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护理治疗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如抬商患肢、合理饮食等,并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并观察15天后膝关节屈曲度、平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结果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良好的系统护理和正确的功能锻炼下,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显著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5天后患者的膝关节屈曲均大于了90°,术后随访患者3~24个月,平均患者们的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达到了5-115°,优良率达到了98.8%。讨论系统的临床护理能明显地提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正确率,帮助患者较好的掌握相关的康复知识,显著提高功能锻炼的达优率,利于患者更好地康复,从而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证了护理质量。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简介:目的研究化疗药物顺铂、卡铂和紫杉醇对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动物方法检测不同化疗药物使用前后Wistar大鼠空腹、糖负荷后1h及2h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结果顺铂、紫杉醇和紫杉醇+卡铂联合化疗后胰高血糖素升高(P〈0.05),糖负荷后仍未下降,两紫杉醇组7d恢复,顺铂组14d恢复,卡铂组无变化;化疗后空腹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糖负荷后1h所有化疗组胰岛素分泌指数均降低(P〈0.05),紫杉醇组首先恢复,卡铂组随后恢复,但联合化疗组和顺铂组14d仍未回复。糖负荷2h仅顺铂组显示受损。紫杉醇组和卡铂组血糖变化与胰高血糖素变化基本一致。结论化疗可致胰岛分泌功能受损,卡铂和紫杉醇较轻。顺铂和紫杉醇可引起胰高血糖素和血糖升高。
简介:目的本研究应用甲基化芯片技术研究妊娠糖尿病网膜下脂肪与正常对照组的全基因组甲基化差异,提供妊娠期糖尿病网膜下脂肪全基因组范围内的甲基化差异数据背景,为寻找妊娠糖尿病网膜脂肪基因表达差异原因提供线索。方法收集3例通过OGTT实验确诊但未经过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同期3例年龄,孕次产次,孕前BMI与之无差异的健康对照者网膜下脂肪组织,提取总RNA后,采用IlluminaMethylationBeadChipchip芯片进行检测,并进行基因甲基化结果进行比较,寻找具有甲基化差异的基因。结果结果发现两研究组中网膜下脂肪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存在差异。妊娠糖尿病组中总共有1298个基因发生了低甲基化,1570个基因发生了高甲基化。这些基因参与了细胞骨架构建,细胞凋亡调控,细胞核内信号转导,糖和脂代谢,炎症反应等。进一步数据分析发现,两组样本在miRNA启动区上位点甲基化变化水平不一致的基因有3个,包括:PSORS1C1,PCDHB13和DKFZp686A1627。在同一CpG岛区域位点甲基化变化水平不一致的基因有7个,在miRNA区域具有甲基化差异的基因有13个。结论正常对照组与GDM组中基因的甲基化位点和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该基因在组织中表达的蛋白水平在两组中的差异表达密切相关。是否甲基化的差异是导致相应基因表达水平差异的原因还需要深入的研究。未来需要进一步弄清DNA甲基化在网膜下脂肪中对基因表达目标蛋白的调控作用,为妊娠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线索。
简介:目的:研究食管癌癌变过程中血清低分子量蛋白的细微变化,探索食管癌发生的机制、寻找食管癌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方法。方法:应用表面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食管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清进行蛋白质谱指纹图谱检测,通过BiomarkerWizard软件筛选差异蛋白,使用人工神经网络软件建立食管癌早期诊断模型并用盲法验证其诊断效果;将食管癌早期和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质谱图进行比对分析,寻找各期差异蛋白,并建立分期诊断模型。结果:发现食管癌和正常人差异蛋白5种,早期食管癌和中晚期食管癌差异蛋白3种。通过早期食管癌组和健康对照组建立早期诊断模型的灵敏度87.88%,特异度91.43%,准确度89.71%,经过盲法验证结果为灵敏度95.83%,特异度89.13%,准确度91.43%。建立的分期诊断模型中,早期食管癌和中晚期筛选的差异蛋白建立的分期诊断模型灵敏度75.76%,特异度79.17%,准确度77.19%。结论: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联合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操作较为简便,在食管癌的诊断和分期上具有可行性。
简介:目的利用siRNA在乳腺癌细胞内诱导RNAi,抑制hTERT基因表达,在体外细胞水平探讨RNAi对乳腺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构建靶向hTERT基因的siRNA(hTERT-siRNA),转导入乳腺癌MCF-7细胞,在瘤细胞内诱导RNAi,采用细胞增殖抑制实验、RT—PCR法、Westernblot等技术检测siRNA处理前后瘤细胞增殖及hTERT基因表达变化。结果hTERT-siRNA对乳腺癌细胞生长抑制率达43%;hTERT基因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蛋白表达平均下调了39.8%。结论siRNA在体外明显抑制了乳腺癌细胞中hTERT基因的表达和瘤细胞增殖。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vaginalbirthaftercesarean,VBAC)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2012年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98例VBAC孕妇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的96例初产妇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产妇在分娩结局、围产儿结局、并发症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分娩成功率[57.1%(56/98)]、分娩时间(9.9±0.6)h、并发症发生率[7.1%(7/98)]、产时出血量(281.9±13.4)mL、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0%(2/98)]、产妇满意率[96.9%(95/98)]等方面与对照组[分别为59.4%(57/96)、(9.7±0.7)h、5.2%(5/96)、(284.5±12.3)mL、3.1%(3/96)、94.8%(91/9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按照适应证选择,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是可行的。
简介:目的:分析芒硝外敷在治疗剖宫产术后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76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40),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加用芒硝外敷,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天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芒硝外敷能够有效预防行剖宫产患者术后腹胀的情况发生,因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目的:剖宫产产妇手术治疗及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共2013例,对产妇切口感染及急诊手术、预防应用抗生素、胎膜早破、低蛋白血症、生殖道感染、BMI值、出血量、阴道试产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3例患者行剖宫产手术,其中86例患者表现为感染,感染率占4.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急诊手术、未预防应用抗生素、胎膜早破、低蛋白血症、生殖道感染、高BMI值、多出血量、阴道试产时间长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有多种因素可以导致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出现感染,采取有效措施对高危患者进行控制、预防,可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医院产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426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试产的临床资料,统计试产结果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426例孕妇中,阴道试产成功271例,阴道自然/助产分娩,且无子宫破裂;失败155例,试产期间出现剖宫产指征而改行剖宫产。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成功组产后出血率3.32%,子宫破裂率1.10%,失败组产后出血率7.10%,子宫破裂率1.29%,产后出血率差异明显(P〈0.05),而子宫破裂率、新生儿窒息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单因素分析,两组孕妇产前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孕妇年龄、子宫下段厚度、有阴道分娩史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瘢痕厚度、孕周、入院宫口扩张、距前次剖宫产手术时间、新生儿重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孕妇产前BMI、孕妇年龄、子宫下段厚度、有阴道分娩史、是否临产入院均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阴道分娩史OR值最高,是影响试产成功的重要因素。结论孕妇产前BMI〈30kg/m~2,年龄〈30岁,子宫下段厚度〉4mm,上次术后无发热,临产入院者,有阴道分娩史经历者比较适合阴道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