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Celehrex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PC3,应用MTT法、RT-PCR和ELISA法检测Celebrex对PC3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对COX-2mRNA、前列腺素E2(PGE2)和IL-6表达的影响。结果Celebrex在一定时间和剂量范围内可明显抑制PC3细胞的生长,Celebrex无论在时间-效应或剂量-效应关系上均不影响PC3细胞COX-2mRNA的表达,但能明显减少PGE2和IL-6的表达。结论炎症因子的分泌增多可能是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动力,Celebrex对COX-2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COX-2及其下游炎症因子PGE2和IL-6等的表达而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发挥抑制效应。
简介:目的观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方法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36例,以处于激素依赖期前列腺癌患者39例为对照组,分别抽取静脉血,按程序处理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CD3+T、CD4+T及CD8+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CD(16+56)+N水平亦下降明显(P〈0.05),而CD4+/CD8+T比值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脏器转移患者CD3+T、CD4+T、CD8+T及CD(16+56)+N水平下降更明显,与其他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监测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变化和指导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生物电阻抗法人体成分测量在评价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营养状态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门诊随访的原发病为肾小球肾炎的慢性肾脏病2~4期患者64例,排除糖尿病、大量蛋白尿、血尿、需要促红细胞生成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以及近1月内有发热、消化道出血、使用类固醇激素者,采用人体生物电阻抗法人体成分测量、体重指数(BMI)和实验室检查等指标评价患者营养状态。结果:BMI显示11%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实验室检查白蛋白均在正常范围内,球蛋白、前白蛋白与胆固醇均正常或高于正常,总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与三酰甘油低于正常的患者分别为2%,2%,17%,2%;生物电阻抗法检测显示52%的患者瘦体重低于正常,86%的患者干瘦体重低于正常,与其他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物电阻抗法人体成分测量可更早发现慢性肾脏病早中期患者营养不良,具有无创、安全、可重复性强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总结再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12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接受单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单次TUR组)者63例和首次TUR及术后4~6周内ReTUR(ReTUR组)者59例。两组术后均接受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化疗。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了解TUR后肿瘤残留及ReTUR对肿瘤病理分期的重新评估情况。结果术后随访平均35.3月,ReTUR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显著低于单次TUR组(28.81%和53.97%,P〈0.05)。ReTUR组患者中,23例(38.98%)发现有残余肿瘤,11例(18.64%)在首次TUR时肿瘤分期被低估。在发现残余肿瘤的患者中,有16例(69.95%)在原发部位。结论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能有效发现首次TUR术后残余肿瘤,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降低肿瘤的复发率。
简介:目的探讨非嵌合型克氏综合征患者生育遗传学意义后代的可行性。方法1例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男性患者,年龄29岁,多次精液分析提示无精子,查体双侧睾丸体积小,质硬,约2ml。性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37.34IU/L,黄体生成素15.69IU/L,明显升高;睾酮2.13ng/ml,稍微偏低。查染色体核型为47,XXY,Y染色体微缺失正常,确诊为非嵌合型克氏综合征。行显微睾丸取精术,同时配合女方取卵后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ICSI),随访1个月,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其配偶妊娠情况。结果显微睾丸取精术中找到少量活动精子,次日女方取卵后行ICSI,3d后移植2枚新鲜胚胎。术后患者未出现阴囊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个月患者睾酮水平较术前偏低,但性功能未受到影响。女方移植后2周查血HCG,为801mIU/ml;移植后4周超声提示宫内早孕,单胎,胚胎存活。结论非嵌合型克氏综合征患者可通过显微睾丸取精术获取精子,同时配合ICSI技术,生育自己遗传学意义的后代。
