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腹膜后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以期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复习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并行MRI检查的腹膜后良性神经源性肿瘤23例,包括神经鞘瘤10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8例,神经节细胞瘤及神经纤维瘤各2例,副神经节瘤1例,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及信号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3个肿瘤中位于腹膜后脊柱右侧者18例,左侧4例,椎前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之间1例.肿瘤横断面最大径3.1~14.5cm,平均6.5cm.肿瘤呈类球形改变的22例,占95.7%,不规则形仅1例,类球形肿瘤中有10例(45.5%)可见病变部分呈鸟嘴样伸入椎间孔或下腔静脉后.肿瘤边界清楚,T2WI可检出包膜者17例(73.9%).T1WI肿瘤均以低信号或等信号为主,其中病灶内混杂高信号影2例.T2WI肿瘤信号多不均匀(19例,占82.6%),内均可见明显高信号区,其中表现为"靶征"8例,占全部病例的34.8%,包括神经鞘瘤5例,神经节细胞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嗜铬细胞瘤无一例出现"靶征".T2WI表现信号均匀4例.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19例,T2WI肿物内的明显高信号区出现强化10例(52.6%).T2WI显示"靶征"者增强扫描显示"靶心"强化.增强扫描均匀强化者4例.结论腹膜后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为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hyperparathyroidism,PHPT)导致骨病的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本中心诊治的26例PHPT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0例,年龄13-83岁,平均50岁。26例症状均有骨痛,其中6例合并活动障碍,5例合并乏力。结果术前,本组26例中23例血钙均高于正常,为2.65-l4.28mmol/L,平均3.00mmol/L。26例中,16例血磷正常,10例均低于正常(0.53-0.77mmol/L,平均0.61mmol/L)。26例甲状旁腺素(PTH)均高于正常(105-2361ng/L,平均651.88ng/L),15例行X线平片检查,3例无明显异常;12例呈骨密度减低,5例出现骨皮质吸收。所有患者均转入普外科行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1例术后行刮除植骨内固定术,1例术后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1例术后发生骨折,其余25例均无骨折发生,25例骨痛明显改善,VAS评分均〈3分,骨痛明显改善所需时间为3天至1年半。结论对骨痛、病理性骨折的患者,应加以怀疑PHPT的可能,完善并密切关注血钙及PTH检查结果,结合甲状旁腺超声及骨骼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可确诊此病。经普外科切除甲状旁腺腺瘤后,长期随访此病预后较好,并发症少。
简介:目的调查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止吐药物的应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肿瘤科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533例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年龄、原发肿瘤诊断、化疗方案及其致吐性、指南依从性等。参考NCCN指南分别对接受单日化疗方案和多日化疗方案的患者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533例接受化疗的患者中5-HT3受体拮抗剂预防性止吐治疗比例达100%。其中多日化疗的高度致吐风险方案的指南符合率高于单日化疗(22.29%vs.15.79%)。结论肿瘤患者预防性应用止吐药物以5-HT3受体拮抗剂联合激素为主,止吐药物使用的指南符合率低与阿瑞匹坦的可及性有关。
简介: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作为垂体腺瘤的辅助治疗,常用于不适宜手术或者手术未彻底切尽的患者。尽管各类腺瘤所用放射治疗的剂量在文献报告中无大区别,但是放射治疗对各类腺瘤的疗效不全一致,本文回顾性分析632例垂体腺瘤放射治疗的结果,探讨放射治疗剂量在垂体腺瘤治疗中与疗效、并发症以及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放射治疗科1954~1989年间收治的632例垂体腺瘤病例,其中男性302例,女性330例,中位年龄41岁。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垂体生长激素腺瘤158例,垂体泌乳素腺瘤130例,垂体促肾上腺皮质细胞腺瘤93例。手术后加放疗381例,单纯放疗251例。放射治疗中位剂量49.24Gy。结果:随访5年后接受放射治疗的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垂体泌乳素腺瘤和垂体促肾上腺皮质细胞腺瘤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86.6%和83-3%,放疗剂量在垂体腺瘤治疗中与疗效、并发症以及复发之间均有相关性。结论:垂体腺瘤放疗剂量控制在45~50Gy,既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又能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背景与目的:由于溴隐亭的临床成功应用,泌乳素腺瘤的治疗方式近年有所改变,本文探讨巨大侵袭性泌乳素腺瘤的综合治疗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随访的巨大侵袭性泌乳素腺瘤进行回顾性分析,1例给以手术切除后辅以药物和放射治疗,6例给以药物和放射治疗,1例单纯给以药物治疗。结果:1例手术切除后辅以药物和放疗者随访49个月达到临床治愈。未手术者7例在平均随访的22个月内体积平均缩小96%,PRL控制在正常水平者2例,余5例仍有不同程度的偏高。结论:对巨大侵袭性泌乳素腺瘤,PRL水平高于200ng/ml者,可考虑先给以药物和/或放疗,部分病例可以避免手术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复发或难治的SCLC预后差,化疗对其缓解率低,中位生存时间为4个月[1].