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麻醉对患者肺内分流和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行胸部手术的OLV患者92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实施全身麻醉,研究组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无较大差异(P>0.05);研究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T1、T4时刻MAP、HR指标水平无较大差异(P>0.05);研究组T2时刻MAP及HR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T3时刻MAP水平高于参照组,且HR指标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双肺通气时、单肺通气50min时刻两组患者PaO2、SpO2、QS/QT指标水平无较大差异(P>0.05);单肺通气30min时,研究组PaO2、SpO2水平低于参照组、QS/QT指标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70%,低于参照组的26.09%,差异明显(P<0.05)。结论:复合麻醉在OLV患者中更具应用价值,可改善患者术中肺氧合并提升肺内分流水平,且利于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更具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后对心脏左心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心内科成功实施封堵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6例,包括室间隔缺损70例,动脉导管未闭86例,均为左向右分流病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封堵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SF),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封堵术后3个月LVDs及LVDd开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F及LVSF于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6个月(P=0.43)、12个月(P=0.65)后无明显差异。结论封堵术对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治疗安全、有效,可进一步减少左心重构的发生。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患者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收治的脑积水患儿1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感染后出现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及患儿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出现感染的诊断治疗方法与结果。结果:15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患儿中,其中10例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出院,且在3年随访期内均无病死病例;5例感染患儿均因脑炎后脑积水,并经采集脑脊液样本做细菌培养,结果均呈阳性,经分离鉴定后,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糖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结核杆菌、产气杆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假单孢杆菌、隐球菌等多种菌种,其中2例患儿为多重菌感染。结论:掌握儿童患者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主要表现,根据采集脑脊液样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是保证其术后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在重度颅脑外伤中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颅脑外伤患者,均为重度外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大早期分流术和延期颅骨修补术,实验组采用早期颅骨修补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60.0%,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t=9.844, P<0.05。目的:早期颅骨修补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在重度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推广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的适宜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患者的住院资料,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患者29例,采用早期同期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29例,方法为分期治疗,即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后3~6月,再进行颅骨修补术。追踪随访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患者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记录,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相较于术前,患者的GCS和GOS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数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总数为7例,对照组患者为17例,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尤其表现在分流过度和硬膜下积液、血肿两方面,而其他如切口感染、切口脑脊液渗漏和脑水肿等项目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同期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相较于早期分期应用而言,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该手术的较适宜时期,值得在临床上实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