简介:目的评估WHO2004分级法对随访5年以上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预测复发价值。方法TNM2002分期为Ta、T1膀胱原发性、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94例,随访5年,分别进行WHO1973和WHO2004分级;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Ki-67增殖指数(PI),PI〈33%为低PI组,〉66%为高PI组,33%~66%为中PI组;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结果WHO1973分级法中,G1、G2和G3级分别有42、38和14例,Ki-67平均P1分别为(10.32±5.46)%、(22.52±7.42)%和(35.25±9.32)%。WHO2004分级法中,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PUNLMP)、低分级尿路上皮癌(LGC)和高分级尿路上皮癌(HGC)分别有13、60和21例,Kb67平均P1分别为(8.67±4.32)%、(21.23±6.24)%和(42.35±9.42)%。Ki-67平均PI在两种分级法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分级法中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着癌分化程度的降低,Kb67平均PI均逐渐增高。随访5年,有43例复发(45.7%)。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Kb67平均PI、WHO1973和WHO2004病理分级均与膀胱癌无复发生存率密切相关(P〈0.01),其中低、中、高PI各组间复发率不同(P〈0.01);WHO1973分级法中各组均有复发,但G1与G2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HO2004分级法中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PUNLMP组复发3例。结论WHO2004分级法更能准确反映膀胱肿瘤的复发倾向。
简介:目的探索人类白细胞抗原A(HLA-A)基因在陕西地区回族非梗阻性无精症(NOA)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及其与无精症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技术(PCR-SBT),检测59例陕西回族NOA患者和61例回族对照男性人群中HLA-A的基因多态性分型,分析HLA-A的基因型分布特点及其与NOA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HLA-A基因在NOA患者和对照组人群中均呈高度多态性分布。在NOA患者组检测到19种HLA-A基因型,在对照组亦检测到19种HLAA基因型。与对照组相比,HLA-A^*26∶01基因型在NOA组高表达,也就是说,HLA-A^*26∶01基因型具有较高的NOA患病风险(OR=3.340,95%CI:1.045~10.670)。结论HLA-A^*26∶01基因型与陕西回族人群NOA发病风险明显关联,可能是NOA的易感基因型。
简介: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后复发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表柔比星灌注化疗后复发的NMIB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灌注复发后行吉西他滨辅助灌注化疗,29例继续表柔比星灌注化疗。比较两组辅助性膀胱灌注后肿瘤无复发生存率、复发间隔时间、进展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吉西他滨辅助性膀胱灌注患者的2年肿瘤无复发生存率达65.22%,显著高于表柔比星灌注组44.8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复发时间吉西他滨组[(15.87±3.36)月]明显长于表柔比星组[(10.06±3.04)月](P〈0.05)。两组患者进展率和进展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主要表现为尿频、血尿、尿痛等,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表柔比星辅助性膀胱灌注化疗后复发的NMIBC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辅助性膀胱灌注化疗疗效显著,能降低NMIBC复发率,延长无瘤生存时间,安全性较好。
简介:目的:在雷公藤多苷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中,观察它对伴中度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利用散瞳后眼底镜检查方法评估眼底病变,入选符合中度视网膜病变的患者40例,分为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组与对照组。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方案:30~60mg/d治疗3个月,观察该药对于各组患者蛋白尿、血清白蛋白、血肌酐等的影响。结果:在为期3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蛋白尿有明显的下降,而肾功能的减退也不明显,血清白蛋白水平能够得以维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蛋白尿有所上升,血中白蛋白有所下降,肾功能有所减退。结论:在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蛋白尿的治疗中,通过筛选中度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的蛋白尿与肾功能。