广泛期的.所有患者或局限期的大多数患者,肿瘤进展后需要二线化疗.对于复发的SCLC,仍有多种药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如紫杉类的紫杉醇(PTX)、泰索帝,拓扑异构酶Ⅰ的抑制剂拓扑替康(TPT)、伊立替康(CPT-11),异环磷酰胺、足叶乙苷(VP-16)、顺铂及卡铂等.复发或转移后的二线化疗尚无公认的统一标准治疗.目前应用较多的化疗方案包括:TPT单药化疗,TPT+PDD,TPT+IFO,TPT+PTX等的联合化疗;CPT-11+IFO、CPT-11+PDD、CPT-11+CBP、CPT-11+PDD+VP-16的联合化疗;PTX+CBP、PTX+IFO的联合化疗;国内应用HCPT代替TPT及CPT-11联合化疗等.含阿霉素的联合化疗,在铂类及VP-16失败后几乎无效.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罕见代谢性骨病低血磷性骨软化症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与疗效,对低血磷性骨软化症诊断提供参考,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3年于我院诊治的7例“低血磷性骨软化症”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情况和疗效特点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其共同点。结果7例共同特点:(1)因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均被不同程度误诊,平均误诊(1.2±0.5)年;(2)症状表现为全身多发不明原因骨痛、肌无力,可伴多发骨折,甚至骨畸形;(3)实验室检查可见显著低血磷,但血钾正常,肿瘤致该病患者经查体结合SPECT检查可发现致病肿瘤;(4)在确诊后,对散发性低血磷性骨软化症者给予中性磷合剂、药物性低血磷性骨软化症者停药后补磷、肿瘤相关性低磷性骨软化症(tumor-inducedosteomalacia,TIO)手术去除肿瘤后,血磷水平均上升,病情明显改善,预后较好。结论低血磷性骨软化症者常表现为低血磷,并伴全身多发不明原因骨痛、肌无力,可伴多发骨折,甚至骨畸形。临床医生应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通过实验室以及影像学检查,可提高确诊率,减少误诊和漏诊。对于确诊的病例找到病因后,给予适当治疗,患者的病情可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性食管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共29例恶性肿瘤食管瘘患者,包括食管癌并穿孔9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8例,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后食管瘘12例,根据瘘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措施.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结果21例食管支气管瘘患者中,14例行食管支架置入,2例气管支架置入,5例因瘘口较小仅行空肠营养管置入和胃肠减压.5例食管纵膈瘘患者行内镜下瘘口置管引流及肠内营养管置放.3例食管胸腔瘘患者行空肠营养管置放及胸腔闭式引流.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内镜下治疗,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7例患者病情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例患者因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死亡.结论内镜下治疗恶性食管瘘具有技术可行、创伤小、疗效好的特点.对不同的恶性食管瘘患者,需要根据瘘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简介:背景与目的:家族性脑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特殊的脑血管母细胞瘤,临床对其认识不足,发现率较低。本文探讨家族性脑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适宜的外科处置。方法:采用同顾方法对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进行临床分析一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血管母细胞瘤8.92%(10/112),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产生新病灶率(40%)明显高于散发性血管母细胞瘤(3.92%);肿瘤伞切除18枚(其中囊结节肿瘤13枚,实质性肿瘤5枚),手术死亡1例,出院9例中5例复发.复发问隔4~127个月.平均42个月一恢复劳动或丁作6例,生活自理2例,仍需他人照料1例。结论:家族性脑血管母细胞瘤较散发性血管母细胞瘤易产生新病灶和复发,预后较差,应终身随访;临床应加强对家族性脑血管母细胞瘤的认识.VHL基因诊断是现今可取的诊断手段,并改变患者及家族成员的处置过程。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急性完全性左半结肠癌并梗阻一期手术的安全性及预防性结肠造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112例急性完全性左半结直肠癌并梗阻急诊一期手术切除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一期切除吻合施行或不行预防性结肠造瘘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围手术期结果.结果所有病例均接受肿瘤切除联合术中肠道灌洗并一期吻合,其中61例行桥式预防性造瘘,51例未行预防性造瘘.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手术出血量及根治切除率无显著差异,预防性造瘘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非造瘘组(P<0.05),住院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造瘘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1%,非造瘘组为13.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吻合口瘘在非造瘘组发生2例(3.9%),造瘘组无1例发生.结论左半结肠癌并梗阻联合术中肠道灌洗的一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靠的,预防性造瘘并非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