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2 个结果
  • 简介:制度环境是农村留守家庭离散形成的外生变量,只有明确制度环境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农民的行动逻辑,从而更为理性地探寻农村留守家庭离散的制度根源。非均衡的制度环境不仅是城乡巨变的根源,更是农民离土离乡的动因。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与农村形成了巨大的鸿沟,社会化小农不得不遵从先在结构的安排走出土地、走向城市,但单向的城镇化使得农民难以实现举家迁移,农村形成了数量庞大的留守群体,大量农民家庭被迫离散。治理留守家庭离散要从制度入手,通过制度供给来改变"旧秩序"的不公平与落后,制度变迁方式由"帕累托改进"转向"卡尔多-希克斯改进";以"四化"同步战略为主线,推进举家迁移市民化与农村城镇化并重;政策制定更多地考虑家庭维度;增强公共政策的性别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终止留守家庭的非常态生存方式,让农民享受到体面、有尊严的劳动和幸福的生活。

  • 标签: 制度环境 留守家庭 城乡二元结构 制度变迁 农村城镇化
  • 简介:今年春节,记者前往岳阳大云山看农村新变化,最直观的感受是:私家车陡增,堵车和停车成为有车一族“幸福的烦恼”。

  • 标签: 烦恼 幸福 农村 私家车
  • 简介: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不变的议题,水污染防治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亿万农民的健康和粮食安全。本文从环境公益诉讼的角度,通过法律途径探索农村水污染防治的法律保障,使得农村水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

  • 标签: 农村 水污染 公益诉讼 法律制度
  • 简介: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为助力健康扶贫工程、加快脱贫攻坚,我国各地推动建立健全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兜底保障机制,形成了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健康扶贫补充保险等各具特色的保障措施,切实减轻了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到2020年,贫困地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保障.

  • 标签: 农村贫困人口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扶贫工程 医疗救助 补充保险 新闻发布会
  • 简介:我国正在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改革。三权分置改革对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影响重大、意义深远,使农村经济统分结合的实现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在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旨在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实现农地规模经营的“效率”目标,同时稳定农户承包权,兼顾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和生计兜底的“公平”目标。“三权分置”改革实施的重点是在法律和实施办法上清晰界定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者之间的权利关系,建立健全土地产权制度和利用制度,有效落实中央文件和改革精神。

  • 标签: 三权分置 统分结合 农地制度改革
  • 简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进城务工成为常态,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突出,并呈现出犯罪主体日益低龄化、女性犯增多及团伙作案等特点。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的贫困、家庭功能的缺失、学校教育的偏差和社会监管不力等,针对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犯罪原因,家庭应转变观念、优生优育,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优化教育方式;学校应优化教育结构,均衡教育;社会应大力发展经济,完善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对青少年的管理,净化文化环境,构建社区矫正。

  • 标签: 农村留守青少年 犯罪特征 农村地区贫困
  • 简介:农村土地征收中存在着各种行政裁量,裁量的行使在某种程度上关涉农民的切身利益。目前的裁量控制是四元结构控制,即立法控制、行政自制、司法控制以及社会控制,但四维度控制中的各个维度均存在不足导致农村土地征收中行政裁量的行使失当。立法使用不确定概念、缺乏标准和指导性规则的授权、缺少某些应有的配套制度,使得其对行政裁量的控制多有漏洞;司法在立法规范设计脱离行政裁量运作轨迹,其独立性又遇阻的双重因素下,对裁量的控制鞭长莫及;行政机关制定各种内部裁量基准实行自律,却又因适用裁量基准的过程中有着强烈的主观色彩而导致徒有虚名;公民参与行政过程,但缺少规范保障,建言对裁量的控制收效甚微。因此,对农村土地征收中行政裁量的控制,应创新立法规制、加强行政自制、强化司法审查、完善社会监督。

  • 标签: 土地征收 行政裁量 裁量控制
  • 简介:农村土地来说,基层政府既是所有者,又是管理者,在土地流转中的地位十分特殊。要保证土地流转健康顺利地推进,必须发挥基层政府的作用。实践表明,基层政府作用的发挥,一要以农民愿望为前提,以农民自愿为基础,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二要发挥保障和服务作用,尽力维护农民利益;三要在土地流转初期和中期分别发挥主导和引导作用,采用适当、适度的方法。

