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油井微生防蜡菌剂是由多种好氧及兼性厌氧菌组成的石油烃降解菌混合菌。菌剂的投加具有明显而长效的油井防蜡效果。

  • 标签: 微生物 防蜡 效果
  • 简介:摘要: 油井微生防蜡菌剂是由多种好氧及兼性厌氧菌组成的石油烃降解菌混合菌。菌剂的投加具有明显而长效的油井防蜡效果。

  • 标签: 微生物 防蜡 效果
  • 简介:摘要:复合微生菌剂作为生物强化技术的核心,在废水处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复合微生菌剂的来源、构建思路以及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现状和优势,旨在为高效复合微生菌剂在废水处理领域进一步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复合微生物菌剂 水处理 生物强化技术
  • 简介:摘要:微生修复技术作为当前土壤污染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以其高效、环保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微生修复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不同类型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其监测方法及技术挑战。通过案例分析和文献综述,总结了该技术在提升土壤质量、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方面的潜力和局限性。

  • 标签: 微生物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修复 应用 监测
  • 简介:对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转换为米槠人工林后,两林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生物量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森林转换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生物量碳分别平均下降28.8%、11.0%(P〈0.05)。米槠天然林和米槠人工林0~10cm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06mg·kg-1、209mg·kg-1,分别占土壤有机碳的0.71%、0.91%;10~20cm分别为210mg·kg-1、158mg·kg-1,分别占土壤有机碳的0.71%、0.88%;两林分0~10cm土层微生生物量碳分别为508mg·kg-1、460mg·kg-1,10~20cm土层微生生物量碳分别为373mg·kg-1、327mg·kg-1。米槠天然林和米槠人工林中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生物量碳在不同季节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两林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最高值出现在秋季,最低值出现在冬季;而微生生物量碳夏秋季显著高于春冬季(P〈0.05)。

  • 标签: 米槠天然林 米槠人工林 活性有机碳 季节动态
  • 简介:为了完善松嫩平原西部油田区盐碱化湿地中微生生态学状况和生态功能研究,对松嫩平原西部6个油田区的湿草甸土壤中石油烃含量、有机质含量、总氮含量、总磷含量、pH、含水量、电导率以及土壤微生平板计数和微生群落BiologEcoplate代谢活性进行测定,揭示油田区湿草甸非生物因子对土壤微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石油污染下的湿草甸土壤微生数量和代谢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微生数量和群落代谢活性随石油烃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石油烃含量为5603mg/kg时,二者都达到了峰值;石油烃促进了油田区湿草甸土壤微生的生长,使微生群落代谢活性增强,提高了微生对底物碳源的利用能力;土壤其他非生物因子对土壤微生数量和群落代谢强度的影响各异;土壤微生数量、微生代谢活性和多样性都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总磷含量呈负相关。

  • 标签: 湿草甸土壤 石油烃 石油污染 微生物数量 Biolog测定 松嫩平原西部
  • 简介:摘要:通过对岩土工程中的微生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的研究,分析了微生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应用范围。试验表明,微生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具有经济、环保、高效等优点。随着城市建设和建筑业的发展,在岩土工程中应用微生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在岩土工程中采用微生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可以解决岩土工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提高土体稳定性、保护环境等。但要真正使微生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在岩土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其工艺,同时需要建立一套微生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的评价体系。

  • 标签: 岩土工程 微生物诱导 碳酸钙沉淀技术
  • 简介:对铜陵相思谷尾矿砂中的重金属在生物和非生物条件下的淋滤行为进行了研究。设置两个动态反应柱进行实验(实验柱填充尾矿砂+污泥+秸秆,对照柱仅填充尾矿砂,进水SO42-1000mg/L,pH7.5)。结果表明,实验初期(0~20d)实验柱出水重金属浓度明显高于对照柱,归因于柱内微生加速了矿物分解和重金属的淋滤;此后实验柱出水SO42-浓度逐渐降低,同时Cu2+、Cd2+、Zn2+、总Fe浓度分别降至0.1mg/L、0.1mg/L0、.4mg/L和1mg/L以下。据此推测,实验柱中出现了微生作用下的硫酸盐还原作用,生成了可以吸持重金属的硫化物沉淀。研究结果表明,以稻草为碳源、污泥为微生接种源构建尾矿砂-微生体系,能够有效还原硫酸盐并去除重金属,该方法可以用于矿山尾矿的原位修复。

