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5月我院收治的青春期PCOS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青春期PCOS患者中,超重者占39.7%,肥胖者占31.0%,月经异常、痤疮、多毛和黑棘皮症发生率分别为87.9%、65.5%、56.9%和6.9%,痤疮和多毛评分明显增高(分别为1.60±1.36和2.16±1.98),胰岛素抵抗发生率为12.7%。青春中期组与晚期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肥胖、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是青春期PCOS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应作为青春期PCOS的高危因素在临床上引起重视。
简介:目的评价综合治疗对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和社会关系改善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北京市第二医院妇科收治的60例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对症躯体支持治疗+个体化心理抚慰干预综合治疗,采用生存质量量表[EORTCQLQ-C30(V3.0)]、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贝克抑郁问卷(BDI)、贝克焦虑量表(BAI)、非理性信念量表(IBS)和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情绪等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的评分均有升高(P〈0.05);疲劳、疼痛、恶心呕吐3个主要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6个单一条目中的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和便秘状况明显改善(P〈0.05);腹泻和经济困难评分虽然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焦虑、抑郁和绝望患者有所减少,接受现状者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TAS-20、BDI、BAI、IBS和NRS的评分值均有下降(P〈0.05)。治疗后疼痛缓解率为84.62%(44/52),治疗后疼痛率(66.67%,38/57)与治疗前(91.23%,52/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治疗可明显减轻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症状,改变患者对死亡的恐惧感和错误认知,提高其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PICC置管带管患者家庭自我管理维护方法及要点。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社区24例应用PICC置管带管的患者家庭自我护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相关的家庭自我护理问题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24例PICC置管患者经相关指导方案,1例发生脱管。结论:PICC置管带管患者家庭自我管理维护可行、有效,但仍需加强对患者自我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的连续性培训。
简介: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妇科并发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判断其与服用三苯氧胺(TAM)的关系。方法对90例术后服用TAM的乳腺癌患者(TAM组)及另外44例同时期无TAM服药史的乳腺癌患者(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就诊原因有明显的差异,TAM组B超检查发现异常占68.9%,对照组中阴道淋漓出血或月经改变的比率明显增加为31.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M组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为25.6%,明显高于对照组9.1%(P〈0.05);TAM组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生率为30.0%,明显高于对照组13.6%(P〈0.05)。TAM组及对照组出现子宫内膜癌的情况为1:3例。TAM组子宫肌瘤/腺肌症的发生率为66.2%,明显高于对照组44.1%(P〈0.05)。两组患者的宫颈及卵巢病理改变无明显差异,其中宫颈的病理改变以慢性宫颈炎为主(82.8%),卵巢的病理改变以功能性卵巢囊肿为主(34.2%)。服用TAM时间的长短与某些妇科异常情况出现的频率相关,如随着TAM服药时间的延长,子宫内膜息肉与宫颈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服用TAM时间的长短与肌瘤的发生、肌瘤变性无明显关系(P〉O.05)。134例乳腺癌患者妇科手术治疗以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为主,TAM组为68.9%,对照组为61.4%,上环治疗分别占10.0%与2.3%。结论乳腺癌患者服用TAM后子宫内膜病变与子宫肌瘤/腺肌症的发生增多,前者与服药时间长短有关。对所有乳腺癌患者应进行规律的妇科TVB监测或官腔镜检查,并接受有效的低刨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生殖异常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8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156例生殖异常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及临床资料。结果3156例生殖异常患者中,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82例,核型异常率为2.6%。其中非同源染色体平衡易位30例(36.59%)、性染色体数目异常28例(34.15%)、罗伯逊易位12例(14.63%)、其他染色体异常12例(14.63%)。从临床表现看,妊娠胎儿丢失患者、不孕不育患者、胎儿畸形及出生缺陷患者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3.26%(53/1625)、2.02%(25/1235)、1.35%(4/296)。结论生殖异常与染色体异常有关,对生殖异常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是必要的。
简介:目的: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8年至2010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治疗的118例确诊为多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首先在确诊后给予中药服用治疗3个月经周期然后停止服药治疗1个月,根据检查从第5个月经周期开始西药治疗,服用开克罗米芬(CC)以达到促进排卵,同时观察治疗前后的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卵泡的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服药治疗5个周期后性激素水平有所改变(P〈0.051),双侧卵巢的体积有所减小,卵泡的数量也有所减少。结论: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能够促进性激素水平的改变,改变卵巢的形态提高排卵的几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针对妊娠合并糖尿病人群无症状菌尿的检出率、发生时期、主要病原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治疗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的前瞻性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02年10月~2003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前保健并分娩的孕妇,分为病例组(67例)和对照组(21例),在其孕中期诊断入院时和孕晚期行清洁中段尿培养.对其尿培养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和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无症状菌尿的检出率分别为10.5%(4/38)、8.7%(2/23)和16.6%(1/6).