  • 标签: 土地流转 基层政府 农民意愿 农民利益
  • 简介: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在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上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创新也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全面回顾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助于认清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现状,把握其发展规律和脉络,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创新走向更高水平,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 标签: 民族地区 农村 基层党建 创新 述评
  • 简介: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湖南湘西考察过后首次提出来的,2015年6月开始具体在云南实施的。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基本原则。拆开来说,精准扶贫是针对贫穷人民而实行的政策,就是谁穷我帮助谁。就目前来说,精准扶贫必定要针对一点,就是广大农村的医疗保障。社会发展至今,在有的地方,农村医疗保障依然是空头支票,无法实施。

  • 标签: 精准扶贫 农村医疗保障 实事求是
  • 简介: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必须辩证地看待新媒体给农村党员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农村党员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并遵循与时俱进、学用相促和软硬结合、兼容并包的原则,加大开发和利用新媒体的支持力度,规范和引导农村党员的新媒体认知,积极应对和消除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丰富农村党员教育内容以及创新农村党员教育方式。

  • 标签: 新媒体 农村 党员教育
  • 简介:构建对彼此的良好印象是两岸青年交流的起点。大陆交流赴台前的台湾印象较为正面,赴台后台湾印象更是提升显著,主要体现在对台湾精神和制度层面的良好印象上。赴台的台湾印象受社会环境影响,存在群体间趋同性和钟摆效应。推动两岸青年交流,需要更多讲述真实的台湾故事,加强青年深度交流以及推动与台湾政党青年团体的交流。大陆青年学生要积极主动,成为两岸青年交流的推动者。

  • 标签: 青年 青年交流 赴台生 交流生 两岸青年
  • 简介: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性工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取得的成效显著,但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加快推进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努力做到:完善涉农法律法规,关键是通过法律明确农民各项权利;创新普法形式,积极培育农村法治文化;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转变基层政府执法方式;推进智慧司法,充分发挥调解优势作用;强化农村法治队伍建设,夯实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基础;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治理法治化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 标签: 农村 基层治理 法治化
  • 简介:面对农村垃圾围村、废物遍地的难题,湖南省津市市探索建立“绿色存折”制度,向全市各村每家农户发放“再生资源绿色银行存折”,农民只要将分类处理后的垃圾上交,便可在“绿色存折”上零存整取、兑换奖励。这种方式让农户觉得既有趣也有利,有效推动了农村垃圾分类处理。

  • 标签: 银行存折 分类处理 津市市 湖南省 垃圾 农村
  • 简介:从善治理念来讲,新农村社区建设存在K个方面的问题:政府的绝对主导作用,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社区事务缺乏协商协同机制,社区建设脱离实际.新农村社区建设应从S个方面进行改进:建立政府引导下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确立不同主体的职能和分工,建立多元主体间的协商协同机制,拓展民众参与渠道,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保障.

  • 标签: 基层治理 社区建设 新农村
  • 简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保障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更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但从现实来看,当前农村低保制度在实施中存在“名额分配不合理、低保对象评选不透明、低保金发放存在偏差”等诸多不合理现象。造成这些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层实施中过度重视利益、人情,低保对象的确定可操作性大,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低保制度实施中缺乏监督和透明性。保障农村低保制度实施的公平公正性,真正发挥低保制度的应有价值,应坚持客观、公平公正公开、以人为本等原则,并从引入第三方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细化的低保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强化多方力量的参与和监督等多个层面入手。

  • 标签: 公平正义 农村低保制度 利益 参与 监督
  • 简介:伴随着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在民众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各级政务微博、微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开通使用,喻示着政务新媒体应用已进入全新的“双微时代”。“微政务”与农村基层治理在细微、便民、亲民等很多方面都有着内在的契合,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农村基层政府应通过打造公共服务的全新理念,让政务公开实现信息有效传达的同时提升农村基层治理的公共服务能力。

  • 标签: 微政务 农村基层治理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
  • 简介:就地城镇化对本地农村青年的成长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珠三角G市D区的调查,我们发现,农村青年在就地城镇化过程中经历了身份特征、生活方式和职业发展路径的城镇化转换。就地城镇化一方面促进了农村青年"人的发展",使农村青年借以获得更丰厚的集体经济分红和土地升值红利,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培训,开拓更广阔的职业空间以及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但另一方面,部分农村青年在就地城镇化转换过程中也表现出种种不适应,从而陷入价值认同困境、职业发展困境、社区参与困境和群体融合困境,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农村青年就地城镇化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政府、社会的高度警觉和重视。

  • 标签: 农村青年 城镇化 转换 困境 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