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研究组进行亚组分析,分为低、中和高剂量组,评估二甲双胍剂量对T2DM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 两组血小板(PLT)、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TT)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 >0.05)。研究组的纤维蛋白原(FIB)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研究组的亚组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的FIB无显著性差异,其他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中、高剂量二甲双胍可提高T2DM患者的FIB水平,剂量越高,效果越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专项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2020年1月-2021年12月间在我院重症监护室住院超过2周的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专项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 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DVT发生率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1%,同时两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均较护理前有了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专项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ICU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并改善相关的凝血指标。效能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实验组(38例)。观察组使用奥曲肽进行治疗,实验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凝血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临床各项指标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疗效和各项指标均优于观察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规凝血指标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于200例2020年-2021年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后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他们术后是否患有深静脉血栓来分成两组,一组是血栓组,另一组是非血栓组。检测这两组所有患者的血常规和凝血指标,对比他们的结果,进行评价,探讨他们的应用价值。结果:本文对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使用血凝仪和全血细胞技术分析仪进行检测,研究表明,检测血常规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凝血指标中的D-D可以预测是否患有深静脉血栓。结论: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中,可为预测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提供可参考的数据,有益于病患身体的恢复,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血常规凝血指标对患者是否会形成深静脉血栓提供应用价值,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采取凝血四项、D-二聚体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我院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0例入组观察组,另选取骨折非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0例入组对比组,均结合血凝四项、D-二聚体检测,比较两组凝血四项指标: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原相比于对比组更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相比对比组较短,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实施血凝四项、D-二聚体检测准确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再抽取同期在我院健康查体的健康人30例并将其作为参照组,均接受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包括凝血酶-抗凝血酶(TAT)、D-二聚体(D-D)、血凝血栓烷B2(TXB2)、血管性学友病因子抗原(vWF:Ag)],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各项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结果均高于参照组,且伴有并发症的观察组患者TAT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的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可见,此类人群(尤其是伴有并发症者)凝血系统被激活且伴有继发性纤溶亢进、血小板活化增加以及血管内皮损伤的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分析,即针对凝血酶-抗凝血酶(TAT)、D-二聚体(D-D)、血凝血栓烷B2(TXB2)和血管性学友病因子抗原(vWF:Ag)含量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针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样本来源于2021年6月,截止为2022年5月前来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分析。结果:从数据可见,在TAT、D-D以及TXB2、vWF上,当Ag升高后,以上指标均升高,具有正相关性。且对于糖尿病伴有血管疾病的患者,TAT水平高于无血管疾病者。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多有凝血系统激活的问题,且由于血小板活化增加、继发性纤溶亢进等,还会出现血管内皮损伤,应当重视相关指标的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分析,即针对凝血酶-抗凝血酶(TAT)、D-二聚体(D-D)、血凝血栓烷B2(TXB2)和血管性学友病因子抗原(vWF:Ag)含量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针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样本来源于2021年6月,截止为2022年5月前来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分析。结果:从数据可见,在TAT、D-D以及TXB2、vWF上,当Ag升高后,以上指标均升高,具有正相关性。且对于糖尿病伴有血管疾病的患者,TAT水平高于无血管疾病者。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多有凝血系统激活的问题,且由于血小板活化增加、继发性纤溶亢进等,还会出现血管内皮损伤,应当重视相关指标的变化。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临产孕妇行凝血三项、D-二聚体及血常规检验的具体价值。方法 将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100例临产孕妇(研究组)以及同期未妊娠的健康女性100例(参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凝血三项、D-二聚体、血常规检验的各项相关指标。结果 本次研究显示, 血常规检测、凝血三项检测、D-D检测后统计两组综合指标,研究组与参照组各项指标存在明显性差异,统计学处理后有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临产孕妇以及健康无妊娠的女性进行血常规检测、凝血三项检测、D-D检测,可见检测结果可对产妇妊娠期相关疾病起到积极预防的作用,能够对凝血功能、妊娠结局、静脉血栓风险等进行评估,应用价值较高,建议临产孕妇及时进行检测。
简介:【摘 要】目的 探析术中保温护理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合计70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应用常规手术室护理(35例),B组在前者基础上应用术中保温护理(35例),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体温和凝血功能。结果 手术前两组体温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术中半小时、手术结束时,B组体温高于A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手术后,B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短于A组,纤维蛋白原高于A组(P<0.05)。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中采用术中保温护理,可减小患者体温波动,保证机体凝血功能的正常,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ELLP综合征产妇产前出凝血功能在产后出血以及胎儿不良结局预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先兆子痫产妇患者,根据是否发生HELLP综合征分为HELLP综合征组和非HELLP综合征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之后根据HELLP综合征患者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分为产后出血组和非产后出血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根据胎儿结局分为不良结局组和正常结局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HELLP综合征组和非HELLP综合征组患者的PLT计数、LDH、Hb、ALT、AST、TB、UREA、Cr、Fib、DD比较(P<0.05);产后出血组和非产后出血组患者的Fib、DD比较(P<0.05);胎儿不良结局组和胎儿正常结局组的Fib、DD比较(P<0.05)。结论:HELLP综合征产妇检查产前Fib、DD,预测的产后出血情况,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病人应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方案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 2018.9月 -2019年 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8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n=42)、研究组( n=42)。对照组给予单独奥曲肽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联合凝血酶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止血效果以及止血 48小时内再出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止血有效率、止血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再出血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消化道出血病人应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可改善出血症状,提高止血有效率,值得临床推荐和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联合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7年6月在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出生或诊治的肺出血新生儿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患儿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血凝酶气管内注射+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静脉注射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儿肺出血时间,治疗前、治疗后6、24、48h血气分析指标、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肺出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24h止血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2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止血率分别为100%、90.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在治疗后,血气指标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明显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PT、APTT、DD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Fb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愈率为84.38%,观察组治愈率为93.7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凝血因子Via联合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控制新生儿肺出血病情发展,缓解患儿呼吸窘迫,提高患儿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