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临床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不同的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3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六组。治疗组为雷公藤多苷联合不同的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各一组,以及仅使用不同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各一组作为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六组于治疗前后记录荨麻疹症状评分以及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表。结果治疗4周后,雷公藤多苷和抗组胺药联合应用的治疗组的症状评分均低于仅使用抗组胺药物的对照组(P〈0.001),有效率治疗组也高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的DLQI评分在用药2周与4周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01)结论使用雷公藤多苷联合抗组胺药(尤其是咪唑斯汀)能够更快的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观察暖宫贴配合甲硝唑、地塞米松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采用暖宫贴配合甲硝唑、地塞米松灌肠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微波治疗配合甲硝唑、地塞米松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痊愈率为54.44%(60/110),总有效率为90.00%(99/110);对照组痊愈率为38.18%(42/110),总有效率为74.55%(82/110).观察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经过治疗后,其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CD4以及CD4/CD8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D8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4、CD8以及CD4/CD8的组间对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有9例患者在第一次灌肠后出现轻度腹泻.结论:暖宫贴配合甲硝唑、地塞米松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操作较为简便,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宁泌泰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56例。对照组:应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联合盐酸坦洛新治疗。观察组:应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联合盐酸坦洛新治疗,同时口服宁泌泰胶囊。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FR(18.69±2.22)mL/s高于对照组患者MFR(14.58±1.49)mL/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VU(6.13±1.65)mL低于对照组患者RVU(10.12±2.48)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CPSI量表的疼痛或不适症状(5.72±1.12)分、生活质量(3.22±0.82)分、排尿症状(3.08±0.73)分都低于对照组患者NIH-CPSI量表的疼痛或不适症状(9.46±1.33)分、生活质量(4.51±1.13)分、排尿症状(4.34±1.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1β(52.61±19.45)ng/L、IL-2(93.61±19.72)ng/L、IL-10(3.28±1.07)ng/L都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IL-1β(69.75±17.31)ng/L、IL-2(104.32±21.03)ng/L、IL-10(3.91±1.2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宁泌泰胶囊联合盐酸坦洛新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尿动力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简介:目的:分析全球医学真菌生物膜文献概貌,了解医学真菌生物膜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利用汤森路透的TDA软件分析PubMed数据库收录的医学真菌生物膜相关文献的时间、国家、期刊、作者和高频主题词分布,分析引用前20位文献类型及内容,并制作作者合作网络图。结果医学真菌生物膜相关文献自1999年至今文献数量处于稳步增加的趋势,美国和欧洲在该研究领域处于主导地位,文献也主要发表于美国和欧洲的该领域核心期刊。发文量前10的作者中有3位来自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皮肤病学系医学真菌中心。医学真菌生物膜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念珠菌属和酿酒酵母,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医学真菌生物膜的形成、其与抗真菌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医学真菌发挥该毒力相关的基因和蛋白基础。被引频次排位与文献贡献排位作者趋势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中国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于香港和北京地区。结论欧美仍是该领域的研究大国,近5年中国内地的文献数量和引用率开始增加。临床常见医学真菌和模式真菌生物膜的形成、药敏及其毒力相关机制是医学真菌生物膜的主要研究热点。
简介: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加味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IL)-4、干扰素(IFN)-γ与IgE的影响。方法9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玉屏风散治疗组和咪唑斯汀对照组,观察疗效与复发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玉屏风散治疗前后IL-4、IFN-γ和IgE水平。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O.01)。玉屏风散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gE、IL-4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O.01),而IFN-γ明显升高(P〈O.01)。结论玉屏风散加味方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可能与血清IgE、IL-4下降,IFN-γ升高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和IL-33在慢性荨麻疹(CU)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检测60例CU患者和50名正常人外周血IL-18和IL-33表达水平,同时分析其差异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CU患者IL-1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枸地氯雷他定治疗28d后,患者IL-1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33水平在治疗前、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U患者在使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前、后IL-18的浓度变化与其临床疗效呈正相关(r=0.620,P<0.05)。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CU发病的病理过程,而IL-33是否参与有待进一步研究。枸地氯雷他定对参与CU发病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进行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有效治疗术后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医院进行剖宫产,并且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共56例。试验组产妇选择B超引导下穿刺手段进行治疗,对照组产妇常规治疗。结果:试验组产妇中无效及总有效情况分别为2例(7.14%)、26例(92.86%),对照组产妇中无效及总有效情况分别为7例(25.00%)、21例(75.00%),试验组产妇中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中拆线时间、体温高峰及住院时间平均值分别为(7.02±0.71)d、(36.63±0.28)℃、(4.01±2.93)d,对照组产妇中拆线时间、体温高峰及住院时间平均值分别为(9.82±0.93)d、(37.72±0.69)℃、(9.53±1.4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中硬结及红肿渗液情况分别为2例(7.14%)、6例(21.43%),试验组产妇中硬结及红肿渗液情况分别为12例(42.86%)、23例(8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发剖宫产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多种多样,临床上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技术进行治疗时,可使产妇切口感染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在临床上值得重视。
简介:目的检测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商品名美能)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前后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细胞因子水平,探讨美能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可能免疫学机制。方法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刺激物刺激细胞,增加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然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观察美能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前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并作疗效评估,进一步作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和疗效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h1细胞因子明显低于正常人,而Th2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美能治疗后,患者Th1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升高,Th2细胞因子水平下降。Th1细胞因子水平和疗效水平呈正相关,Th2细胞因子水平和疗效水平呈负相关。结论美能通过逆转慢性荨麻疹患者失衡的Th1/Th2免疫反应是其达到临床疗效的可能机制之一。
简介:目的: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香莲外洗液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抗真菌效力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白念珠菌生物膜体外模型,采用XTT减低法测定香莲外洗液、氟康唑对不同成熟程度(4h、24h、48h)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最低粘附抑菌浓度(SMIC50、SMIC80),并采用UPLC-Q-TOF-MS分别进行代谢组学检测。结果:香莲外洗液对4h、24h、48h的白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50分别为7.81、125和500mg/mL,SMIC80分别为31.25、250和>1000mg/mL;氟康唑对4h、24h、48h的白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50分别为32、64和>1024μg/mL,SMIC80分别为64、128和>1024μg/mL;香莲外洗液、氟康唑干预不同成熟程度的生物膜代谢模式不同,存在Tyrosyl-Arginine(酪氨酰-精氨酸)、Pentosidine(戊糖)等多种可能差异代谢物。结论:香莲外洗液对不同成熟程度的白念珠菌体外生物膜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念珠菌悬浮菌与生物膜在代谢过程中,主要涉及了糖代谢、氨基酸代谢途径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