  • 标签: 尾矿 硫酸盐还原菌 重金属 动态实验 淋滤
  • 简介:以纳帕海湿地天然沼泽、沼泽草甸和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量碳含量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沼泽、沼泽草甸和草甸0~40cm深土层的平均有机碳含量在(18.02±0.24)(258.44±3.37)g/kg之间变动;三者10-40cm深土壤的各土层平均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在不断减小,且差异显著60〈0.05);其土壤表层(0~10cm)的平均微生量碳含量都较高,分别为(446.23±98.72)mg/kg(沼泽草甸)、(204.23±44.90)mg/kg(天然沼泽)和058.64±65.24)mg/kg(草甸);三者0~40cm深土层的微生量碳含量差异明显,沼泽草甸的微生量碳含量最高,为940.00mg/kg,天然沼泽次之,为472.23mg/kg,草甸最低,为359.78mg/kg:在垂直分布上,三者的土壤微生量碳含量表现出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一致的规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微生量碳含量都与土壤含水量显著相关,表明纳帕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微生量碳含量主要受土壤水分的影响,而人为疏干排水是导致土壤水分下降的诱因。

  • 标签: 高原湿地 纳帕海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诱因
  • 简介:通过在亚热带杉木林内设置不同隔离降雨强度试验:完全隔离降雨、隔离60%降雨、隔离20%降雨和对照(自然降雨),研究隔离降雨对0~20cm土层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生物量碳(MB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0cm和10~20cm土层,除完全隔离降雨处理土壤DOC峰值出现在春季外,其他处理均出现在秋季。0~10cm土层中完全隔离降雨和隔离60%降雨处理的土壤MBC峰值出现在春季,而隔离20%降雨和对照的则出现在夏季,10~20cm土层各处理对应的MBC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春季、夏季、夏季和秋季。随着土层加深,4种处理土壤DOC、MBC含量均显著降低。0~10cm土层,完全隔离降雨处理的土壤DOC、隔离60%降雨土壤MBC均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杉木林土壤DOC和MBC对降水变化响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 标签: 隔离降雨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杉木林
  • 简介:IPCC2014综合报告指出亚热带地区降雨将会减少,这会对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微生和酶活性产生怎样的影响引起极大关注。以福建省三明市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200年生米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在实验样地布设原位隔离降雨实验,共设置隔离30%降雨、隔离60%降雨和对照3种处理。2017年4月对不同处理进行土壤采样,研究了土壤微生生物量和酶活性对隔离降雨的响应。结果表明:隔离降雨(30%和60%)显著降低了0~10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总氮(TN)和土壤水分含量(SWC);但对10~20cm土层影响较小。隔离30%降雨处理0~10cm土层土壤微生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生物量氮(MBN)含量分别比隔离60%降雨处理增加了20.73%和15.71%;10~20cm土层土壤中各处理之间MBC含量及MBN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RDA)表明:TN和MBC是促使0~10cm土层酶活性发生变异的主要因素,其解释度分别为43%和16.5%;10~20cm土层土壤酶活性变异的主要因素是MBC,其解释度是58.1%。2个隔离降雨处理均增加0~10cm土层土壤多酚氧化酶(PHO)、过氧化物酶(PEO)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活性,却降低了10~20cm层土壤多酚氧化酶(PHO)和酸性磷酸酶(ACP)的酶活性。

  • 标签: 米槠天然林 隔离降雨 土壤微生物 酶活性
  • 简介:通过室内设置30%~80%WHC(Waterholdingcapacity,土壤持水量,WHC)土壤含水量水平,研究土壤含水量变化对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土壤有机碳矿微生群落的影响。试验包括3种处理,处理1:干湿交替处理(30%-80%WHC交替);处理2:恒干处理(30%WHC);处理3:恒湿处理(80%WHC)。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培养过程,CO2排放速率均呈现波动式下降。湿润期CO2累积量显著高于干旱期CO2累积量,并且随着交替次数的增加,湿润期与干旱期CO2累积值之差逐渐增大。2)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干湿交替并不影响土壤真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群落结构,但对土壤放线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群落有较大影响。