在GDM孕中期的尿培养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孕晚期为鲁氏不动杆菌和粪肠球菌.在GIGT孕中期的尿培养病原菌为草绿色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在糖尿病合并妊娠孕晚期的尿培养病原菌为粪肠球菌.病例组无症状菌尿的检出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病例组之间亦无统计学差异.在孕中期发现的4例尿培养阳性患者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后,在孕晚期的尿培养均为阴性;在孕晚期发现的3例尿培养阳性患者,其在孕中期的尿培养结果为阴性.病例组中已追踪到妊娠结局的43例患者中,只有1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早产;其余均足月分娩,新生儿结局良好.结论无症状菌尿在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中有一定的检出率,可发生在妊娠的不同时期.本研究显示无症状菌尿的致病菌种较分散,针对抗生素敏感试验的临床治疗有效,说明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有筛查无症状菌尿的必要性.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3月在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诊断为单侧乳腺癌并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348例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测定患肢上臂、前臂、手腕部周径差异,患肢周径超过健侧周径2cm,即诊断为上肢淋巴水肿。分析上肢淋巴水肿的相关危险因素,如年龄、体质指数、T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乳房切除方式、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等,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348例患者中,有88例(25.3%)被诊断为术后上肢淋巴水肿,260例未发生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术后5年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5.3%(88/348)。单因素分析显示,在上肢淋巴水肿组患者中,年龄〉60岁、体质指数≥25、腋窝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4枚以上、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及放射治疗者分别占31.1%(46/148)、41.0%(43/105)、40.4%(53/131)、37.5%(33/88)、40.6%(88/247)、85.2%(23/27),明显高于非上肢淋巴水肿组的21%(42/42)、18.5%(45/243)、16.1%(35/217)、21.2%(55/260)、0(0/101)、20.2%(65/32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75、19.531、25.592、15.886、48.163、55.585,P均〈0.050)。多因素分析显示,体质指数、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术后腋窝局部放射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相关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OR=3.124,95%CI:1.927-5.064,P〈0.001;OR=2.017,95%CI:1.240-3.282,P=0.005;OR=2.512,95%CI:1.495-4.222,P=0.001)。上肢负荷过重、外伤、感染是形成上肢淋巴水肿的诱因。结论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对于体质指数≥25、术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以及术后行放射治疗的患者,在治疗中应予高度重视,以便及早干预,避免淋巴水肿发生。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QOL)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探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乳腺癌生命质量测评表(FACT—B,包括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绪状况、功能状况和特异因素方面),对155例乳腺癌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和5年的情况进行调查。对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费用支付方式、疾病分期和术后时间6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再以生活质量的得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050者为自变量(包括年龄、疾病分期、术后时间),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不同疾病分期、不同术后时间的患者间生活质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疾病分期为中期者得分低于早期者(P=0.014),术后时间为12个月、60个月者得分高于术后时间3个月者(P值均〈0.050)。结论疾病分期、术后时间是QOL的影响因素;应从影响因素出发,积极开展乳腺癌普查、躯体功能锻炼及心理疏导等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通过对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观察以及对术前血清VEGF水平的检测,探讨VEGF与上皮性卵巢肿瘤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方法,对79例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包括21例卵巢良性囊腺瘤,12例交界性卵巢肿瘤和46例上皮性卵巢癌)术前血清VEGF水平和术后组织标本中VEGF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①上皮性卵巢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78.26%)显著高于交界性肿瘤(41.67%)和良性囊腺瘤(33.33%)(P<0.01);上皮性卵巢癌中,晚期癌(Ⅲ、Ⅳ期)的VEGF阳性表达率(92.00%)显著高于早期癌(Ⅰ、Ⅱ期)(61.90%)(P<0.01),且强阳性表达率(52.00%)也显著高于早期癌(14.29%)(P<0.05);有腹水组VEGF阳性表达率(87.50%)显著高于无腹水组(57.14%)(P<0.05);②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也明显高于良性囊腺瘤患者和交界性肿瘤患者(P<0.01),卵巢癌中,低分化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高、中分化患者(P<0.01),血清VEGF水平在临床Ⅲ、Ⅳ期患者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有明显腹水者比无腹水者高(P<0.01).结论VEGF在上皮性卵巢癌肿瘤组织中表达的增加以及血清VEGF水平的升高与上皮性卵巢癌的恶性度及腹水形成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父母的遗传表型。方法采用家系疾病调查表,在139名PCOS患者父母和69名正常对照组妇女父母中,收集一些已知和可能的PCOS遗传表型发生情况,并对其在两组的分布进行分类树分析。结果PEOS组母亲月经不规律、母亲多毛、父亲早秃和父亲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OS组母亲高血压的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父母糖尿病和冠心病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进一步的分类树分析发现,上述分布差异显著的父母表型以及父亲糖尿病是致女儿PCOS的独立遗传表型,各表型致病的明显程度是:母亲月经不规律>父亲早秃>父亲高血压>父亲糖尿病>母亲多毛。结论在人群中可能存在一组临床主要表现为女性多囊卵巢、女性多毛、男性早秃、男性高血压和男性糖尿病的征候群,其发病可能具有相同遗传基础,可能由一个主基因所决定,但机制可能较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