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水肿、疼痛和张口受限是下颌阻生第磨牙拔除术后患者必然产生症状,受到包括手术难易程度、术者临床经验和患者全身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如何减轻术后反应获得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广泛关注.根据文献资料,减轻下颌阻生第磨牙术后反应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技术改进等.其中,寻找更好手术策略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研究热点.本文回顾了近3年来关于不同手术策略影响术后反应程度文献,其中手术策略主要包括不同翻瓣方式、新辅助手术技术和不同缝合方法等个方面.

  • 标签: 磨牙 第三 阻生 拔牙 术后反应 翻瓣 缝合
  • 简介:例前牙散隙矫治报告张群慧上:矫治前中:集中间隙下:矫治后附图矫治前后模型比较、病例报告向×,女,24岁,先在缺失及之间间隙分别为3mm,4mm及2.5mm,是扁园锥畸形牙。二、矫治设计牙面上粘方托槽,上颌弓丝为0.35mm澳丝,剪除远中多余末端...

  • 标签: 矫治后 前牙 病例报告 卫生学校 橡皮圈牵引 邵阳市
  • 简介:目的评价金沉积、金合金和镍铬合金3种不同基底烤瓷冠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在辽宁省妇幼保健院口腔科进行烤瓷冠修复患者35例(120颗牙),根据患者要求分别制作镍铬合金基底、金合金基底、金沉积基底烤瓷冠,每种基底烤瓷冠40颗牙。观察比较戴冠2年后3组烤瓷冠在颜色、边缘密合度、牙龈染色等方面的情况。结果金合金基底、金沉积基底烤瓷冠在颜色、冠边缘密合度及颈缘染色均优于镍铬合金基底烤瓷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合金基底和金沉积基底烤瓷冠临床效果好。

  • 标签: 烤瓷冠 金沉积 金合金 镍铬合金
  • 简介:下颌第磨牙低位萌出发生率中以近中阻生者为多,由于其前倾位置,与第二磨牙远中邻接关系不正常,容易引起食物嵌塞,间隙牙槽骨吸收,第磨牙(牙合)面及第二磨牙远中颈部龋坏,或第二磨牙松动等,临床多以拔除第磨牙为主要治疗方法[1].作者经多年治疗探索,认为在些情况下,可以不拔除前倾第磨牙而经高嵌体修复,与邻牙和对颌牙建立良好接触关系和咬合关系,长期保存,从而发挥正常咀嚼咬合功能.

  • 标签: 下颌第三磨牙 第二磨牙 高嵌体 低位 正常 拔除
  • 简介:目的评价正畸拔除第二前磨牙对第磨牙萌出角度和萌出间隙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行直丝弓正畸治疗41例安氏I类错牙争青少年患者,所有患者第二前磨牙及第二磨牙完全萌出,第磨牙牙冠已形成但均未萌出。按治疗方法分为拔牙组(21例,均拔除4个第二前磨牙)和非拔牙组(20例)。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测量第磨牙倾斜角度和萌出间隙。结果治疗前后上、下颌第磨牙萌出间隙增加值拔牙组大于非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颌第磨牙萌出角度增加值拔牙组大于非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颌第磨牙萌出角度增加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拔除第二前磨牙可以增加上、下颌第磨牙萌出间隙,并使上颌第磨牙萌出角度更加直立。

  • 标签: 第三磨牙 牙萌出 第二前磨牙 正畸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冠修复前后龈沟液内毒素含量变化,评价3种冠边缘设计对牙龈状况与龈沟液中内毒素含量影响。方法:将要求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就诊患者,随机分为A:肩台组、B:浅凹型肩台组、C:刃状边缘组,每组各10例。分别将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6个月龈沟液样本内毒素量,龈沟液量及牙龈指数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结果:3组患牙冠修复后1个月各项指标明显上升。冠修复后6个月A,B两组各项指标下降至接近牙体预备前水平;C组内毒素水平无下降,牙龈指数、龈沟液量与修复后1月相比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只要按要求制作,A、B组龈边缘形式修复均具有良好效果,修复效果明显优于C组。

