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主因右侧头皮多发红色丘疹、结节1年,于2013年2月就诊。患者于1年前(孕12周)发现右耳后出现一米粒大小无痛性红色丘疹,逐渐增大;此后右侧头皮不断出现新发类似皮损,并迅速增大。部分皮损可自行缩小,有时触碰破溃后出血不止。现产后2个月,皮损无明显变化。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局部外伤史,无过敏性疾病及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其父有过敏性鼻炎病史、姑母有哮喘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头皮及中线附近见多发性丘疹、结节,淡红至暗红色,直径0.5~2cm不等,未见融合,表面光滑,质地坚实,无明显压痛,周围皮肤正常。右侧颈部可触及黄豆大淋巴结1枚,无压痛,活动度好,表面皮肤无异常(图1a-1c)。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7.4%(正常值0.5%~5%),血清总IgE125IU/ml(0~100IU/ml)。右侧头皮部位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表皮突消失,真皮内见大量增生的大小不等的血管,管腔不规则,血管皮细胞增生、肿胀,并向腔内凸起;血管周围大量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图2a-2b)。诊断: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治疗:皮损采用钬激光治疗仪,1.0J脉冲能量,15Hz频率予以切除治疗。考虑患者皮损数量较多以及有自发性皮损缩小病史,因此予切除部分较大皮损,较小皮损未予处理,并嘱患者随访。治疗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自诉无新发皮损,遗留的较小皮损无明显增大,部分皮损自行消退,目前仍在随访中。

  • 标签: 血管淋巴样增生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 妊娠
  • 简介:报告2例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分别为28岁男性和26岁女性,病程分别为5年和1年,临床表现为主要分布在头面部的紫红色丘疹、结节。组织病理检查均有真皮层血管的增生,增生的血管皮细胞呈特征性的上皮样,可内衬血管腔,突入血管腔内生长,血管皮细胞胞浆丰富酸染,1例还可见特征性的空泡。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根据临床及皮肤组织病理,诊断为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 标签: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血管 内皮细胞 病理学
  • 简介:脉管性疾病包括脉管畸形和血管,表现为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畸形的鲜红斑痣是最常见的脉管畸形,其次还有动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等。脉冲染料激光是鲜红斑痣治疗的金标准,长脉宽l064nmNd:YAG激光也是很多血管治疗的选择。文中就脉管性疾病激光治疗的原理、疗效、不良反应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皮肤科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 标签: 脉管畸形 血管瘤 激光 治疗 进展
  • 简介:报告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病Ⅲa型1例。患者男,70岁。躯干部大片色素性皮疹70年。皮肤科专科查体:后腰背部右侧大片暗红色斑片,边缘逐渐移行为正常皮肤,压之褪色,部分可见毛细血管扩张,符合鲜红斑痣表现;胸腹部、右后背上方和腰部后正中线左下侧可见淡褐色斑片,境界清楚,表面散在大小不等的棕褐色斑点,符合斑痣表现。本病一般不需治疗,鲜红斑痣和斑痣可采用红宝石或Q开关脉冲染料激光治疗。

  • 标签: 斑痣性 错构瘤 色素血管性
  • 简介: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是一种少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泛发者罕见;肝、肾均有多发血管者临床少见,我院2009年7月诊治1例晚发、泛发型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合并肝、肾多发血管病例,报道如下。

  • 标签: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肝多发血管瘤 肾多发血管瘤
  • 简介:目的:总结并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1例婴幼儿血管的临床及护理资料。所有患儿均做好给药前的安全性评估及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服药剂量及方法适当,用药期间均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观察治疗效果,给予详细的出院指导。结果:21例患儿均在服药48~72h后体颜色变浅,体积不同程度缩小,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及护理并发症。结论:治疗前详细的护理评估和健康宣教,正确的配药和给药方法,针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对症护理和监护,能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证。

  • 标签: 普萘洛尔 血管瘤 护理
  • 简介:婴儿血管是婴儿常见的良性肿瘤,生后几周内出现,有明确的增殖和消退过程,可分为浅表性、深在性和混合性三类及局灶型、节段型、中间型和多发型四型。大多数婴儿血管对身体不造成伤害,少数可出现功能影响或严重毁形性损害,极少数甚至危及生命。对于有潜在生命危险、严重功能影响及毁形性损害的高风险婴儿血管,需要尽早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因此,临床医生应熟知婴儿血管的风险等级及治疗原则,根据患儿年龄、风险等级及有无并发症,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婴儿血管瘤 临床表现 Β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
  • 简介:目的研究2940nm点阵铒激光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模型;将兔耳创面分为激光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用2940nm点阵铒激光治疗,B组不予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和瘢痕增生情况。A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14、30d分别收集标本,B组在以上相同时间点及瘢痕自然生长后70d分别收集标本,测量A、B组每个瘢痕增生指数(SEI),HE染色观察瘢痕组织病理变化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水平。结果A组治疗后第7、14、30dSEI分别为(2.52±0.13)mm、(1.67±0.09)mm、(1.18±0.10)mm,B组分别为(2.64±0.57)mm、(2.76±0.38)mm、(2.78±0.29)mm,A组治疗后3个时间点瘢痕逐渐减小,与B组相比明显下降;HE染色观察示A组治疗后第7、14、30d瘢痕组织内血管由粗大变细小,胶原纤维由排列不齐变排列整齐,B组无明显变化;免疫组化示A组VEGF水平逐渐降低,而B组与治疗前瘢痕内VEGF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2940nm点阵铒激光治疗的有效性可能与其下调与增生性瘢痕相关的VEGF表达有关。

