吴地佛教文化——以沈璟和梁辰鱼的戏曲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