  • 标签: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冠边缘 龈沟液 内毒素
  • 简介:目的:第磨牙拔除是口腔很常见个手术操作。和第磨牙手术相关常见并发症已经广为认识.并且经常作为知情同意内容向患者解释。口腔全科医师以及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也必须熟悉所有可能发生并发症。本次系统文献回顾可以对这常规手术可能产生不常见并发症作提示。方法和材料:这次研究文献来自Medline和theCochraneLibrary电子数据库系统检索.也对关键文章、参考文献和该领域相关综述进行手动检索。关键字包括第磨牙、智齿、并发症、不常见以及罕见。相关文章参考文献也经过重复地核对.综述限定于近18年来发表英文和德文文章。结果:经常被提及、为人所熟知并发症.包括永久性神经损伤和即发或迟发下颌骨骨折。22篇文章中又确认了24种其他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中包括炎症、脓肿形成、牙齿移位和器械脱位。另有单病例报告有拔牙后血肿窒息性死亡、危及生命失血、脑脓肿、硬膜外脓肿.良性突发性体位性眩晕、皮下和组织间隙气肿、硬膜下积脓和带状疱疹综合征。结论:要做到优质医疗服务,认识到各种可能并发症是非常必要。必须要提前认识到少见并发症,这样才能保证及时准确治疗。

  • 标签: 不良反应 并发症 拔除 罕见 拔除 第三磨牙
  • 简介:目的:研究模拟树脂收缩应力方法。方法:建立简单有限元模块代表釉质、粘结剂、树脂,应用温度应力原理,使树脂体积产生收缩,同时利用材料力学原理进行了可行性验证。结果:建立了模拟树脂收缩应力模型。应力集中在弹性模量大模块及洞形线角部位。结论:采用温度应力方法,可以较好模拟收缩应力。

  • 标签: 收缩应力 三维有限元 温度应力
  • 简介:个初期拉伸试验用于评价种新型技术(包括金属铣削、软金属铣削和快速成型技术)(n=6)制备钴铬合金机械性能.铸造方法制备出3种不同金属材料作为对照组。所有组别的极限强度均高于500MPa.延展率均高于2%。软金属铣削组延展率最大.而快速成型组极限强度最高。

  • 标签: 机械性能 钴铬合金 制备 快速成型技术 金属材料 极限强度
  • 简介:目的:通过与粘接系统粘接纤维桩临床操作时间、3年内临床存留率进行比较,自粘接树脂用于纤维桩修复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就诊100个前牙纤维桩核修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个修复体,实验组采用自酸蚀自粘接树脂(EMBRACECORE)粘结纤维桩并形成树脂核,对照组采用自酸蚀粘接系统(DCBond和DCCore)进行树脂粘接并形成树脂核,记录两组临床操作时间,并追踪1年、2年、3年临床存留率。结果:实验组临床操作时间为87.38±8.21sec,明显少于对照组125.56±10.04sec;实验组和对照组在1年、2年、3年临床存留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粘接树脂用于纤维桩粘接临床操作简便、用时较短,临床存留率与采用自酸蚀粘接系统相似,可成为临床常规应用操作方法。

  • 标签: 纤维桩 自酸蚀自粘接树脂 自粘接粘结系统
  • 简介:目的:比较种方式修复严重缺损上颌中切牙抗折性能,探讨保存残根残冠更合理修复方式。方法:36颗上颌中切牙随机分为3组,根管治疗后平齐唇侧釉牙本质界垂直与牙体长轴截冠。分别行铸造镍铬合金桩核、铸造镍铬合金桩树脂核及玻璃纤维桩树脂核+金属全冠修复。在万能测试机进行力学测试,记录最大载荷和断裂模式。结果:3组抗折强度分别为292.06±155.51N、439.89±89.55N和284.98±133.56N,铸造镍铬合金桩树脂核组明显高于另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铸造镍铬合金桩均导致牙根垂直折裂,玻璃纤维桩10颗桩折,2颗桩折合并唇侧颈1/3折裂。结论:无箍作用时应充分利用树脂与牙体粘结作用,高强度铸造镍铬合金桩较玻璃纤维桩能更好地抵抗外力,结合高强度树脂核强度更大。

