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比分析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在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接受3D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选取接受2D腹腔镜手术的25例乙状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3D腹腔镜组对比2D腹腔镜组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D腹腔镜对比2D腹腔镜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手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简介:目的:评价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肺部周围型块状阴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在DSA下对59例周围型块状阴影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取得肺组织同时进行刷检,进行病理检查,并对临床资料和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纤支镜肺活检结合刷片检查对肺周边块状阴影确诊率达50.8%,其中肺癌的确诊率为49.15%,包括腺癌6.8%,鳞癌28.8%,小细胞未分化癌1.69%,肺泡细胞癌3.39%,淋巴瘤1.69%,结核1.69%。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对肺部周围块状阴影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一种方便、易行、安全、花费较少且有效的手段。
简介:目的观察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74个椎间隙,均行MED下髓核摘除术,其中男46例,女27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5.8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MacNab标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6-60个月,平均49.8个月,所有患者术前腰腿痛VAS评分(6.93±0.86)分,术后3个月(1.56±0.83)分,术后1年(1.36±0.74)分,末次随访(1.26±0.74)分,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期随访疗效:MacNab标准,优55例、良11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90.4%。术后复发3例,1例保守治疗,2例再次手术,复发率为4.1%。1例术前有足下垂、术后恢复不满意。结论MED下髓核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是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有效方法,中期疗效满意。
简介:目的讨论胃镜引导下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术式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电子胃镜引导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7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胃间质瘤患者在胃镜引导下利用腹腔镜成功切除,肿瘤切除完整,周围无残留。手术切口长3-6cm,手术时间40-110min,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4-7d,平均5.5d。随访3-36个月,未发生复发或转移。结论单纯腹腔镜下难以定位的胃间质瘤,可以在电子胃镜引导下进行手术,并且可以使切除范围更加精确完整,避免切除过多正常胃组织和肿瘤残留。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残胃癌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16例施行腹腔镜手术切除的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残胃癌患者,13例行腹腔镜下D2根治性残胃切除术,2例行姑息性残胃切除,1例中转开腹姑息性残胃切除术.腹腔镜手术时间180~265min,平均(229.1±27.7)min,术中出血量45~160ml,平均(89.4±-30.2)ml,淋巴结清扫13~27枚,平均(19.9±3.3)枚.术后住院时间9~17d,平均(11.2±1.9)d.术后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全组患者术后随访10~46个月,3例姑息性手术患者1例死于肝脏转移,1例死于腹膜转移,存活14例.结论腹腔镜下残胃癌手术切除技术上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的学习曲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1年62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分为初期A、后期B两组;其中远端胃癌根治术45例,根据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分为初期Da、后期Db两组.分别比较初期与后期手术的手术情况.结果62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初期与后期两组在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淋巴结清扫总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初期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33.07±46.62)min,显著长于B组(209.24±50.15)min(P<0.05).45例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中,初期Da组平均手术时间(234.7±45.32)min,术中出血量(111.3±40.63)ml,显著高于后期Db组的(198.2±40.57)min、(89.5±36.42)ml(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开展的不同阶段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等方面体现出学习曲线特征.不同手术方式及不同手术团队具有不同学习曲线的规律.
简介:目的评估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验的外科医师缩短学习曲线的要点.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由同组无腹腔镜胆囊切除经验医师完成的45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次序分A、B、c共3组,每组15例,记录手术频率,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并发症、住院天数和淋巴结清扫数,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3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理分期、肿瘤部位、手术方式无显著差异,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中转开腹例数多于B、C组.各组检获淋巴结数无差异.结论有丰富开腹直肠癌手术经验和内镜经验的同定团队,短期连续大量病例的学习,经过15例的学习曲线,可掌握腹腔镜直肠癌手术.
简介: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胆道镜手术器械护士专业化对手术情况、结石残留率、术中污染、胆道镜操作相关并发症及术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肝胆管结石胆道镜手术非专业化(2006年5月至2010年8月)与专业化(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护理,比较两组间手术情况、结石残留率、术中污染、器械损毁、胆道镜操作相关并发症及术者满意度.结果专业组的结石取净率86.4%,与非专业组的79.2%相近(P>0.05).专业组术中器械污染特别是在取石篮器械护士操作污染以及取石篮损毁方面,明显优于非专业组(P<0.05).非专业组及专业组的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9%及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58,P=0.041).经专业的胆道镜培训后,主刀医师满意度明显提高达93.2%,显著高于非专业组的77.4%(P<0.05).结论经专业的胆道镜培训,规范台前胆道镜消毒规程,加强对术中胆道镜及配件的无菌管理,器械护士与主刀医师熟练配合,注意避免术中胆道镜及配件污染,可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并提高医护间的满意程度.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49)和对照组(n=49)。腹腔镜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测量手术开始时、手术1h、手术结束时血液IL-1β水平,以及术前和术后7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癌胚抗原(CEA)水平,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1h、手术结束时血液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前及术后7d的IGF-1、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10.20%)低于对照组(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创伤小,对免疫系统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应用于临床。
简介:目的探讨无瘤技术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总结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在我科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总结无瘤技术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经验.结果39例患者均在腔镜下成功完成胃癌根治术,无中转开腹和二次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32.5±5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0.6±67.4)ml.清扫淋巴结数目16~41枚,平均(23.6±6.2)枚.所有大体标本术后病理均显示上、下切缘阴性,肿瘤浸润深度T1~T3,术后TNM分期Ⅰ期6例,Ⅱ期19例,Ⅲ期14例.39例患者术后随访12~22个月,无局部复发,无腹腔及远处转移,未发生切口和穿刺口肿瘤种植.结论不接触原则、整块切除、切口保护、安全切缘、血管处理、锐性分离、操作由远及近等无瘤技术可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以胰腺为导向的腹腔镜下结肠脾曲游离技术的可行性及解剖学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施行的以胰腺为导向的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术12例,病例均为左半结肠癌,对结肠脾曲游离有关步骤和解剖学特点予以总结。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结肠脾曲游离容易且安全。术中见连着于胰体尾后下缘及脾静脉近端的系膜为左结肠系膜固有筋膜,而非横结肠系膜。切开横结肠系膜后叶拓展胰腺前间隙后,可完全游离胰体尾前方结构,左结肠系膜固有筋膜呈幕帘状悬吊于脾静脉近端及胰体尾后下缘,切开该系膜,根部结扎切断肠系膜下静脉,进入左侧Toldt间隙。中间入路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切断,拓展Toldt间隙并与左上方间隙会师。外侧入路游离脾曲时见左膈结肠韧带及脾结肠韧带已幕帘化,使结肠脾曲游离难度降低。结论以胰腺为导向的腹腔镜下结肠脾曲游离技术可有效解决结肠脾曲游离困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