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芒硝外敷在治疗剖宫产术后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76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40),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加用芒硝外敷,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天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芒硝外敷能够有效预防行剖宫产患者术后腹胀的情况发生,因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长度约22nt的内源性短链RNA,不编码蛋白质,可通过与编码蛋白质的mRNA互补结合,沉默其表达,从而起着调控细胞分化、生长、增殖、代谢、凋亡等功能。而肿瘤的发生、发展正是细胞无限增殖和凋亡失控的结果,因此miRNA和肿瘤的关系正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如果miRNA的靶基因是癌基因,那么miRNA的表达低于正常水平,将引起癌基因编码的蛋白增加,导致肿瘤发生;反之,若miRNA的靶基因是抑癌基因,此miRNA的表达高于正常水平,将引起抑癌基因编码的蛋白减少,亦可导致肿瘤发生。一种miRNA可以同时调节多种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表达,因此以miRNA作为治疗靶点也许比单一的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作为治疗靶点更有效。miRNA的发现及其和肿瘤关系的揭示为寻找乳腺癌新的生物治疗靶点提供了一个极有希望的研究方向。本文就miRNA在乳腺癌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简介:目的探讨克罗米芬加HMG方案(CC+HMG)在卵巢低反应(poorovarianresponse,POR)患者IVF/ICSI-ET周期中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IVF/ICSI—ET治疗的716个卵巢低反应周期的临床资料,按促排卵方案分为四组:CC+HMG组、长方案组、短方案组、拮抗剂组。分别统计并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结局及总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①CC+HMG组Gn使用量最少,与其余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C+HMG组方案获卵数较其他方案少,周期取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C+HMG组及长方案组较其他两组的周期累积胚胎种植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CC+HMG组所需的医疗费用最低,短方案组和拮抗剂组费用接近居中,长方案最高,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OR患者CC+HMG方案周期费用低,累计种植率高,而累积妊娠率和累积活产率不低于其他方案的优势,是POR患者经济实用的选择。
简介:宫腔镜已经广泛用于治疗子宫性病变引起的不孕症,而对不明原因的不孕症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可以发现宫腔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子宫纵隔、宫腔粘连等,手术治疗后可以改善后续妊娠率。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或者经阴道超声可以诊断输卵管的通畅性,并行输卵管插管治疗输卵管阻塞。在拟行辅助生育(assistedreproductivetechnology,ART)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中如果伴有腹腔镜手术的治疗禁忌,如重度盆腔粘连等,可行宫腔镜下Essure或者Adiana输卵管近端阻断术,改善妊娠率。宫腔镜检查简单、安全,不良反应少,但目前文献报道的治疗及结果尚不能得到一致的结论,需要进行更大样本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来对不孕症患者进行宫腔镜的手术时机以及潜在病变的宫腔镜手术治疗后对后续妊娠的影响进行研究。
简介: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patio-temporalimagecorrelation,STIC)是胎心临床评估的一个新进展,这个功能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来获取胎心的四维图像和数据。检查者可通过平移旋转获取复杂诊断所需要的所有标准切面,该成像技术近年来逐步应用于胎儿心脏疾病的筛查和诊断。其临床优势在于能较准确地检出产前胎儿心脏的异常结构,在筛查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血管畸形等方面的特异性高。目前STIC技术在胎儿心脏疾病筛查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已逐步得到国内外临床医生的认可。本文拟对国内外有关STIC技术应用于胎儿心脏检查中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简介:目的研究胎膜早破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以了解细菌感染情况和指导抗生素治疗。方法选取龙华新区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18例孕35~41周胎膜早破(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s,PROM)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孕检的40名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calluminescence,ECLIA)测定血清PCT,结合白细胞计数和胎盘病理检查,比较各组PCT水平和感染情况及使用抗生素时间。将观察组患者按照PCT水平分为A组38例(〈0.25ng/mL)、B组45例(0.25~0.50ng/mL)、C组35例(〉0.50ng/mL)。结果对照组PCT均值为(0.14±0.06)ng/mL,A、B、C3组均值分别为(0.17±0.09)ng/mL、(0.35±0.10)ng/mL和(4.34±3.35)ng/mL。A组血清P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0,P〉0.05);B组较A组PCT水平升高(t=4.187,P〈0.01),C组较B组PCT水平升高(t=4.996,P〈0.01)。经抗生素治疗1d后,A组治疗前后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0,P〉0.05),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57,P〉0.05),C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8,P〈0.05);出院前比较,各组间PC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血清PCT0.50ng/mL为基线,PCT〉0.5ng/mL为阳性,PROM患者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检查比较,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动态监测PCT水平,A组较B、C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短(t=7.840、10.971,P均〈0.01);B组短于C组(t=4.992,P〈0.01)。结论血清PCT水平是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其诊断效率高。本研究中3个等级组有明确的基线界限,分为正常、可疑感染和明确感染,推荐对应治疗分别为不使用抗菌药物、可使用抗菌药物和强烈建议使用抗菌药物。血清PCT检测对胎膜早破患者治疗期间的早期临床诊治、合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