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对台湾峦大杉引种造林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造林密度2500~3500株/hm^2范围,适当密植有利于提高峦大杉造林保存率;造林后1~2a,峦大杉高径生长低于本地杉木,差异达显著水平,3a生峦大杉高径生长与杉木接近,6a生林分峦大杉生长势超过杉木,说明其有良好生长潜力;不同造林密度对峦大杉树高生长期、单株材积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对胸径、冠幅生长及林分蓄积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即较低密度栽植有利于峦大杉胸径与冠幅生长;峦大杉冠幅面积与胸径最优的模型为C=-1.5181+0.5664D,并制定出峦大杉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以供生产实际参考。

  • 标签: 台湾峦大杉 引种 造林 合理密度
  • 简介: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流,北溪是龙岩、漳州和厦门三市的主要水源地,该河流的水土流失及水源含养直接关系到三市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本文对北溪的悬移泥沙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以及变化原因进行初步分析,为北溪的水土保持及水资源综合治理提供参考数据。

  • 标签: 泥沙年际变化 侵蚀模数 平均含沙量
  • 简介:为了研究风蚀区水土流失量影响因子,利用SPSS软件,对2008—2009年新疆戈壁荒漠区水土流失监测系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土流失量与降雨、风速、地形坡度、土壤紧实度呈线性相关,同时分析了各因子影响程度,以及对工程实际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荒漠 风蚀 影响因子 SPSS 新疆
  • 简介:就台湾集水区经营的问题和现况,从集水区分类、订立明确目标、配置、经费负担和有效训练人员5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集水区分析,布设其土地利用方式,为规划者提供监测与评估之步骤。

  • 标签: 集水区经营 集水区分析 监测与评估
  • 简介: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建立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分析的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出经济和环境两大子系统的主成分,得出经济与环境系统综合得分X、Y,利用协调度公式计算1996-2009年厦门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结果表明这一时期厦门市经济与环境发展的协调程度分为四个阶段:①1996-1999年属于环境主导型基本协调阶段,这一阶段环境和经济系统都在不断的发展,两者的协调关系在发展过程中调整;②2000-2002年属于环境主导型初级较协调阶段,尽管环境系统得分有所波动,但是环境和经济系统协调度快速提高,厦门经济发展与环境进入较协调阶段;③2003-2005年属于环境主导型较协调阶段,这一阶段环境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得到不断优化提升;④2006-2009年属于环境一经济转换型较协调阶段,这一阶段经济系统得分保持上升,环境系统得分却出现先升后降的态势,经济发展逐渐转换为经济与环境系统协调的主要动力。

  • 标签: 协调度 环境 经济发展 厦门
  • 简介:研究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可以为各个领域提供地形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实现手段。DEM水平分辨率作为重要的尺度参数,是确定地形参数和应用尺度的重要指标。选取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的马莲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美国ESRI公司开发的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基于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流域地形特征的提取与分析。研究提取流域的基本地形特征如坡度和坡向,提取流域水系,划分了小流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DEM水平分辨率对提取的地形特征及水文特征的影响,为马莲河流域的数字地形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地形分析 水平分辨率 流域特征 马莲河流域
  • 简介:降雨侵蚀力是反映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本文利用广东省26个基本气象站点的多年逐日降雨资料,计算并初步分析了降雨侵蚀力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东省降雨侵蚀力主要集中于4~9月份(雨季),其占全年的84.8%,根据季节分布特征,可划分为三个类型区:第一类型区分布于粤北、粤东北、粤西北的内陆山区,第二类型区分布于粤中、粤东和粤西部分地区,第三类型区分布于广东省南端的电白、吴川和雷州半岛地区,各类型区之间的季节分布有明显差异;在降雨侵蚀力的年际变化上,1961~2001年间大部分地区呈现不同程度的正趋势,最大趋势系数(r)可达0.326,其年际变化特征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相关.

