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近几年,我国电力企业始终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电力营销企业,虽然拥有独特的性质和特征,但是其仍然难以摆脱市场的发展规律。一个企业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要积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氛围中寻找到适合的位置,并且想尽一切办法稳固自己的市场地位。目前,在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当中,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为之努力的方向,其更是电力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 关键词:电力营销管理 ;精细化管理 ;应用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规范化、量化的现代管理理念,这一理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可以说,精细化管理是企业采购的必经之路。因为精细化管理对从购买物料到成品入库的全生产过程,以及产品出售等完整的环节都进行精细化控制,能够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节约时间和成本,并且因其集约化的控制,产品以及服务的质量得到很好的保障。 1电力营销管理中精细化管理应用的意义 精细化管理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重点是系统化和细化,这种管理方式主要借助信息技术将营销标准化、程序化和数据化,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电力企业营销的各个部门能够保持高效的配合、持续的发展。精细化管理的针对性较强,最核心的是通过刚性的规定加强各项工作的落实,对管理事物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以此来实现企业管理的良好体系。企业营销精细化管理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和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电力企业的长足发展。 2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现状问题 2.1营销管理系统不够完善 对于我国而言,电力企业的发展速度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针对电力企业中的营销工作,我们却可以发现当前很多电力企业中并没有更新和完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导致了很多问题或者风险的出现。因为不完善的营销管理系统的存在,所招致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中一直存在也是始终备受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技术风险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如果技术风险一旦出现,那么也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也极有可能会破坏掉系统中保存的重要信息,甚至会直接导致电力企业日常工作的停滞。第二,人为风险,何为人为风险,顾名思义,其指的便是在系统实际操作工作中电力员工因为自身的失误或者错误导致的风险。换而言之,人文风险其实是可以有效避免的,如果工作人员工作态度能够认真一些或者责任意识强一些,就很有可能避免各种问题的出现。 2.2精细化管理的服务质量低 电力营销作业中,其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低主要表现在:服务体系缺失、深层次服务不足两大方面。首先,电力企业的发展和服务管理机构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性,尤其是售后服务根本无法满足客户当下需求,极易引发电力企业的结构、客户之间产生无法融合的矛盾。其次,部分电力机构在营销作业中,仅考虑微笑服务、硬件设备更新等要求,服务管理过于形式化,不能满足基本实质需求,营销管理的稳定性不足。 2.3管理工作趋于形式化、表面化 电力营销的精细化管理主要衡量标准之一便是管理工作的精准性、合理性。但是当下电力企业的工作仍停留于表面化阶段,如基础工作稳定性差、营销时效性差等,均易引起电力营销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状况,更无法保障市场、客户的实质性要求,营销管理相关作业不能保证与时俱进。 3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优化措施分析 3.1提高企业自身的服务质量,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也开始了蓬勃发展的趋势。尤其是电力企业这种特殊性质的企业更是竞争力非常的大,如果一个企业想在这样的困境中脱颖而出成为企业的佼佼者的话,就要赢得消费者的支持和信赖。因此,这样的问题就摆在了每个电力企业的面前,到底怎样提高自己企业的竞争力从而赢得市场份额呢?除了要建立严格的标准制度以外,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还要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一个企业想摆出自己的诚意和态度来,给消费者看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自己的质量,让消费者感受到,然后才能扩大市场赢得先机。得到消费者的信任,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样就有利于电力营销中精细化的管理。 3.2完善管理标准体系 建立完善的管理标准体系是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基础前提,因此要做好精细化管理必须要强化体系建设。电力企业应该根据员工的具体岗位和工作任务,制定科学的管理标准,同时要明确考核标准,并严格执行,以此来为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其有章可循。对员工进行详细严格的考核,能够有效强化精细化管理实施,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长久的实践证明了电力营销的业绩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加强电力企业营销精细化管理的落实,有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的效益,促进电力企业实现最终的战略目标。 3.3采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指的是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系统。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记住分析和采集配电变压器和用户的用电数据信息,实现线损分析、负荷管理、阶梯定价的实施、用电监控等诸多营销管理环节。