  • 标签: 点阵铒激光 瘢痕 增生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随访和观察29例婴幼儿血管患儿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后的疗效及复发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患儿29例,年龄52d~11个月。普萘洛尔2.0mg(/kg·d),分3次餐后口服,服药4~6个月后停药。结果口服普萘洛尔后平均1周,体颜色开始变淡、萎缩变软。治疗3个月后,大部分体明显萎缩。治疗6个月时,体基本消退,表面遗留毛细血管扩张。停药后1个月,6例患儿出现血管复发,且年龄均〈11个月。继续给予原方案治疗约3个月,体显著萎缩,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具有良好疗效。患儿血管复发现象可能与停药后血管仍处于增生期有关,停药后毛细血管皮细胞继续增生,异常血管再次形成,血管复发。

  • 标签: 血管瘤 婴幼儿 普萘洛尔 复发
  • 简介:毛囊(Trichofolliculoma)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成人面部向毛囊分化的良性错构。临床以鼻侧好发的网顶丘疹,中央开口处穿出成簇的柔软白色毳毛为特征[1-2]。

  • 标签: 毛囊性肿瘤 良性 毛囊瘤
  • 简介:目的探讨祛斑汤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临床疗效及对黄褐斑患者外周血中血管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辨证为气滞血瘀型的黄褐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36例),分别予以祛斑汤和维生素C、E药物治疗。并设正常健康组(30例)。12周后分别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清中VEGF水平,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气滞血瘀型黄褐斑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治疗后治疗组血清VEGF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前后血清VEF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EF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斑汤可上调血清VEGF水平,通过改善血循环、活血化瘀达到治疗黄褐斑的功效,且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祛斑汤 黄褐斑 气滞血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毛鞘棘皮(Pilarsheathacanthoma)是好发于成人上唇的皮肤毛囊来源的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为上唇部位单个的皮色丘疹或结节,中央有毛孔样开口,内含角质[1-2]。临床表现:皮损好发于中年以上成人上唇部,为单个的皮色丘疹或结节,直径O.5~1cm,结节中央有毛孔样开口,内含角质物。

  • 标签: 毛囊性肿瘤 良性 毛鞘棘皮瘤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盐酸普萘洛尔治疗中、高风险婴幼儿血管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科门诊确诊的中、高风险血管患儿,给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首日剂量为0.50mg/(kg·d),分2次口服;第二天剂量增加至0.75mg/(kg·d),分2次口服;第三天剂量调整为1.00mg/(kg·d),分2~3次口服;服药1周后复诊观察患儿皮损变化情况及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酌情加量至每日1.50~2.00mg/(kg·d)维持治疗,每天分2~3次口服,连续服用6~12个月。服药期间每月复诊1次,复查血常规、血糖、血压、心电图、B超,每2~3个月复查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撤药时逐渐减量,每月减量0.50mg/(kg·d)。患儿治疗前均完善影像学、生化检查,治疗过程中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观察皮损大小等,观察临床疗效及转归情况。结果:共168例中、高风险血管患儿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其中159例完成了所有的治疗和随访,完成率为94.64%。患者平均首诊年龄为(2.29±0.84)月龄,平均给药持续时间为(13.67±4.43)个月,平均最大给药剂量为(1.86±0.35)mg/(kg·d)。其中未完成治疗和随访的9例患者中,2例(1.19%)因心脏方面的副作用停药,5例(2.98%)治疗6个月及以上无效后行手术切除治疗,2例(1.19%)散发型血管患儿(肝脏受累)在服药4个月肝脏血管完全消退后自行停药脱失。完成治疗和随访的患者中,男女患者、多发与单发血管患者、节段型与散发型与局灶型、溃疡型与非溃疡型的治疗效果间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值均>0.05)。结论:口服普萘洛尔对各类型的中、高风险血管有明显疗效,与血管分型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普萘洛尔 血管瘤 不良反应
  • 简介:患者,男,48岁。主诉:左下腹带蒂赘生物20年,进行性增长3年。现病史:患者20年前无诱因左下腹出现一米粒大小肤色赘生物,质软,无不适而未处理。随后赘生物缓慢增长,呈带蒂息肉状。近3年来,患者身体逐渐变胖,肿物由之前的豌豆大小快速增长成核桃大,因影响外观而入院要求手术切除。

  • 标签: 软纤维瘤 巨大 下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