  • 标签: 降雨侵蚀力 广东 土壤侵蚀 时间变化特征 降雨量 降雨强度
  • 简介:通过多年采对类芦的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及绿化治理实践的研究,较系统地掌握了类芦适应恶劣生境的生长和抗逆特性,从而为类芦这个优良的乡土草种在我国南方水蚀荒漠化和矿山废弃物地区绿化治理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标签: 类芦 形态特征和生物特性 抗逆性分析探讨
  • 简介:采用挖穴施肥和条沟草带2种方法,在2个不同的地点对劣质马尾林进行改造试验,从林木年抽梢、材积、覆盖和地表草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3年改造的马尾松抽梢总长在1.6m以上,比对照0.95m增长0.65m以上,年均多增长0.22m;材积增长12.7m^3/hm^2,比对照3.4增长9.3m^3/hm^2,年均增加3.1m^3/hm^2;覆盖度也增加32%~47%,比对照分别增加19%和32%;同时促进了生物多样性,草灌植被均增加10种以上。

  • 标签: 劣质马尾松 草沟条带 挖穴施肥 地表覆盖 生物多样性
  • 简介:台湾地区地形、环境特殊,再加上气候等因素,导致灾害频繁,而发生灾害之主因以降雨为主,故针对年降水量、1d最大降水量及1h最大降水量进行频率分析。依台湾中央气象站所设21个气象站分北、中、南、东4区域为分析对象,采用常态分布法、对数常态分布法、极端值第一类分布、皮尔逊第三类分布及对数皮尔逊第三类分布5种分布进行分析。由研究结果得知:无论是年降雨量、1d最大降雨量或1h最大降雨量,台湾全区皆建议采用对数皮尔逊第三类分布作为频率分析之推估。

  • 标签: 频率分析 年降水量 1d最大降水量 1h最大降水量
  • 简介:韩江上游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典型区域,需要摸清该区域的水土流失状况,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本文以2008年10m分辨率的Alos多光谱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对韩江上游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遥感分析,结果表明:韩江上游土地利用以林地和耕地为主,植被覆盖状况良好,但地形陡峭,水土流失面积达5102.56km2,侵蚀强度以轻度为主,主要分布于广东境内梅江及其支流两岸五华、梅县、兴宁和平远县的山丘区,以及福建境内汀江流域上中游上杭、长汀、武平和永定县的山丘区。

  • 标签: 水土流失 遥感 韩江上游 汀江流域 梅江流域
  • 简介:类芦是我国南方快速绿化水蚀荒漠化地区的优良草种。对类芦根蔸土壤中VA菌根真菌的调查表明,栽植类芦后,土壤中的VA菌根真菌数量大幅度增加,并与类芦根系形成一种协调的共生体系,极显著地促进了类芦的生长。新栽植类芦时,可在基肥中增施少量VA菌根土与磷肥,以促进土壤中VA菌根菌的快速繁衍。

  • 标签: 类芦 VA菌根 关系分析
  • 简介:根据50年实测水文资料,分析了闽东诸小河泥沙年内年际变化和来水、产沙的因果关系及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掌握该地区泥沙变化规律,对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输沙量 年内分配 年际变化 闽东诸小河
  • 简介:运用径流场观测方法,对桉树-牧草、桉树-农作物和桉树-药材3种复合经营模式的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进行定位观测,筛选出水土保持效益好的复合经营模式,为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桉树间作牧草、农作物和药材后,地表径流量分别降低了21.07%~31.02%、33.91%~38.71%和1.51%~67.12%;土壤侵蚀量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但种植2年后,桉树3种复合经营模式均未产生土壤侵蚀;桉树+木薯复合经营模式的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降幅最明显,初步认定桉树+木薯复合经营模式水土保持效益较好,是比较适宜的种植模式。