  • 标签: 桩核技术 玻璃纤维 残根 残冠
  • 简介:目的:观察咬合创伤后,叉神经节中前速激肽原A(PPTA)mRNA表达变化.方法:制备大鼠咬合创伤模型,采用分子杂交方法,观察咬合创伤后7、15、30天时,叉神经节中PPTAmRNA表达变化.结果:持续性咬合创伤后PPTAmRNA表达高于对照侧.咬合创伤7天,PPTAmRNA表达增高趋势明显高于15天和30天组.15天和30天两组间PPTAmRNA表达增高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咬合创伤后,叉神经节PPTAmRNA表达增加,初级感觉神经元合成SP前体增加.

  • 标签: 咬合创伤 三叉神经节 前速激肽原A mRNA 分子杂交法 动物模型
  • 简介:牙间食物嵌塞是常见口腔疾病之,下颌第二、第磨牙间又是好发部位.治疗般采用拔除第磨牙方法.但对于成年人,食物嵌塞已经造成第二磨牙龋坏,根尖周炎,松动等,拔除第磨牙后不久,第二磨牙亦难以保存,造成游离缺失.现将我院5年来治疗下颌第二、第磨牙间食物嵌塞情况作介绍.

  • 标签: 食物嵌塞 调HE 修复术
  • 简介:目的:对比测定3种临床常用暂时冠桥材料凝胶时间和峰值温度。方法:选取Integrity、Luxatemp、Structur2SC暂时冠桥材料,颜色均为A2色,分别测定其凝固时间和峰值温度,应用SPSS12.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组间两两比较q检验分析。结果:凝胶时间试验中,组均数存在组间显著性差异,按时间长短可排序为Luxatemp〉Integrity〉Structur2SC。峰值温度试验中,组材料固化升温曲线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峰值温度范围在34.2±2.2℃-41.1±3.1℃之间,出现时间在100s-150s之间。Integrity和Luxatem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ructur2SC与另外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高到低排序为Structur2SC〉Integrity和Luxatemp。结论:Structur2SC可操作时间略短,峰值温度较高,临床应用时应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 标签: 暂时修复体 凝胶时间 峰值温度 树脂
  • 简介:目的评价直丝弓矫治器排齐整平阶段Nance弓加强支抗维表现.方法选择中度以上拥挤,上颌减数双侧第前磨牙患者41例,随机分组,20例不用辅助支抗装置作为对照组,21例粘Nance弓作为Nance组.排齐整平前后取模型并拍头颅侧位片.模型用RolandLPX-1200维点激光扫描仪数字化,使用测量软件(Rapidform2006(R))处理分析治疗前后上颌第磨牙各牙尖标志点维向上线距及磨牙角度变化.并对头颅侧位片前牙变化进行测量.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排齐整平阶段前牙唇倾控制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矢状向、横向及扭转控制上Nance组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以中央窝点为例,对照组磨牙有1.269mm近中移动,Nance组有0.537mm近中移动(P<0.01);对照组磨牙有0.522mm腭向缩窄,Nance组有0.145mm扩宽(P<0.001);对照组磨牙出现3.172°近中颊向扭转,Nance组有0.402°扭转(P<0.01).结论Nance弓在控制磨牙矢状向位置、宽度和扭转上是可靠.

