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将丁苯酞与胞磷胆碱钠联合应用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主要作用。方法:本次研究所参与的对象均是来自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并将两组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细化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和实验组(丁苯酞与胞磷胆碱钠联合使用),并辅以统计学相关工具将两组的治疗效果、恢复时间及入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并以此判断检验是否有意义。结果: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恢复时间及入院时间差异明显,且(P<0.05),表明此次研究有意义。结论:将丁苯酞与胞磷胆碱钠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效果显著,故此方法可广泛推广并应用在临床治疗中。
简介:目的:介绍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患者药物治疗的证据支持情况及药物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建库至2018年10月相关文献,并手工检索综述中的参考文献及数据库中未收录的文献。结果: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在治疗PSD方面,对于氟西汀,2篇系统评价(systematicreviews,SRs)显示其治疗PSD无效,1篇显示有效;对于西酞普兰,2篇SRs显示其治疗PSD有效,1篇显示无效;对于帕罗西汀,1篇SR显示其治疗PSD无效,1篇显示有效;对于舍曲林,2篇SRs均显示其治疗PSD无效;对于艾司西酞普兰和氟伏沙明,均有1篇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其治疗PSD有效。结论:医师和药师在选择药物治疗PSD时,应考虑相关支持证据,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注意各种抗抑郁药的特征和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4C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Barthel指数及卒中后焦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4C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变化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穴位贴敷联合冰柠檬酸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8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穴位贴敷联合冰柠檬酸刺激。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神经功能及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冰柠檬酸刺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提高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与儿童病毒性脑炎患者颅内压增高的关系,评估视神经鞘直径作为无创评估颅内压增高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入院治疗的30例儿童病毒性脑炎患者,根据颅内压增高情况将患者分为颅内压增高组和正常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并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进行分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视神经鞘直径平均值,建立ROC曲线分析视神经鞘直径对颅内压增高的预测价值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颅内压增高组的视神经鞘直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视神经鞘直径在预测颅内压增高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可作为儿童病毒性脑炎患者无创评估颅内压增高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建立简便准确的测定三维肌醇片中肌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ELSD方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Ultimate^TMXB-NH2(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70:30),流速0.8mL·min^-1,漂移管温度100℃。雾化气流速度2.5L·min^-1。结果:肌醇在0.1016~1.016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102.32%,RSD=1.41%,样品中其他成分不干扰测定。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复方制剂中肌醇含量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