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主要有:( 1)数据采集,立足于不同业务对采集数据的要求,对自动采集任务进行编制,管理和检查各种采集任务和任务的执行情况 ;( 2)数据管理,主要包括数据存储管理、数据计算分析、数据合理性检查等 ;( 3)定制控制,主要是借助远方控制方式将费率定值控制功能、电量定值控制、系统功率定值控制顺利实现 ;( 4)综合应用,主要包括增值服务、变损分析、线损分析、电能质量数据统计、异常用电分析、用电情况统计分析、有序用电管理、费控管理和自动抄表管理 ;( 5)运行维护管理,主要包括报表管理、维护及故障记录、运行状况管理、通信和路由管理、檔案管理、权限和密码管理、系统对时等 ;( 6)系统接口,完成和其他业务应用系统的连接功能。 3.4精细化的预控管理 从根本上规避营销经营风险,加大力度营销业务稽查管理,全面跟踪、监督与检查营销业务重的关键业务环节和关键数据处理,有效预防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与差错,并第一时间纠正 ;加强预控营销服务危机,提炼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投诉易发点,有效缓解供用电矛盾,建立服务质量督查责任区 ;在流程时限内短信通知用户,使流程以“预控”代替当前的“在控”“可控” ;就供用电安全管理着重向高危重要客户推进,针对重要电力客户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进一步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在夏季用电高峰期做好迎峰度电有序用电应急预案,保证在高峰期也不会影响用户的用电 ;给于用户科学指导与有效帮助,使之安排好生产方式,调整用电负荷,尽量避免用电高峰期 ;建立电费收益预警机制,按照客户信用情况,以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难点企业为出发点,将风险防范与控制分析工作落到实处。 结语 精细化是追求无限化的过程。精细化是对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的精雕细琢,探索各个环节效益最高的运作程式,探索环节与环节达到最好协作关系的系统规范。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细末之处见真功”,精细化管理应用是一个阶段性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益。每个企业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精细化改革,精细化管理仅是一种理念,对于不同企业来说,它可以千变万化。 参考文献 [1]谭勇钢 .浅谈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策略研究 [J].华东科技(学术版), 2017,( 11): 218. [2]孙 莹,张 华 .谈现代化电力营销存在的问题与精细化策略 [J].科学与信息化, 2017,( 15): 48-49. [3]张秀利 .浅析电力营销存在的问题与精细化策略 [J].现代国企研究, 2017,( 8): 84. [4]谯建峰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实践 [J].时代金融, 2017,( 14): 311.
简介: 摘 要:电力市场的逐步完善扩大了电力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促进了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加剧了电力企业之间的生存压力与竞争压力,迫使电力企业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电力企业应根据电力市场形势的变化来调整和完善电力营销服务管理策略,重视并灵活运用精细化电力营销服务管理策略,最大限度的提高电力营销服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最终实现电力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方法;分析;重要性 1 加强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1.1 加大供电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在动力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市场体制迎来了改革的浪潮,为了巩固供电企业在新兴市场的有利地位,占据足够的市场份额。为了保持稳定的、可持续性的进步速度和发展状态,供电企业中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必须进行顺应时代的革新作业。不再满足和供应供电企业前进以及发展的管理体系和机制,应当立即停用并进行革新,以满足用电企业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积极借鉴和探索西方发达国家的转型和改革的路径。引进“精细化管理”概念和方法。树立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意识和目标,构建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思维模式和方式方法,建立健全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制度和机制。加大供电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在动力。切实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系统落实工作流程与岗位职责的精细匹配、无缝结合以及责权并存。营造每个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都有参与营销管理的权力和责任。并及时跟进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制度机制,落实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加强精细化管理的管控力度。我国南方电网辖区内的广西电网通过采用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策略,有效缓解了经济效益的压力。 1.2 加强供电企业的管理执行力度 工作人员作为供电企业所有活动推进和完成的单元主体,工作人员的权责分明以及工作效率等方面,直接关系着供电企业运行的供电可靠性、供电持续性以及供电的电压质量等,影响着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供电企业的管理执行力度,落实电力营销工作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保证每个工作人员工作间的协调合作。才是企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前提。 2 当前电力企业营销服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电力企业对电力产品价格调控力度有限 无论是电力企业还是电力市场,对电力产品价格变动的掌控力度都较弱,而政府宏观调控却是影响甚至决定电力产品价格变动的关键性因素,降低了电力产品价格与电力市场的关联性。