  • 标签: CO2排放 微生物 干湿交替 米槠天然林
  • 简介:温度和水分对土壤MBN含量的影响存在不同结论。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测定不同温度(15℃、25℃、35℃)和湿度(25%、50%、75%)条件下,培养35天后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MBN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土壤MBN含量和增量分别为红壤27.51mg·kg^-1、0.63~2.51mg·kg^-1,红黄壤55.53mg·kg^-1、2.09~5.11mg·kg^-1,黄壤76.01mg·kg^-1、3.04-7.64mg·kg^-1和山地草甸土165.17mg·kg^-1、6.23-13.51mg·kg^-1,均随海拔升高显著增加(P〈0.01),且与土壤有机碳、全N和全P含量显著相关(P〈0.05);温度对土壤MBN含量的影响因海拔而异,增量最大的温度区间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湿度对不同海拔土壤MBN增量的影响规律一致,均为50%〉25%〉75%(P〈0.01)。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全N和全P含量是不同海拔土壤MBN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不同海拔土壤MBN含量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规律不同,但对湿度的响应规律保持一致,两者均影响土壤MBN含量变化。

  • 标签: 土壤微生物量氮 温度 湿度 海拔
  • 简介:微生碳酸盐岩的生物生长格架及后期的成岩改造导致其孔隙网络比较复杂。对其多孔介质特征和演化进行合理评价是描述微生碳酸盐岩储层的关键。但是,描述基本岩石特征的常规方法不足以清晰反映孔隙网络的非均质性和组构变化。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像可以更好地评价这些基本特征,提高对不同微生结构的体积及其孔隙网络连通性的理解水平。对巴西某全新统微生岩的三维评价结果为理解其微生岩层序原始孔隙网络与结构变化(在古沉积中可能因成岩作用而增强或减弱)的相关性提供了资料。将常规方法如岩相学、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和实验室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测量与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像、三维再现技术(three—dimensionalrendering)相结合,获得了该微生岩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高分辨率演化史。孔隙网络的不同与受环境变化影响的微生组构演化有关。沉积结构控制着基本岩石特性,如构造尺寸(structuresize)、构造充填(structurepacking)和格架组构(frameworkfabric)等岩石物性。这些基本特征影响着孔隙体积和孔喉数量。大规模构造、开放式充填(openpacking)和无序格架组构形成了更好的孔隙网络,而小规模构造、致密充填和有序组构形成的孔隙网络连通性较差。上侏罗统Smackover组凝块叠层石的孔隙形状对比分析表明,其沉积结构的原始孔隙度较高,如果微生岩组构和岩石物性受控于沉积环境,那么借助于精细沉积模型可能对其进行地下预测。

  • 标签: 网络连通性 微生物岩 三维评价 孔隙度 全新统 计算机断层摄影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养殖废水处理较90年代有了非常大的进展。畜禽养殖中的一些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比如养殖物种退化、养殖过程中的密度过高、随意外排废水等问题,对养殖水生态及水资源造成了不可逆影响,同时严重破坏了区域生态平衡。因此,对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微生菌群结构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养殖废水 细菌群落 水质 抗生素
  • 简介:摘要:重金属污染不但会对土壤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而且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重金属污染治理。其中,微生土壤的修复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治理的研究进展,对重金属与土壤微生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对微生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修复作用和具体应用进行了讨论,以达到改善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 标签: 微生物 重金属污染 土壤修复 作用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提升和科技的发展,人民的消费习惯及生活质量得到提升,越来越多的居民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因此,食品的安全与否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命安全,所以我们必须重视食品的安全问题,做好相应的检测工作。从食品检测的方式来看,应用微生检测技术确保食品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食品的安全检测过程,详细阐述并分析了微生检测技术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行业提供相应的参考。

  • 标签: 微生物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 检测 应用 发展趋势
  • 简介:在试验室通过使用多种碳源(包括醋酸盐、乳酸盐和葡萄糖),对采于朝鲜废弃金银矿地区的受砷污染的沉积物样品(339毫克/千克)中固有细菌生物激化后,就沉积物样品中固有细菌对砷物种形成和活动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连续提取分析来确定砷的形式,结果表明,沉积物中40%和47%的砷分别以铁伴生物和残留组分的形式存在。通过使用醋酸盐和乳酸盐对沉积物样品进行培育22天后,固有细菌增加了沉积物样品中铁伴生物和残留组分中溶解砷的总量。当与消过毒的沉积物样品(总溶解砷浓度低于50%)对比时发现,生物悬浮液中超过99%的溶解砷以砷(V)的形式存在,这表明,固有细菌将部分溶解的砷(III)转换成了砷(V)。在实际环境中,依据pH值的不同,微生引起的水成砷(V)既可以通过吸附而固定不动,也可以在向地下缺氧区迁移后被还原成(III)。

  • 标签: 醋酸盐 细菌 葡萄糖 重金属 乳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