  • 标签: 桉树 复合经营模式 径流量 侵蚀量
  • 简介:为探讨我国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问题,提出实用性较强的中国湿地类型分类系统;论述各类湿地的分布特征;分析我国湿地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水问题,如湿地生态需水严重短缺、水体污染加剧、泥沙淤积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并以黑龙江扎龙湿地为例,对其主要水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破解湿地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 标签: 湿地分类 湿地特征 扎龙湿地 水问题 湿地保护
  • 简介:选取4年生梨枣树(ZizyphusjujubaMill.),设置4个土壤水分梯度,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梨枣树不同生育期茎直径日最大收缩量(DMDS)变化规律,确定DMDS与土壤水分及气象因子(参考作物蒸发蒸散量E、水汽压亏缺日均值V)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条件影响梨枣树DMDS对气象变化的敏感度,水分适宜处理梨枣树DMDS对气象变化最为敏感,其余水分处理梨枣树DMDS的变化规律与其一致,但波动幅度较小;2)不同生育期DMDS与气象因子关系存在差异,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与E、V关系均极显著,萌芽展叶期与开花坐果期相关系数较小;3)不同水分处理梨枣不同生育期DMDS与气象因子关系不同,高水分处理(T1)开花坐果期DMDS与V关系显著,与E极显著,其他处理均不显著;4)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梨枣全生育期内参考作物蒸发蒸散量E是影响茎直径日最大收缩量的关键因素。

  • 标签: 梨枣 土壤水分 茎直径日最大收缩量 气象因子 相关分析
  • 简介: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取样与室内粒度测试,分析额济纳盆地戈壁地表及下层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峰度等粒度参数特征。结果表明:1)除冲积一洪积扇上部外,戈壁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以石块为主,而下层粒度组成则以砂粒为主,颗粒平均粒径表层多数较粗,以石、砾为主,下层沉积物平均粒径较表层具明显的细化趋势,从低山残丘至洪积扇下部,平均粒径由粗变细;2)戈壁不同层次沉积物颗粒的分选性较差或差,仅在低山残丘与湖泊边岸浅滩分选属于中等;3)表层沉积物偏度以正偏、极正偏占主导,占总数的76.93%,而下层颗粒物的偏度以负偏、极负偏为主,占总体的84.62%;4)表层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以尖窄、很尖窄为主,占69.23%,其次为中等,占15.38%,而下层则以宽平、很宽平和中等为主,三者共占76.93%;5)戈壁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整体上表现为粒径较粗、分选较差、正偏态、峰态尖窄的特点,综合反映了颗粒的沉积环境、地貌特征、侵蚀与堆积方式。研究结果可为戈壁类型划分提供参考。

  • 标签: 戈壁 沉积物 粒度组成 粒度参数 额济纳盆地
  • 简介:汀江流域以其水土流失面积大、强度以上流失比重大和崩岗点多面广而成为福建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水土流失分布相对集中是汀江流域水土流失的又一特点,95.56%的流失集中于林地;52.86%的流失集中在长汀.建议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来解决该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

  • 标签: 汀江流域 水土流失 福建 产业结构 生态恢复 崩岗
  • 简介:历史上发生的自然灾害可以作为今后防灾减灾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整理统计历史文献资料,对陇南20世纪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灾害序列趋势持续性计算。结果表明:20世纪陇南共发生洪涝灾害33次,平均3.3年1次;中度灾害最多,为11次,特大灾害共发生3次;灾害多发生在1949年到1990年,月份主要集中在6、7月,连年洪涝灾害也有发生;本区内的西和为高发区,礼县、两当、武都次之;徽县、成县最少。R/S分析法计算结果表明陇南市洪涝灾害时间序列具有长期相关的特征,未来有增加的趋势。

  • 标签: 洪涝灾害 变化特征 R/S分析法 陇南
  • 简介:崩岗是我国南方红壤区由水力和重力相互作用下土体受破坏而崩塌和冲刷的侵蚀现象。本文以江西省赣县崩岗为研究对象,采取GIS空间分析技术,开展了地貌因子对崩岗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崩岗主要分布在海拔在100-250m以及相对高程在100-200m之间的的低山丘陵区,分别占到崩岗总数量和总面积的77%以上和54%以上,以综合型和活动型崩岗为主;5-25°范围内的斜坡和陡坡是崩岗的高发区域,其数量和面积分别占到了总体的73.23%和72.51%,以综合型崩岗居多;东坡向崩岗数量最多,西坡向崩岗面积最大,并且大部分分布在半阳坡上;除条形崩岗凸形坡数量比凹形坡少之外,均以综合型和活动型崩岗数量最多和面积最大,其他崩岗类型数量和面积相当。崩岗受地貌因子影响显著,具有明显的地貌因子选择性。该研究成果为赣县崩岗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治理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和依据。

  • 标签: 地貌 崩岗 发育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