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产品的价格也很少甚至根本不可能反映出电力市场行情的变化,降低了电力产品价格的灵活性和波动性。用户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活动来确定用电需求量,缺少增加电力产品使用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电力企业降低了对新型电力产品研究发明力度,降低了电力产品更新升级的速度,这些在无形之中都导致了电力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还有一些电力企业继续沿用原有的营销服务管理模式,营销服务管理模式改革创新困难重重,造成电力营销服务管理模式改革进程缓慢。 2.2 电力企业对电力市场的调研力度以及反应能力有待提高 受原有计划经济的影响,许多电力企业根本没有认识到对电力市场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以至于电力市场信息收集反馈机制形同虚设,降低了电力企业对电力市场的灵活应对能力。电力市场基本信息的缺失提高了电力企业对电力市场预测的失误率,不利于公平公正的电力市场秩序的建立。 2.3 电力企业营销服务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部分企业忽略了营销服务管理宣传工作,不断地压缩电力营销服务管理工作的宣传费用,单纯地利用报纸、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宣传电力营销服务工作,限制了电力营销服务管理工作的宣传范围。部分电力企业营销服务管理人员因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偏低等,电力营销服务管理宣传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过于单一化和僵硬化,降低了电力营销服务管理宣传活动的新颖性和创新性,弱化了电力营销服务宣传活动的效果。 3 提高精细化电力营销服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措施 3.1 提高电力产品价格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供电企业应加强对电力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力度,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信息收集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电力市场形势的任何变化。电力企业应在贯彻政府部门对电力产品价格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提高电力市场对电力产品价格的影响力,实行和推广阶梯电价以及节日电价等等。电力企业应适当增加电力产品研究的经济投入,提高电力产品性能的稳定性以及电力产品的有效使用率,有利于降低电力产品的生产运营成本,提高电力企业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精细化电力营销服务管理模式还应提高城市电力网络路布局的合理性和完整性,提高清洁能源在电力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使用率,提高电力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3.2 创新电力企业营销服务管理模式,提高电力企业营销服务管理宣传力度 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应认识到原有电力营销服务管理工作模式的弊端和漏洞,认识到创新电力营销服务管理工作模式对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及时清除电力营销服务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阻力,适当提高电力营销服务管理工作在电力企业整体运营体系中的地位,增加电力营销服务管理工作的宣传费用。电力企业应提高营销服务管理工作体系的精细化,调整电力营销服务管理工作方向以及工作目标,制定出操作性强的电力营销服务管理工作规划方案,强化电力营销服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电力企业还应创新营销服务管理工作的宣传方式,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宣传原则,实现传统媒体宣传和新媒体宣传的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扩大宣传范围和提高宣传效果的目的。电力企业可以邀请互联网技术专业以及电力营销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设计和制作出官方网站,聘请专门人员来维护官方网站,定期更新网站新闻信息。此外,电力企业也可以开通微信公众号以及官方微博号等等,实现与电力产品用户之间的良性沟通与互动。 3.3 提高电力营销服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 完善电力营销服务管理人员的长期培训机制以及审核机制电力营销服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影响电力营销服务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電力企业应加强电力营销服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以及培训频率,定期对电力营销服务人员进行产品营销等领域的专业培训,引导电力营销服务管理人员掌握更多先进的营销理念以及营销技巧,有利于提高电力营销服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对电力营销服务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思想素质等方面的培训,强化电力营销服务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促使电力营销服务管理人员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 4 结束语 电力企业应坚持并落实精细化电力营销服务策略,从提升电力营销服务管理标准、完善电力营销服务管理体系以及员工培训考核体系等途径,来提高电力营销各环节之间的流畅性,为电力企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周雪 .对电力营销业扩流程精细化管理的探索 [J/OL].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8-05-26].https: //doi.org/10.19474/j.cnki.10-1156/f.004078. [2]邱力立 .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研讨构建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7( 22): 110-111. [3]周效杰,张周生,周涛 .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措施 [J].自动化应用, 2016( 3): 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