  • 标签: NANCE弓 模型测量 三维分析 排齐整平 支抗丧失
  • 简介:目的:文献中已经提出了许多关于牙龈退缩分度方法.但是这些分度方法都未见有经过有效统计学分析和验证。因此,这些分度方法在不同临床医师中应用时.是否都同样有效还不详。本研究旨在研究种新牙龈退缩分度方法在检查者自身和检查者问致性.并评估其在不同临床医师中致性。材料和方法:通过以下3个方面评估提出分度方法:牙龈角化组织量(〈2mm或≥2mm).是否存在牙颈部非龋性病变以及是否存在邻面附着丧失。采用盲法分析3位检查者KaPPa统计值(致性检验)。结果:使用该新分度方法对120例牙龈退缩患者进行评估,牙龈角化组织变量检查者自身致性值为074~096.非龋性牙颈部缺损变量检查者自身致性值为067~094,邻面附着丧失变量检查者自身致性值为0.70~092。牙龈角化组织变量检查者问致性值为070~085.非龋性牙颈部缺损变量检查者自身致性值为054~059,邻面附着丧失变量检查者自身致性值为054~077。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和人群,新提出分度方法在调查者中致性为中度到高度。因此.该方法可以判定牙龈退缩严重程度。

  • 标签: 一致性检验 牙龈退缩 检查者 分度 非龋性牙颈部缺损 附着丧失
  • 简介:目的:本研究采用种植体作为固定装置,初步探讨种植体固定与DDM植入改良明治增高牙槽嵴术应用可能性.方法:杂交家犬6只,随机分为3组.拔除所有的前磨牙,在下颌前磨牙区,施种植体固定改良明治增高牙槽嵴术,在术后4周、9周、14周依次处死两只动物,所有标本经脱钙组织学检查(HE、新色)、非脱钙组织学检查(荧光、甲苯胺蓝).结果:术后14周,DDM已基本吸收形成骨,明治区形成成熟骨小梁及骨皮质,种植体为骨性结合.结论:种植体固定和DDM植入改良明治术是治疗萎缩牙槽嵴种可采用方法,为将来临床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

  • 标签: 种植体固定 三明治技术 牙槽嵴萎缩 实验 DDM植入 牙槽嵴增高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原始数据建立包含骨缝颅面复合体维有限元模型数字化方法,建立个具有生物力学特性包含骨缝动态颅面复合体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对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患者行常规头部平扫及维数字影像重建,利用原始DICOM数据建立颅面复合体维几何模型,在MSC.Metant前处理软件工具中划分网格。结果:建立了完整颅面复合体维体几何模型和包含骨缝完整颅面复合体维有限元模型,由630,379个单元和148,143个节点组成。探索出条适用于活体颅面骨合体维有限元数字化建模方法。结论:应用螺旋CT薄层扫描、维重建软件Mimics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工具MSC.Marc相结合方法,建立包含骨缝颅面复合体维有限元模型是种快速有效方法。

  • 标签: 颅面复合体 计算机模拟 有限元分析
  • 简介:牙周手术可能会出现些术后并发症,例如疼痛、肿胀和组织坏死、化脓或感染、过性菌血症、神经损伤和出血。切除性牙周手术通常可能导致附着组织减少。而牙齿移位作为术后并发症从未见文献报道。本文详细报告了例在接受牙冠延长术后发生牙齿移位病例,采用上颌可摘式改良Hawley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而将牙齿复位。医生必须在术前仔细检查患牙咬合状况,并采取措施来防止在愈合期内可能出现牙齿移位。如果不能使咬合与牙弓达到稳定,就可能引起术后牙齿移动,并由此影响患牙预后和使日后修复计划复杂化。

  • 标签: 牙齿 术后并发症 牙冠延长术 移位 牙周手术 咬合
  • 简介:自2004年至今,经新闻出版总署行政审批同意(各刊均有书面批件),中华医学会陆续创办了26种原创以CD—ROM和DVD-ROM为载体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形成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该电子版系列杂志均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是组原创版权,应用文字、表格、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及幻灯所组成多媒体连续型电子出版物。

  • 标签: 新闻出版总署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 中华医学会 电子出版物 读者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