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液检验在儿童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实施意义。方法:以2022年03月-2023年10月为研究起止时间,纳入此时我院接收的贫血患儿96例进行分析。根据患儿贫血类型进行分组,48例缺铁性贫血者纳入参比组,48例地中海贫血者纳入观察组,均进行血液学检验。评析指标:2组的血液学检验结果、检验符合率。结果:在检验后,观察组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参比组,且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平均红细胞体积均更低(P<0.05);观察组的检验符合率与参比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为儿童贫血患儿诊断时,应用血液学检验能够反映患儿贫血严重程度,同时,也可对具体的贫血类型进行鉴别,便于后期展开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22年3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对一家医疗机构中接受甲状腺肿块检查的500名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分析超声诊断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结果:手术病理报告揭示450例为良性状况,而50例被诊断为恶性。超声检查在鉴别甲状腺功能亢进上的准确度为88.00%,甲状腺瘤的诊断准确度达91.67%,甲状腺炎的准确度同为91.67%,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度为90.91%。这些结果与病理学结果的对比显示,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结论:对于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采取超声诊断,能够提升准确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螺旋 CT对健康体检人群早期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4年 9月至 2016年 4月间健康体检人群中通过 CT检查筛查出的 90例肺部包块患者,其中 49例通过病理检查证实为早期肺癌的患者(研究组), 41例为肺部良性包块患者(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 CT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的 CT表现相比较,研究组出现边界模糊、伴有分叶、毛刺及存有空泡征、血管集束征等现象明显多于对照组( p<0.05),且研究组中不同类型患者的 CT表现比较,也存有差异( p<0.05)。结论:早期肺癌患者采用螺旋 CT进行诊断,能够对肺部包块的良恶性进行准确的鉴别,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在诊断肋骨骨折中应用 64层螺旋 CT与 DR胸片,探析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在 2018年 1月 -2018年 12月间,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72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选取患者分成两组,即采用 DR胸片诊断的普通组( 36例)与采用 64层螺旋 CT诊断的研究组( 36例),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采用 64层螺旋 CT诊断的研究组患者的诊断准准确率为 92.9%,采用 DR胸片诊断的普通组患者的准确率为 78.0%,研究组患者的显著较高,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在肋骨骨折患者的诊断中对患者采用 64层螺旋 CT进行诊断,诊断准确率高于 DR胸片的,对患者及时开展治疗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至我院接受脑出血手术的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手术后的脑出血患者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至我院接受脑出血手术的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手术后的脑出血患者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至我院接受脑出血手术的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手术后的脑出血患者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MMP-9、CD44vs和Fas抗原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MMP-9、CD44vs和Fas抗原在83例NSCL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83例NSCLC组织中MMP-9表达40例(48.19%)CD44v6表达51例(61.45%),Fas抗原表达47例(56.63%),MMP-9和CD44vs共同表达40例(48.19%)。MMP-9、CD44vs和Fas抗原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MMP-9、CD44vs表达有随组织分化程度降低呈增高趋势,而Fas抗原表达则呈降低趋势。单因素分析表明MMP-9、CD44v6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期较阴性者短,Fas抗原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期较阴性者长。Cox回归分析表达MMP-9、CD44v6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Fas抗原对患者有保护趋势。结论:MMP-9、CD44vs和Fas抗原等多种因素在NSCLC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其中CD44v6的作用最为重要。
简介:目的探讨晚期肾结核的主要诊断方法.方法对1996—2004年间收冶的25例晚期肾结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肾静脉尿路造影(IVU)均不显影,7例伴有对侧肾积水,5例有膀胱挛缩。25例均作B超柃查,仅有1例提示结核。15例行尿结核杆菌检查,阳性6例。3例行逆行尿路造影(RGP)显示患肾多发空洞性破坏阴影,输尿管僵直、虫蛀样边缘、管腔呈串珠状等改变。CT检查18例,显示患肾皮质区多发低密度灶10例,肾积水4例,全肾钙化1例。术前未能明确诊断,术后病理证实的3例(占12%)。结论综合尿结核杆菌检查、膀胱镜检查、IVU、RGP和CT可提高晚期无功能肾结核的诊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