简介: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NR_024158在肾肿瘤中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并探讨其对肾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NR_024158在肾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NR_024158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非特异性去甲基化药物(5Aza.dc)处理后肾肿瘤细胞系中NR_024158表达的变化;MTS技术检测过表达NR_024158后细胞的生长情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过表达NR_024158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情况。结果肾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NR_024158的表达较相对参照系(HK-2)降低;NR_024158启动子区存在甲基化;5Aza.dc处理后,肾肿瘤细胞系NR_024158的表达明显增加;过表达NR_024158后肾肿瘤细胞系的增殖和迁移、侵袭明显受到抑制。结论NR_024158在肾肿瘤中发挥抑癌基因样作用,其表达受甲基化调控。
简介: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促进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1)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T-qPCR)分别检测膀胱癌组织中lncRNAH19和miRNA-29c-3p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2)应用RNA干扰和细胞转染技术抑制膀胱癌细胞系T24及5637中H19基因的表达,其后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RTqPCR检测细胞中H19的表达变化。(3)在膀胱癌细胞系T24和5637中共表达miR-29c-3p和H19,运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29c-3p对H19及细胞周期蛋白D2(CCND2)的靶向作用,应用Westernblot检测膀胱癌细胞系T24与5637中抑制H19表达后CCND2的表达变化。结果H19在膀胱癌中高表达,miR-29c-3p在膀胱癌中低表达,H19和miR-29c-3p的表达为负相关,H19与CCND2的表达为正相关。MiR-29c-3p可同时靶向H19及CCND2。在膀胱癌细胞系中过表达miR-29c-3p可以抑制H19的表达,miR-29c-3p在膀胱癌中起肿瘤抑制作用,而H19具有促进癌细胞增殖和改变细胞周期的能力,表现为癌基因样作用,抑制膀胱癌细胞系T24和5637中H19的表达可以在翻译水平减少CCND2的表达。结论lncRNAH19通过与CCND2竞争结合miR-29c-3p,降低miR-29c-3p对CCND2的表达抑制,从而在膀胱癌中发挥肿瘤促进作用。
简介:目的提高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原发性肾细胞癌的认识,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原发性肾细胞癌的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例患者初诊时误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伴左肾侵犯,给予CHOP方案化疗3个周期后左肾肿块较前无明显变化,行左肾肿块穿刺活检,结果为肾透明细胞癌,遂在全麻下行左肾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左肾透明细胞癌,随访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原发性肾细胞癌临床少见,但并非偶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两者相关的危险因素,同时在临床工作中亦需提高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原发性肾细胞癌的认识。
简介:循环成血管细胞数(CACs)与来源于循环单核细胞的集落形成单位数(CFUs)在实验室检测中代表内皮细胞的修复能力。具有血管危险因素(VRF)的ED男性血清中内皮细胞损伤/功能障碍的标志物水平增加以及来源于健康男性的循环成血管细胞数和集落形成单位数减少。我们研究了选择性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他达拉非能否改善有VRF的ED男性内皮细胞的修复能力以及减少血清内皮细胞损伤/功能障碍标志物的水平。36例ED患者的20%血清培养健康男性的单核细胞以检测循环成血管细胞和集落形成单位。检测JED患者服用他达拉非(隔日20毫克)及安慰剂前及用药4周后的血清标志物。他达拉非治疗能改善勃起功能(P=0.0028),但不能减轻ED患者的血清对健康男性的CACs和CFUs的抑制。与基线及安慰剂比较,治疗后内皮素.1的水平(P=0.01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P=0.005)均减少,而E-选择素水平无变化。有血管危险因素的ED患者经他达拉非治疗后实验室检测内皮细胞损伤与修复能力显示只有轻微影响。PDE5抑制剂对血管稳态的可能益处尚需进一步研究。
简介:目的评估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门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7年3月,共有168例≤7cm肾肿瘤患者在本中心接受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分为肾门肿瘤组和非肾门肿瘤组,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数据、并发症、肾功能、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肾门肿瘤组肿瘤直径(4.6vs.3.6cm)及R.E.N.A.L.评分均高于非肾门肿瘤组(P<0.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肾门肿瘤组相较于非肾门肿瘤组,两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热缺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血率、阳性切缘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3月eGFR较术前降低水平无差异[13.8mL/(min·1.73m2)vs.11.3mL/(min·1.73m2,)P=0.609]。两组并发症、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门肿瘤(≤7cm)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风险、并发症及近期预后与非肾门肿瘤类似。