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多元回归有两个缺陷:(1)自变量的限制条件过为苛刻;(2)稳健性差。这两个缺陷对矿产定量预测有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笔者应用现代统计学新成果——稳健性统计理论和数量化理论I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选用残差余弦值和及残差绝对值和分别作为目标函数,首次提出了最小化残差余弦值和的数量化理论I和最小化残差绝对值和的稳健性数量化理论I,并给出相应的解法;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处理、计算与结果的分析、对比,得出定量预测方法——最小化残差绝对值和数量化理论I稳键性好,预测效果最佳的结论。
简介:为了使数值预报中心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能够了解数值预报的历史、发展以及现今研究的最前沿,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值预报研究部2006年底举行了“数值预报理论基础”系列讲座。讲座每星期两次,邀请了我国在数值模式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老专家,如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的纪立人、陈嘉滨先生,从数值预报的基础公式和数值解法,一直到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完整的介绍。
简介:当前中国天然气工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一是从贫气国正迈向产气大困,2005年产气量将达近500×10^8m^3;二是天然气勘探理论从一元论发展为多元论;三是天然气产量的提高要求强化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近20年来,中国天然气地学理论取得重要进展:一是揭示了煤系成烃以成气为主成油为辅的规律;二是建立了可信度和准确性高的各类成因天然气的鉴别指标;三是确定了半定量和定量的大气田形成主控因素;四是认识到了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在0.2%左右及其以下时难以作为烃源岩和在0.5%及其以上时可作为有效烃源岩;
简介:本文提出了地壳的构造运动,本质上是地壳与岩层的均衡差运动。它主要由重力作用产生的三种形式的差应力所推动:一是地球整体意义上的真正的重力均衡差应力;二是水平向的均衡差应力;三是垂直向的均衡差应力。本文讨论了这三种差应力产生的机制与规律,三种均衡差运动的规律与地壳实际构造运动普遍存在的对应关系,此外还讨论了地壳构造运动不息的主要原因。
简介:“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全程全网全视频监控系统”中自动站数据后台处理平台的设计合理、界面友好易操作,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处理。投入业务使用以来程序运行状态良好,能满足目前全程全网传输监控对自动站数据的监控需要。
简介:项目在2005年继续加强研究成果集成和业务化。由宇如聪、倪允琪等负责的“AREMS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模式系统”获湖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由胡志晋、周秀骥等负责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CAMS云分辨模式系列的研制和应用”获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研究开发奖一等奖,由张文建、许健民等负责的“暴雨系统的卫星遥感理论和方法研究”获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研究开发奖一等奖。
简介:分形几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为刻画非欧几里得几何系统(即分维系统)的性质提供了有效手段,使用这一工具对油气渗流规律进行重新认识,对传统描述油气运动的数学模型加以改进,并应用于试井分析中.根据传统模型图版制作原理,作出分形麦金利图版,可以看出:与传统模型拟和很差的实际数据,与分形麦金利图版的匹配效果却很好.说明油气藏更接近分维系统,所求得的各种参数更接近地下真实复杂情况,这对于油气田开发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海图上的深度基准面是海图水深的起算面,它是多年平均海而以下的一个面。为了保证航行安全和充分利用航道,深度基准面的确定必须考虑到该海区的潮汐特性。一般地说,潮差大的海区深度基准面与多年平均海而之间的高度大;反之,则小。
简介:2004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973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获准立项实施,院长张人禾研究员受聘为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项目研究期限为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参加单位中除了中国科学院和高校的有关单位外,还包括中国气象局所属的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武汉暴雨研究所、上海台风研究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等单位。
简介: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圆满完成项目任务书规定的研究任务,于2006年12月11~12日顺利通过了中期评估,并获得高度评价。经过研究人员两年的努力,已经在南方致洪暴雨的中尺度结构、机理以及监测与预报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显示出良好的业务应用前景,圆满完成了头两年任务书所规定的目标与任务,为后3年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简介:中小尺度风暴动力学及其预报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项目(1994-1996)该项目的重点是研究中小尺度大气风暴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与原因以及预报理论与数值预报方法。项目的目的旨在更好的了解中尺度强风暴生成和发展的条件以及不稳定理论,在此基础上发...
简介:
简介: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个通过钻探获得的地球外壳特征的特殊发现,它不仅具有深刻的科学意义还对支持这个研究项目的国家有直接的经济价值。这些科学结论属于两个方面:(1)地质环境中大量商业生产烃类堆积的发现,这是很不寻常的(至少在美国是这样);(2)用化学、细菌学、古生物学方法研究确定它的来源。
简介:<正>2001年6~7月,项目野外科学试验在长江中下游6省1市全面展,由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研究员任领导小组组长,项目首席科学家倪允琪教授牵头组织实施。这次野外科学试验借助于中国气象局的业务系统和多普勒数字化雷达观测系统,涉及长江中下游6省1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气象局的14个高空加密观测站、100多个地面加密观测站,8部多普勒雷达、6部数字化天气雷达,2个风廓线仪,6个GPS站,2个边界
数量化理论Ⅰ的稳健性处理及其在矿产定量预测中的应用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举办数值预报系统理论高级讲座
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趋势和天然气地学理论重要进展
地壳的均衡差运动──一种新的地壳构造运动理论模式的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全程全网全视频监控系统”中自动站数据后台处理平台的开发
“我国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及预测理论研究”项目2005年研究应用成绩显著
分形理论在油气井测试中的应用——分形麦金利图版的制作和使用
浙江半日潮海区理论深度基准面与略最低低潮面之间的回归方程及其应用
国家973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获准立项并启动
“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通过中期评估并获高度评价
中小尺度风暴动力学及其预报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项目(1994~1996)
气象服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于气象服务产业经济理论若干问题的探讨
油气无机成因现代理论在第聂伯—顿涅茨克油气田钻井开发中的最新应用
“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形成机理及预测理论研究”-2001年野外科学试验顺利结束
第2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1994-2000)青藏高原地一气系统物理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和中国灾害性天气影响的观测和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